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ppt资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ppt资料

《寂静的春天 》
三、生态发展的途径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
1 、 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之
间 “绿色通道” —— 低碳经 济。
低碳经济是今年两会的热门话题,“ 政协的一号提案” 2006 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做出的《斯特恩 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 GDP1% 的 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 GDP5% — 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
业节能和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和节能材料等。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选择,它意味着
能源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技术的革新,是中 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
2、生态文明的实践形式2—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 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 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发展的经济。
思想认识上,普及生态意识,建立生态伦理。 生产方式上:把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为生态化
生产方式,制定绿色GDP核算;
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 ,从以前的以“人为中心”转向以“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处”为中心; 生活方式上,把黑色消费转变为绿色消费;

《寂静的春天》1962年在 美国问世,标志着人类首 次关注环境问题。它那惊 世骇俗的关于农药危害人 类环境的预言,不仅受到 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与经 济部门的猛烈抨击,而且 也强烈震撼了社会广大民 众。
生态文 明
生物、 非生物
机器、 计算机、
2、工业文明的两重性
第一,进步性。 第二,危害性:工业生产力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长期
的,短期中看不见、摸不着。
人口激增。据有关专家统计,在工业革命前夕,在长达2000多年内, 世界总人口由1.53以增加到6.5至8.5亿,即增加5亿到7亿。 53.5亿。 环境污染。由工业生产造成的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 资源短缺。不可再生的资源将发生枯竭、短缺的局面。 生态破坏,土地退化,森林资源破坏。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在工业 革命后 250 年内,人口由 6.5-8.5 亿增加到 60 亿,即增加 51.5 亿到
生态文明:
20世纪90年代学者们提出生态文明,以生产农业为基础和主
导的生产方式,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共处、持续发展这一客
观规律,综合应用物质、能量、信息与生物科学技术,进行的生产过程,是
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 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和文明形态。
生态文明要求我们:
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过程。循环经济的根本目的是
要求在经济流程中尽可能减少资源投入,并且系统地避免和减少废物,加强废 弃物的再生利用,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 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因此,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 的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
利用资 源
农业文 明 工业文 明 信息文 明
物质、土 地 物质、能 量 物质、能 量、信息
使用工 科学技 具 术
手工农 具、畜 力 机器 农业经验技 术 工程科学技 术 信息、网络 技术 基因技术 信息技术 生物技术 绿色技术
工作地 点
农田
工厂
计算机 互联网
办公室、 工厂、家 庭 办公室 工厂 农田 森林
人口正陆续进入工业化阶段,全球性的人口、资源、 环境矛盾尖锐,使中国的现代化面临严峻挑战。
即使国际市场能够弥补中国资源之不足,生态和
环境破坏的沉重代价也难以承受。
我们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道路。
二、生态文明的兴起
人类生态观的演化的四个阶段:
原生态
生态破坏
生态觉醒 生态自觉
我们正处在破坏与觉醒之间
临界点 2.75∶1
当前值 2.9∶1
评估 本世纪中叶将有部 分海洋超出警戒线
安全但亟待改善 本世纪中叶将达极 限 严重超标
臭氧浓度 淡水消耗 量 生物多样 性 氮磷循环 土地使用 率 二氧化碳 浓度
276个多布森 单位 4000立方公 里 10
283个多布森 单位 2600立方公 里 100
350万吨 15%

基本特征是: 在资源开采环节,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 在资源消耗环节,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在废弃物产生环节,开展资源综合利用。 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 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
地约1.5 亿亩,形势严峻。而自1997年以来,癌症成为中国人的第一 死因,每年有近130万人死于癌症。
由于人为活动影响,如工厂排污、矿山开采等,破坏了地壳元素的平
衡状态,使这些有毒元素通过水分、土壤、农作物,转移到人的身上 。它们就会在人体内积聚下来,一旦摄入总量超过临界点,就会发生 病变,甚至导致死亡。所以“生态环境地质病”不可治愈,只能预防 。 法国癌症研究计划负责人贝尔波姆认为,80%-90%的癌症是由人 为破坏环境造成的。
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的碳交易机制是CDM,简单地说就是发达国家用资金和技术向发展中国家换取各种温室气体的排放权。

碳税:二氧化碳的减排量可以转让和交易。对经过认证的减排量的征税,即碳税。 碳关税:是指主权国家或地区对高耗能产品进口征收的二氧化碳排放特别关税,目的是实施温室气体强制减排措施 。 碳足迹:人类活动对于环境影响的一种量度,以其产生的温室气体即二氧化碳的重量计。它包括燃烧化石燃料排放 出二氧化碳的直接(初级)碳足迹;人们所用产品从其制造到最终分解的整个生命周期排放出二氧化碳的间接(次 级)碳足迹。 碳捕捉、碳存储、碳中和:防止全球变暖的一种“去碳技术”,用以捕集、存储和中和来自煤,石油,天然气等化 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并埋存在地层深部,防止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 碳汇/碳源: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与碳汇相对的概念是碳源,它是指自然界中向大气释放碳 的母体。通过植树造林、减少毁林、保护和恢复植被等活动增加碳汇。
2010年3月16日,广西东兰县班丘水库库底土地因干旱出现了 10厘米
左右的裂缝。
睡的好香啊 ZZzzz
曾 经
“地毯”都没有 , 咋睡觉啊?
现 在
科学家称地球生态系统正在逼近7大极限
指标 海洋酸化 全球文石饱 和度比率
平流层臭氧 浓度 淡水年消耗 量 百万物种年 灭绝数量 大气年固氮 量 用于耕种的 非冻土比例 大气中二氧 化碳浓度



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
“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
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 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 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 排的巨大潜力。
低碳经济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工
型。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
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 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 择。
低碳经济的概念和特征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 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 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实 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 绿色 GDP ,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 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及人类生存发展 观的转变。 “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 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 、“生物质能经济”等。“其重要含义之 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发展新的 清洁能源。特别从中国能源结构看,低碳 意味节能,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 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 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 双赢的必然选择。
第二,局限性。 信息生产的对象是信息与知识,不是物质,不是能量,不能满足人们
的物质生活的需要,只能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需要。信息设备与机
器的废弃物的污染,发达国家向到发展中国家转移,进行生态侵略;
信息安全问题。信息文明只能在总体上缓解生态危机 工业文明与信息文明,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进步,
文明形态的演化逻辑
18世纪末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经历了两次文 明的转型:

第一次是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
第二次是从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转变。

21世纪人类将向生态文明转型。
如果说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黑 色文明”,那生态文明就是“绿色文明”。
1、历史上几种文明形态的比较
累轻分配。
发展理念的时代错位:增长观、财富观。
中国持续发展的制约:
大气污染与全球温室效应 水土流失、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 能源供应危机与生态恶化 气候、能源、贸易的政治化
由于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90%的天然草原都有不 同程度的退化,而且每年还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在 扩展。草场沙化严重。
2006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说: “我国用了全世
它把人类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推向一个新的 历史阶段。但是,这两种文明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与自 然的和谐发展问题。
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发展方式,创新技术 --- 制度体系
,开发清洁能源,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循环经济, 向生态化、绿色化转变,重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
什么是生态文明
1210万吨 12%
严重超标 本世纪中叶将达极 限 超出极限
350ppm
387ppm
我国 30年的发展模式的问题和多重 制约
中国是人口大国,资源贫国,推动中国经济增长
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老路,大量消耗能 源,透支环境。 富先脏。
外媒评价:未富先衰、未富先坏、未富先老、未
旧 GDP 缺陷:重数量轻质量,重财富有虚值,重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