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6050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从心理学角度考察,人际关系包含三种成分:认知成分,________和________。
2.人际关系的归因理论包括海德所倡的________和韦纳提出的________。
3.态度的本质属性是指态度的社会性、________和________。
4.认知失调研究的经典实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和________作的。
5.韦纳等人认为归因过程中的原因可分为两个重要维度,即________和________。
6.沙赫特和辛格认为,情绪由两个因素组成:(1)________和(2)________。
7.卡罗利区分了自我调节变化的四个阶段:(1)________,(2)承担义务,(3)________,(4)习惯形成。
8.非遵从行为至少包括两种形式:即________和________。
9.利他行为的理论主要有生物学理论、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
10.人际冲突有两种主要的形式,一种称为________冲突,另一种称为________冲突。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由注意逐渐向轻度心理卷入阶段转向而建立的心理联系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建立的( )A.注意阶段B.融合阶段C.疏远阶段D.接触阶段2.把信息有选择地告诉自己的朋友是一种( )的人际交往模式。
A.偶然型B.单纯型C.集中型D.流言型3.态度具有( )。
A.情境性和暂时性B.稳定性和不变性C.组织性和严密性D.一致性和稳定性4.知道某人是热心的,就会认为他是活跃的,这是印象形成中( )这一特点所起的作用。
A.一致性B.评估性C.中心特质D.隐含的个性理论5.从他人的面部表情来了解其情绪、情感,这样的认知过程称为( )。
A.人际知觉B.情绪知觉C.物体知觉D.面部知觉6.人们记录的行为至少应保持( )才能发挥作用。
A.二星期B.三星期C.一星期D.五天7.纳粹匪徒盲目效忠、滥杀无辜,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属于( )。
A.服从B.“内心的接受”C.遵从D.随大流8.患截瘫的人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这是求助者的( )对利他行为的影响。
A.责任心B.吸引力C.类似性D.依赖性9.“近水楼台先得月”,在人际交往中属于( )因素。
A.个人特质B.类似C.情境D.互补10.想摘玫瑰又怕刺,这是一种( )的冲突形式。
A.接近—接近型B.回避—回避型C.双重接近—回避型D.接近—回避型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小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每小题1分,共10分)1.心理相容是一种间接的心理关系。
( )2.纽科姆认为人类最稳定的群体是三个人。
( )3.认知之间的不一致会产生激起的生理驱力。
( )4.不符合角色的行为,容易用来进行相应的推论。
( )5.自我障碍是个体为保护自尊而欲使他人注意存在可能导致行动失败的内在原因所采取的一种归因策略。
( )6.自我导向是自我实现的基础。
( )7.群体的压力可能是明确的,也可能是含糊的。
( )8.消极心境只能阻碍利他行为。
( )9.首因效应持续的时间较短。
( )10.挽回面子是影响使用威胁的一个因素。
(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人际关系2.态度3.通俗心理学4.自我实现5.遵从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实践任务有哪些?2.态度有哪些功能?3.印象形成中的效应和偏见有哪些?4.时尚现象的特点有哪些?5.简述影响自我暴露的相关因素。
六、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举例说明自我归因的应用。
2.综合评述利他行为的理论。
浙江省200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6050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人际关系作为早期行为科学理论之一,也称____________,1933年由哈佛大学教授____________创立。
2.需要理论中最著名的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奥德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成就需要论等。
3.认知对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大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关于态度的____________;一个是关于态度的____________。
4.印象形成过程包含三个成分,即行动者、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
5.在归因理论中,韦纳提出了____________,而罗特提出了____________。
6.詹姆斯认为情绪能分成两个部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7.控制行为变量的两种方式是那些突然产生的____________和紧随其后而来的_________。
8.群体中个人行为分成二大类:即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9.人际吸引的个人特质因素包括个体的外表和容貌,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等成分。
10.冲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____________,一类是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人际关系心理学与( )的联系最为密切。
A.社会学B.行为科学C.社会心理学D.教育学2.以一个成员或信息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传递的沟通模式是( )模式。
A.链式传递B.圆形传递C.轮式传递D.Y式传递3.“今天外边下雨”和“我有一把伞”这两者之间属( )。
A.认知失调B.认知无关C.认知协调D.认知相关4.抱有宿命论观点的人属于( )。
A.外控者B.内控者C.自控者D.他控者5.高度注重自己公开形象的个体常常在归因时出现( )的现象。
A.习得无助B.自我服务偏见C.行动者偏见D.自我障碍6.每种社会环境都有一种它所认可的具体社会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称为( )。
A.环境认同B.情景认同C.情感认同D.心境认同7.服从于群体的规范性压力的个体更容易产生( )。
A.内心的接受B.绝对的服从C.真诚的服从D.简单的服从8.人们往往会先帮助熟悉的,这是求助者的( )对利他行为的影响。
A.责任心B.类似性C.亲密关系D.依赖性9.先贬后扬的吸引效应可用( )予以解释。
A.强化理论B.相等理论C.得失理论D.相互作用论10.“前怕狼,后怕虎”,这是一种( )的冲突形式。
A.双重接近—回避型B.接近—回避型C.回避—回避型D.接近—接近型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小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每小题1分,共10分)1.人际关系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
( )2.当诱因的强化小于原有态度的强化时,就会产生态度的改变。
( )3.英园人绅士风度,因循守旧,这种印象是晕轮效应的作用。
( )4.注视可以被解释为喜欢,也可以被解释为仇视。
( )5.观察者更会利用行动者的内在倾向性作为归因的基础。
( )6.自我的发展变化是非常自由的。
( )7.成千上万的人喜欢喝茶,你也喜欢喝茶,这是一种遵从行为。
( )8.助人行为是一种较典型的利他行为。
( )9.人际关系的核心成分是认知因素。
( )10.利用威胁将会损害冲突的解决。
(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社会测量法2.登门拜访3.身体语言4.自我控制5.旁观者效应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简述人际激励理论中的期望理论。
2.诱导服从的前提因素有哪些?3.在人际知觉中,有哪几种常见的归因偏见?4.时尚现象的表现形式有哪几种?5.简述相似性能导致吸引的理由。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举例说明自我实现过程中强化方式的运用。
2.结合实际,举例说明社会对个人的影响。
1.按双方相互地位,可把人际关系分为一方对另一方的控制的________和彼此地位平等的________。
2.奥德弗认为人的需要只有生存需要(E)、________、________三种。
3.态度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即认知成分、________和________。
4.减少失调的办法有三种,即改变认知、________和________。
5.库利和________提出了印象管理的________理论。
6.非言语沟通可以归为三类。
一类是动态无声的,第二类称为________,第三类称为________。
7.卡罗利区分了自我调节变化的四个阶段:(1)问题识别,(2)________,(3)扩展自我管理,(4)________。
8.个体保留他的个人观念而仅仅改变其公开行为,这种遵从形式叫作________。
既在公开行为又在私下态度上与群体相一致,这种遵从形式叫________。
9.影响利他行为的情景因素有旁观者效应,________及________。
10.人际吸引的理论可归为二类,一类是________,另一类是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由接触而导致情感联系不断加强,心理卷入程度不断扩大而进入稳定的人际交往阶段属于( )。
A.注意阶段B.接触阶段C.融合阶段D.终止阶段2.一个人主动将信息传播给所有与他接触交往的人是一种( )的人际交往模式。
A.流言型B.单线型C.集中型D.偶然型3.最有代表性的态度转变理论是( )。
A.强化理论和公平理论B.学习理论和认知理论C.归因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D.强化理论和认知失调理论4.新学期开始时,新同学常常会给老师带来( )的影响。
A.优先效应B.新近效应C.晕轮效应D.预言效应5.人的脸部表情所表达的有六种基本的情绪:( )。
A.快乐、悲哀、惊奇、恐惧、忧愁、厌恶B.快乐、悲哀、惊奇、恐惧、愤怒、厌恶C.快乐、愤怒、悲哀、痛苦、惊奇、忧愁D.快乐、悲哀、伤感、恐惧、厌恶、惊奇6.据詹姆斯的情绪理论,见到一只熊来追我们,我们是( )。
A.先怕后跑B.越跑越怕C.先跑后怕D.不跑不怕7.“出工不出力”是一种( )现象。
A.从众B.社会惰化C.社会风气D.社会助长8.心情好的时候更容易帮助人,这是助人者的( )对利他行为的影响。
A.同情心B.激情C.责任心D.心境9.交往频率在人际关系形成的( )起着重要作用。
A.中期B.后期C.中后期D.初期10.促进革新和变化的冲突是一种( )。
A.破坏性冲突B.建设性冲突C.积极性冲突D.接近—接近冲突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小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每小题1分,共10分)1.社会关系存在于人际关系之中。
( )2.要提高全体成员的士气应采用圆形传递的交往模式。
( )3.态度是一种客观评价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