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双向情感障碍PPT

双向情感障碍PPT


急性期治疗目标
• 有效地控制精神症状
– 快速控制激越,消除阳性症状
– 部分改善情感症状、阴性症状及认知症状
• 减少危害(个人、家庭、社会)
• 缩短住院时间(药物选择、药物用法、其它治疗)
• 减少残余症状,为巩固与维持治疗打下基础
维持期治疗目标
• 预防疾病复发或预防原已稳定的病情再度恶化 进一步改善症状(阴性、情感、认知损害症状)
双相(情感)障碍概述(续)
双相障碍的识别率和及时治疗率现状:
病人从首次出现肯定的临床症状到确诊,平均需要8年 现症病人中69%曾被误诊为“单相”抑郁、焦虑症、精神分裂症、 人 格障碍、物质依赖等(Lewis,2000)
病人从发病到首次接受治疗,平均要经过10年;50%以上现症病人
在长达5年以上的时期内未接受过治疗,其中36%甚至长达10年以上未接 受过治疗(Lish等,1994)
因此不用“痊愈”一词更确切
精神分裂症病程变化
良好
社会心理功能
发病前期
前驱期
进展期
稳定期/复发期

时想 幻觉 言语混乱 紧张症
阴性症状
情感淡漠 言语贫乏 意志缺乏 快感缺失 社会退缩
社交/职业功能障碍
工作 人际关系 自我照顾
认知缺陷
注意 记忆 执行功能 (如, 抽象思维)
精神药物治疗
• 首先选择最安全有效的药,以心境稳定剂为主 • 依病情需要,及时联合用药
心境稳定剂+心境稳定剂 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药/苯二氮卓类药物 心境稳定剂+抗抑郁剂
• 监测血药浓度,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 • 抗抑郁剂应慎用,以避免诱发躁狂及快速循环发作
精神药物治疗(续)
• 情感(心境)稳定剂
碳酸锂 丙戊酸钠 卡马西平 利培酮 氯氮平 奥氮平 奎硫平 拉莫三嗪 托吡酯(妥泰) 加巴喷丁 启维(思瑞康、喹硫平)
•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双相障碍的预后
• 尽管双相障碍有自限性,但不治疗则复发几乎不可避免 • 终生复发率达90%以上 • 约有15%自杀身亡;10%转为慢性状态 • 长期反复发作可导致进行性的人格改变和社会功能受损
疗3~5年(多次复发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甚至终生用
药) • 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辅导,宣传疾病治疗和预防疾病复发 的相关知识,提高治疗依从性及社会适应能力 • 对于依从性不好的患者可选用长效制剂
维持治疗的理由
• 维持治疗期自行停药
– 1年内,54%的患者病情复发 – 2年内,75%的患者病情复发
• 而坚持维持治疗的患者仅有17%病情复发
负担及危害:
经济负担:患者、家庭、社会
直接损失:住院费、监护费和药费 间接损失:残疾和工作能力下降引起的损失
社会偏见:患者及家庭沉重的心理负担,高自杀率 社会问题:物质滥用、犯罪和暴力
精神分裂症疾病分期
发病前(期):社会心理功能有明显缺陷 前驱期:症状缓慢、隐匿出现,同时伴有社 会心理功能减退 进展期:症状明显、突出,如幻觉、妄想、 自知力丧失等 稳定期:阳性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但阴性 、情感、认知损害症状仍存在、社 会心理功能受损严重,且极易出现 病情波动、加重。
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影响因素
l
疾病及治疗的相关因素
– 疾病的自然病程:病情波动,自身恶化
– 可能与多巴胺D2受体亲和力的变化有关
– 自知力恢复不完整,治疗依从性差(不愿就诊、自停药或不规则服 药等)
l
心理社会因素
– 缺乏社会支持 – 应激环境
Gerald Maguire, M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2002 APA
精神分裂症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周沫
精神分裂症与精神障碍
精神障碍
精神障碍:由于脑部受到各种不良因素影响,发 生病理生理变化和功能损害,出现 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异常。 精神症状: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表情、动作和书 写等表达或表现出来的症状。 精神症状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
精神分裂症与精神障碍
• 提高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如何选药?) • 恢复社会功能,尽早回归社会 • 提高患者及家属应对社会或躯体应激的(社会适 应)能力
抗精神病药物的维持治疗
• 精神症状消失三个月(慢性复发患者消失6个月)以上,自 知力恢复完整,可以考虑减低药物剂量 • 减药宜缓慢,维持剂量通常为最小有效治疗剂量,继续治
双相(情感)障碍概述(续)
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减少
作为疾病负担的指标,包括 生命年的减少和 有能力生命年的减少
在15~44岁年龄组,DALY减少最多的前10位疾病中,精神疾病占五 项:抑郁症、自杀、双相障碍、分裂症、酒/药依赖(WHO,1993) 中国各种疾病DALY减少超过1%的前25位中,抑郁症排第二,双相 障碍排第十三,远较许多常见躯体疾病为高(WHO,1993) 1998年神经精神疾病占全球各种疾病DALY减少中的10%,而双相 障碍占其中的11%(WHO,1999)
• 躁狂发作期短暂、晚年起病、无自杀观念和共病者预后较好
两个问题
• 思瑞康(启维)超说明书剂量治疗精神分裂症
充分体现思瑞康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优势 采用用药经验讨论会的形式
• 思瑞康联合情感(心境)稳定剂治疗BP
26个国家已批准其作为情感稳定剂治疗BP
国外多项研究确认了其较好的疗效
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优势,更利于联合治疗和维持治疗
心境症状
共病
物质依赖 躯体疾病
抑郁 焦虑 强迫 自杀 躁狂
精神分裂症临床分型
根据临床症状群的不同:
•偏执型分裂症:以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为优势症状群 •青春型(瓦解型)分裂症:以不协调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思维、情感、
行为紊乱)为优势症状群
•紧张型分裂症:以紧张综合症为优势症状群,常见紧张性木僵 •单纯型分裂症:1. 以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等阴性症状为主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目前认为最适宜的长期治疗应该是联合治疗,包括药 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社会康复治疗
• 药物疗法:典型抗精神病药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 电休克治疗 • 其它辅助治疗(心理治疗、社会康复治疗等)
精神分裂症的完整治疗
ê ÍÍÍÍ× Í Í Í ÍÍÍÍÍÍ
Ø Ö ¿ Æ Ð Î ª
ç £ È º ¼ ¤È Ç ¥ » ¹ ÷
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方法
• 口服
逐渐递增剂量法(常规剂量滴定法)
快速加量法(仅适用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 肌肉和静脉注射
• 其他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指标:STEPS
1 2 3 4
安全(Safety & Tolerability) 疗效(Efficacy) 经济(Payment) 简便(Simplicity)
â ³ ½ ý Ñ ô Ð Ô Ö ¢ × ´ ¸ Ä É Æ Ò õ Ð Ô Ö ¢ × ´ Ô ¤· À ¸ ´ · ¢
à ¾ » õ ¡ ¢ ý Í Ï ë ¡ ¢ Ð Ò µ â Ä É ¸ Æ È Ï Ö ª ¹ ¦ Ä Ü ¡ ¢ é Ð Ç ÷º Í Ò Ö Ó ô Ö ¢ × ´ ¨Ö ¸ ú Ð Ä À í Ö Î Á Æ °ç ¼ É » á Ö §³ Ö
精神分裂症
概 念: 以精神活动的分裂为特征,表现出思维、情感、意 志行为等多方面异常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 终身患病率: 全球3.8~8.4‰,美国13‰(WHO) 治疗现状:2/3患者需住院,仅一半患者能获得治疗 病 因: 未明。 (与遗传因素、神经病理和神经发育、内分泌及神经免
疫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神经生化因素等均有关)
双相障碍的治疗原则
• 综合治疗原则
内容:精神药物治疗+躯体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危机干预 目的:提高疗效和生活质量,预防复发和自杀,改善依从性和社会功能
• 长期治疗原则
急性期治疗:一般 6~8 周 巩固期治疗:抑郁发作 4~6 月,躁狂/混合发作 2~3 月 维持期治疗:意见不一
• 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治疗原则
2. 社会功能受损严重,趋向快速精神衰退
3. 常在青少年期起病,起病隐袭,缓慢发展,病程至少 2年
•其他:未定型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国际常用的临床诊断标准
ICD-10(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
DSM-IV(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
国内通用的临床诊断标准
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谢 谢
双相(情感)障碍概述(续)
• 终生患病率:5.5~7.8%(Angst,1999) • 发病年龄高峰:15~19岁 • 首次多为抑郁发作,往往一至数次抑郁发作后再出现 躁狂或轻躁狂发作 • 25~50%有过自杀行为,11~19%自杀身亡,首次诊断 后第一年内尤其容易发生自杀 • 本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病率较一般人群增加20% • 约40%的患者合并有物质依赖
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概述
• 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 (情感)障碍 • 一般呈发作性病程,躁狂和抑郁常反复循环或交替出 现,也可混合存在;每次发作往往持续相当时间(躁 狂≧1周,抑郁≧2周) • 躁狂主要表现:情感高涨或易激惹、言语和活动增多 抑郁主要表现:情感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精力 不足致疲劳感增加和活动减少 • 损害和降低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 表现更复杂,治疗更困难,预后更差,自杀危险更大
£ ¨1¡ ª 6Ì ì £ ©
£ ¨7¡ ª 30 Ì ì £ ©
£ ¨2¡ ª 6Ô Â £ ©
6Ô Â ¡ ª
û ý Ï ³ Ö ¢ × ´
Ö ¸ » ´ ½ ¡ ¿ µ
Ø ¹ » é É ç » á
´ Ë í ±À ´ × Ô £ º Gerald Maguire, M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2002 AP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