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生门》人物分析
强盗:强盗自己承认的社会化形象是杀人抢物的强盗。
他的需求更多是物质方面的,更多是偏向于低层次的,但是也有高层次的。
这个人社会化的结果是他的动机更加随意,动机更随意的为需要而服务。
喜欢吃的可以抢,喜欢财物可以抢,喜欢女人可以抢。
但是他同样有更高层次的需要,在描述自己行为的时候,他夸大自己,来获得自尊的需要,他情绪高亢,不断通过笑声来掩饰自己心虚,同时也抬高自己。
樵夫:樵夫的社会化结果使他知道不应该拿别人财物。
但是顶着生存压力,面对物质需要的时候,他的行为偏向于自己的需要。
但是他又深知行为不对,如果被别人知道自己得不到利益而且要受惩罚,于是他采取说谎这个行为来掩饰之前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
而在情绪上,受到物质需要与社会化规范的影响,他纠结焦虑。
女人: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女性是无力的,那个时代女人要依赖男人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
在面对强盗和武士时候的行为,符合社会化,她要寻求一个依赖。
在武士死后,女人在外人面前表现的悲痛欲绝,描述的时候表现自己的无助于无辜,她这种情绪和行为表现是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她知道,必须把自己置于无辜可怜的地步,来获取同情,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
武士:武士是想要活下来。
社会化形象武士应该是勇者无畏不怕死的,但是武士生存需要大于了社会化。
动机和行为为了生存需要而服务。
但是在武士叙述故事的时候,他又极力维护自己,他的叙述中,表明自己是一个合格武士,如果不这样,与自己的社会化形象不符合。
在妻子被侵犯后,按照现在一般情况来说,应当是对施暴者极其憎恨。
而武士的表现却不是,他可能受到相应社会化的影响------社会化对妻子的定义,是伴侣还是附属品。
和尚:和尚的社会化是一个善良的形象。
他在看到弃婴的时候,想要去救他,这一行为是由于社会化对其的影响,也有可能是其本性的原因。
而最终他选择相信人类,我不知道这怎么去分析,但是我觉得这个很重要。
社会化和需要共同影响着情绪、动机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