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1、学校管理学是研究学校管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学校管理学的界定的原因,两条活动主线:学校教育活动、学校管理活动。
2、学校管理学的研究范围:将教育管理划分为以国家行政部门为管理主体的宏观上教育管理与以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为管理主体的微观上的教育管理。
宏观--教育行政;微观--学校管理。
3、教育行政的特征/性:强制性、政策性、统一性、政治性。
学校管理的特征/性:弹性、具体性、个性化、学术性。
4、学校管理学---性质:学校管理学是边缘性的应用学科。
特点:应用型、理论性、综合性。
5、古代西方的学校管理以古希腊的斯巴达和雅典最为典型。
6、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中,提出了年龄分期、班级教学制度、普及教育等学校管理制度和思想。
7、近代社会这一时期,各国加强了教育立法,以法管理学校也是当时的一大特点。
8、我国西周时期,“官师合一”是当时教师的资格特点。
9、我国出现了古代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学记》。
10、隋唐时期教育行政体制建立,在中央一级有专门的教育行政机构国子监。
11、1905年,设学部,国子监并入,与礼部并存。
12、西方管理理论及其对学校管理的影响(一)古典管理理论及其学校管理的影响1、代表人物:泰勒(美、科学管理之父)、法约尔(法)、韦伯(德)。
强调提高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
2、代表人物特别强调管理需要理论与原则:①等级原则②统一指挥原则③例外原则④控制幅度原则⑤责权相符原则(二)行为科学理论及其对学校管理的影响1、人际关系理论以霍桑试验为基础,由梅奥等人提出。
2、管理方格理论由美国行为科学家布莱克和穆顿提出。
他们认为,领导方式存在着“对人的关心”和“对生产的关心”两种因素的不同结合,领导者应避免只关心一个方面的极端倾向。
----典型:1.1---贫乏型管理。
9.1---任务型管理。
1.9---乡村俱乐部型管理。
9.9---团队型管理。
5.5---中庸之道型管理。
(三)当代管理理论及其对学校管理的影响1、西方当代管理理论对学校管理影响较深的主要有社会系统学派、经验主义学派和权变理论学派。
(四)当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及其对学校管理的影响1、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福雷斯特是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p25)2、彼得·圣吉使学习型组织理论更加系统---《第五项修炼一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3、学校管理学研究的常用方法:(1)调查研究法:是指通过谈话、问卷、开调查会、深入实际等方式获得第一手口头的或书面的感性材料,进而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获得某些规律性、结论性知识的方法。
(2)文献研究法:是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现、总结学校管理活动规律的方法。
(3)比较研究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类学校管理现象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对比研究,辨别其异同之处,从而得出科学结论的方法。
(4)案例研究法:是指通过调查研究和资料搜集等途径,对于已经发生的、典型的学校管理事件,撰写成描述性的文字材料,然后用公正的态度对其评析或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实验研究法:是指通过人为地控制某些因素,以揭示学校管理活动中某些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方法。
人种志研究法:是指研究者通过参加学校管理活动,对其活动中的原始事件进行记录,并分析记录结果,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
第二章1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管理思想的变革首先,在对学校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上,由“主——被动”关系向“双主动”关系转变。
其次,在对学校领导者行为的认识上,由绝对权威向相对权威转变。
再次,在对学校管理对象潜能的认识上,由量的挖掘向质的发展转变。
最后,在对学校管理职能的认识上,由维系学校组织权力向创建学习型组织转变。
学校管理思想变革的历史轨迹表明,学校管理正向着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任何人都无法阻止这种变革的必然趋势。
2目标管理理论主要倡导者是经验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杜拉克。
3目标管理的含义:就是一个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人员一起制定共同的目标,同每一个人的应有成果相联系,规定其主要职责范围,并用这些措施作为指导来管理组织和评价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的管理过程。
4学校目标管理的含义是指学校成员共同确定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部门目标和个体目标,形成目标体系,并以此推进学校管理活动,实现学校预期目的的管理过程5学校实行目标管理的意义:(1)有利于明确学校的办学方向(2)有利于调动学校成员的工作积极性(3)有利于有效安排学校的各项工作第三章学校领导体制领导体制:是指政党、国家、企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以领导权限划分为基础所设置的机构和各种领导制度的体系,可以说领导体制就是领导关系的制度化、体系化。
‘1、学校领导体制的含义:就是关于学校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权限划分和组织制度等方面的总称。
2、确立学校领导体制的意义:(老师没勾)(1)学校领导体制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能否正确贯彻执行(2)学校领导体制关系到能否切实提高领导者的管理水平(3)学校领导体制关系学校组织机构能否正常运转(4)学校领导体制关系到能否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学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5)学校领导体制关系到能否制定并切实实施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
1、1985年教育体制改革以前,曾实行过六种领导体制:校务委员会制、校长责任制、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当地党委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革命委员会”制、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没勾)2、1985年教育体制改革以前,曾实行过六种领导体制,可以归结为三种类型,即:委员会制、一长制和党委领导制。
3、委员会制和一长制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委员会制优缺点:强调集体领导,强调发扬民主,效率不高,相互推诿扯皮。
试用范围:学校重大事件。
一长制优缺点:强调发挥行政作用,强调责任制,工作效率高,但一人决策不利于民主。
试用范围:程序化的工作。
(老师上课说的)4、一党制:优点:高效、责权明确缺点:缺乏监督、独断专行、缺乏民主、一个人影响整个学校适合行政事务方面;委员会制:优点:民主、监督性强、集思广益缺点:效率低、当断不断适合学术研讨方面(学姐总结的)5、1985年5月29日,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993年2月13日,印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都指出要实行校长负责制。
6、校长负责制是学校内部的一种领导体制。
现行的校长负责制是指校长对学校工作全面负责,党在学校的基层组织党支部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三个部分有机组成的相互联系和统一的管理体制。
7、校长应负的责任有:政治责任、行政责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8、校长具有的四大职权:决策权、指挥权、人事权、财经权9、校长负责制的实质:校长负责制实际是集体研究、个人决策的制度10、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在学校党支部领导下的审议监督机构。
主要职权有建议权、监督评议权、审议权、决定权、检查权。
11、为什么实行校长负责制(1)历史经验的总结(2)学校管理特点的要求(3)学校管理内在规律的需要(4)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需要(5)有利于加强党的政治核心作用12、校长负责制的实施要求(1)必须正确处理几种关系:①正确处理党政关系a合作关系 b支持和尊重的关系 c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②正确处理校长负责与民主管理的关系③正确处理校长与学校其他行政干部的关系.(2)不断提高人员素质(3)依法保障校长负责制的实施13、学校组织机构建立的基本原则:(1)任务目标原则(2)精干高效原则(3)分工协作原则(4)责权一致原则(5)权力制衡原则(6)因校制宜原则14、学校组织机构分为行政性组织机构和非行政性组织机构。
行政性组织机构有:校长办公室、教导处、总务处、教研组、年级组非行政组织机构有:中国共产党在学校的基层组织、各种群众团体组织、各种研究性的群众组织学校组织机构改革的作用(没勾):(1)确立了校长办学治校的中心地位(2)建立健全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3)强化了学校内部的中层与基层组织管理职能(4)促进了校内各组织机构工作的制度化(5)密切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联系15、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为了实现整体目标,以条文的形式,对要求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系行为准则做出的规定,是学校管理部门实施行政管理的客观依据,也是学校按照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
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和强制性。
16、制定规章制度的原则(没勾)(1)合目的性原则(2)合法性原则(3)合程序性原则(4)从实际出发原则(5)相对稳定原则(6)完整简约原则第四章学校管理过程1、、“戴明环”学说:美国统计学家、工程师戴明环认为,一切有过程的活动都是由计划、实行、检查和总结四个环节组成的。
他把这个管理过程,用一个不断转动的圆环来表示,把管理过程中的这四个环节:计划,实行,检查,总结。
有序的地安排在圆环内的适当位置上,并认为这四个环节呈有序运转状态。
这一管理过程观被称为“戴明环学说”。
(图在81页)2、管理过程中的四个环节成有序运转,其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机联系,交叉渗透(2)周而复始,螺旋上升3、学校管理过程的含义:是学校管理者根据教育规律及管理规律,组织和指挥学校内部成员(教职工和学生),协调学校工作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为达到学习预定的总体目标(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进行共同活动的时间流程。
4、学校管理过程的特征:(1)学校管理过程是有目的的三边交互活动的过程。
(2)学校管理过程是多因素、多层次、多结构相互协调的过程。
(3)学校管理过程是一种有程序、有控制的教育活动过程。
5、学校管理过程基本环节:(1)计划意义:计划是管理的基本活动,是管理工作的起始环节,是管理科学化的标志。
它应该是方向正确,切实可行;全面完整,重点突出;分工落实,留有余地;要求明确,便于检查。
(2)制定计划的程序:A掌握依据,提出目标依据来自三方面一是来自国家领导层的;二是来自学校内部的;三是来自理论的B共同参与,拟定方案 C深入思考,果断决策(二)实行包括:A、实行的意义:实行是学校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是管理活动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B、实行阶段的主要工作(1)组织。
组织是实行阶段所要做的第一步工作,也是贯穿于管理过程始终的工作。
(2)指导。
真正做到“指导而不说教,帮助而不替代,引导而不强加,批评而不压制”,使他们在思想上得到疏导,在工作上得到点拨,在情感上得到交流,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效能的目的。
(3)协调。
协调是实行阶段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贯穿于实行阶段的全过程。
协调的目的,是把各种关系处理好,使机构与机构之间相互配合,职责分明;事与事之间进度适应,步调一致;人与事之间,力量组合相当,人与人之间,关系融洽,以保证学校工作不停滞,不偏离方向,并尽可能地把无效的内耗量降到最低程度。
(4)激励为了保持和提高学校成员按计划进行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除了必要的规章制度外,还要运用激励的手段,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