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精品】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今天“印第安人”“西印度群岛”这些称呼由来已久,与此相关的人物是A.哥伦布B.迪亚士C.达•伽马D.麦哲伦2.“估计在1850年,这些地区大约2500万的人口,如果没有奴隶贸易,这个数字可能会翻一番”材料中的“这些地区”主要指()A.亚洲B.美洲C.欧洲D.非洲3.关于民族解放运动,人们如此颂扬着一位女英雄:“年轻的女王率领她的章西勇士,一次次冲锋陷阵,一次次击溃强大的英军……直至壮烈牺牲。
”这则故事发生在A.印度民族大起义中B.非洲独立浪潮中C.拉美民族解放运动中D.古巴革命中4.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第一次出版。
下列选项中,与该论著内容相符的是()A.争取工人阶级的普选权B.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C.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D.明确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5.当今社会汽车已越来越多的进入人们的家庭。
世界上第一辆汽油内燃机汽车的设计者是A.史蒂芬孙B.爱迪生C.卡尔•本茨D.莱特兄弟6.下图反映的是巴黎公社成立的情景,它所反映的事件标志是A.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C.世界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D.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7.“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决定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明治维新的措施有A.加强中央集权B.殖产兴业,发展近代工业C.提倡“文明开化”D.建立常备军8.某条约第2条规定:“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到法国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他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这一条款中的“其他两缔约国”指()A.德国、奥匈帝国B.法国、俄国C.英国、法国D.英国、俄国9.“擅长深刻细致的心理描写”,被誉为“心理描写大师”和“天才的艺术家”的是A.列夫•托尔斯泰B.牛顿C.孟德斯鸠D.莎士比亚10.某校计划在艺术长廊中悬挂一幅凡•高的代表作品,他们应该选择A.《最后的晚餐》B.《向日葵》C.《战争与和平》D.《蒙娜丽莎》11.英国典故“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告诉我们的历史事实是A.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B.英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C.英国的国王没有权力D.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12.华盛顿在1783年12月的辞职讲话中说:“现在,我已经完成了赋予我的使命,我将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我奋战已久。
”这里,华盛顿“奋战已久”完成的使命是A.废除了封建农奴制B.取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C.废除了黑人奴隶制D.取得了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13.与《人民宪章》、“我们也要选举权”这一场景直接相关的史实是A.工业革命B.《民法典》C.雾月政变D.英国宪章运动14.“我希望美洲人民永远不再把国王的宝座搬到自己的土地上来。
”“解放者的称号已经高于一切,因此我决不会降低身份去登上王位。
”材料中的“我”是A.卢梭B.瓦特C.克伦威尔D.玻利瓦尔15.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
下列属于“观点”的是A.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B.1868年,日本实行资产阶级性质改革C.麦哲伦及其船队完成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D.凡尔登战役被誉为“凡尔登绞肉机”16.在历史活动课上,某同学扮演的历史人物是“乐坛雄狮”,其台词应该是A.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
B.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
C.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
D.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二、综合题17.世界近代史上,资产阶级建立政权,制定法律制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以此来保证近代社会稳定发展。
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关于“世界近代史的法制建设”的问题。
(1)理论是行动的先导。
近代史上的思想家们首先发起思想解放运动,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进行思想准备。
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你(天主教教会和封建统治阶级)的贪婪使世界陷入悲惨,把好人蹂躏,把恶人提升。
——但丁材料二伏尔泰和……的思想家们,如同冲破重重黑暗的亮光,打破了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枷锁,开启了科学和理性之门。
——《大国崛起》解说词问题:①材料一出自什么运动时期的什么作品?②材料二中的思想家们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2)制定法律制度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的保障。
请认真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人们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国家主权属于人民。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
财产权是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材料四废除农奴制度,农民有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
农民可以使用一定的份地,但必须向地主缴纳赎金。
材料五从1863年1月1日起,所有南部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一律获得人身自由。
问题:①材料三出自哪一法律文献?它产生于那一次革命期间?②材料四出自某国1861年3月3日颁布的法令。
简述该法令的主要影响。
③材料五中的法律文献颁布于什么战争期间?这次战争有什么历史作用?(3)以法律制度保障公民权利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的目的。
上述材料三、四、五提出保护公民的哪些权利?18.某同学要探究“在推动社会发展进程中,科学技术和社会思想间的关系”。
请你与这位同学一起完成这次探究任务。
(1)填表梳理史实。
请完成表格中的相关内容。
①②③④(2)史料是探究的主要对象。
阅读《全球通史》中两则史料,依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举一例说明材料一的“这些哲人”将理性应用于“政治思想”方面的表现。
②分析指出材料二中的“爆炸性的联合”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对当时生产组织形式与政治分别产生怎样的影响?(3)依据上述问题的回答,概括科技人才、科学技术和社会思想之间的关系。
19.世界近代史就是大国争霸的历史。
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200多年前法国崛起,试图称霸世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拿破仑在其所征服地区都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拿破仑的霸权完全是以武力为基础的。
当战争把他所有的军队在西班牙、俄国、德国先后吞噬后……拿破仑的帝国崩溃了。
﹣﹣瑟诺博斯《法国史》问题:①据材料一概括当时法国崛起的影响。
②据材料一、二概括200多年前法国崛起的方式。
据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当时法国称霸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100多年前世界列强林立,它们相互争斗,都欲称霸世界。
为此,它们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仔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问题:①图片一中的战争在哪两大军事集团之间进行?引发这场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②据图片二、三概括这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3)200多年前的法国和100前的列强都想称霸世界,它们达到目的了吗?上述世界大国争霸的历史对今天中国的崛起有什么启迪?参考答案1.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印第安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追求财富的欧洲人梦想去东方发财,开始探寻前往东方的航路。
1492年哥伦布受西班牙王室资助开始横渡大西洋。
当船队达到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时,误认为这就是亚洲的印度。
还把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
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2.D【详解】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从欧洲出发,到达非洲,通过各种卑鄙的方式掳获黑人后运往美洲,卖给当地种植园主做奴隶,再把美洲的金银和工业原料运回欧洲,因为贸易路线呈三角形,因此称为“三角贸易”。
16-19世纪的三百年间,非洲丧失了近亿劳力,造成非洲长期贫穷与落后。
奴隶贸易主要发生在非洲,故答案选D。
3.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年轻的女王率领她的章西勇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年轻的女王”是指印度女英雄章西女王,她领导了印度民族大起义;她在1858年3月率领起义军与英军作战,最后壮烈牺牲。
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4.C【详解】1848年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起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ADB和《共产党宣言》无关,故选择答案C。
5.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世界上第一辆汽油内燃机汽车的设计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成功设计并制造出世界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史蒂芬孙发明火车;选项B爱迪生发明电灯;选项D莱特兄弟发明飞机,都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6.A【解析】【分析】【详解】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成立,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因此说巴黎公社的成立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故答案选A。
7.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可以看出日本政府在此政策的指导下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8.A【详解】根据材料“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到法国进攻”,说明意大利和法国处于敌对方;材料“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他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说明意大利还有两个在军事上的缔约国。
根据课本所学,与意大利结成的缔约国,有一战前的德国、奥匈帝国,形成三国同盟;二战前的德国和日本,形成了轴心国集团。
故此题选择答案A。
9.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巨匠。
他曾被誉为“心理描写大师”,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一个天才的艺术家”。
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10.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荷兰后期印象派代表人物凡•高,代表作《向日葵》,画家运用有力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表达他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11.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是英国《权利法案》颁布后的公民权利,切入点是“国王不能进”,指的是王权受到了限制,《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就是限制王权,加强国会的权力。
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12.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华盛顿‘奋战已久’完成的使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建立美利坚合众国,到1783年英国才正式承认美国独立,因此华盛顿认为“奋战已久”的使命已经完成,即美国独立战争正真取得胜利;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13.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人民宪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7年,英国工人提出一个《人民宪章》,要求获得选举权,参与国家管理,这场运动也因此被称为“宪章运动”;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