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量30万吨丁辛醇可行性分析
一、基本情况
丁辛醇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在医药工业、塑料工业、有机工业、印染等方面具用广泛应用。
现代丁辛醇工业始与1938年羰基合成反应的发现,也随着羰基合成工业技术的发展而获得长足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石油化工、聚氯乙烯材料工业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世界丁辛醇工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丁辛醇行业饱和度较高,基本实现自给自足。
丁醇下游消费主要为丙烯酸丁酯、醋酸丁酯、DBP。
截至目前,我国丁醇产能、产量大约呈三倍增长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丁醇产能从2012年的79万吨/年增长到2018年底的276.6万吨/年,翻了3.5倍;产量增速正比于产能增速,从2010年的70.28万吨增长到2018年底的183.7万吨,翻了2.6倍。
在开工率方面,我国丁醇开工率从2014年开始整体呈下滑趋势。
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丁醇开工率为66.43%,同比下滑了近4个百分点。
在表观消费量方面,我国正丁醇表观消费量自2014年开始呈稳步增长态势。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正丁醇
表观消费量为202.9万吨,同比增长6.2%。
在进口方面,我国丁辛醇产品长期依赖大量进口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进口量居世界第一,但随着丁醇装置的大量投产,近几年进口量有所收缩。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截至到2018年中国正丁醇进口量为19.71万吨,同比下降27.7%。
随着新建装置产能释放,开工率不断提升,2018年我国正丁醇对外依赖度低于10%,预计今年丁醇基本能够实现自给自足。
二、前景分析
(一)国外市场
国外市场丁辛醇的生产分布区域相对较为分散,生产能力也同样,其中以欧洲的生产份额占据首位,其次是美国与日本地区,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也稍有分布。
从市场占据份额来看,欧洲生产总量约占据全球总量的31%左右,美国和日本生产能力相近,分别为13%和11%,其余为其他国家和地区。
从产量来看,全球除去中国的生产能力约为530万t/a。
根据国外丁辛醇生产能力变化情况可看出,近几年国外丁辛醇产量一直处于上升阶段,生产走势较好。
根据国外丁辛醇的消费情况来看,其消费市场的分布上过于分散,其中欧洲、美国和日本的消费量常年占据榜首前三,消费量多在20%、12%和10%左右波动。
在世界其他地
区中,其中我国是世界消费量最大的市场。
相对于消费过剩的欧洲和日本来看,我国是主要的进口国、欧洲是主要的出口地区。
在消费构成方面,美国、欧洲与日本主要以增塑剂和丙烯酸辛酯为主。
国外消费比例之前一直呈现逐渐增长趋势,但是随着欧美日市场构成的逐渐成熟,消费结构基本趋向于稳定,在消费比例和消费量上近年来基本保持稳定,变化不大。
(二)国内市场
“十一五”期间国内正丁醇和辛醇产品自给率仅有50%~60%,产品利润较高,激发了国内投资热情。
“十二五”期间我国丁辛醇产能增长主要来自乙烯项目下游配套装置,丁辛醇装置产能将集中释放,新增丁醇和辛醇产能分别为82.0万t/a和80.0万t/a,部分缓解国内丁辛醇供不应求的局面。
伴随着国内外化工市场融合与交流的加强,众多国外厂家与国内企业的联合,多种新型生产装置的应用,使得国内的生产能力再一次得到提升。
国内丁辛醇消费结构中用于生产酯类产品消费量最高,主要以增塑剂的生产为主,近年来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丙烯酸辛酯等产品的消费方面呈现逐渐上升趋势。
其中异丁醇主要用于生产DIB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正丁醇主要用于生产丙烯酸丁酯、醋酸丁酯和D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辛
醇主要用生产DOP(邻苯二甲酸二辛醇酯)和DOTP等增剂系列产品。
随着我国工业生产能力的提升和消费需求的增长,丁辛醇的国内生产一直处在不断发展阶段,且由于需求过大,对国外市场依赖程度一直也不低,差不多每年需要从国外进口过百万的PVC等材料。
(三)高质量发展规划
在政策层面,持续推进产能治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在坚决遏制产能盲目扩张和严控总量的前提下,有序推进产业布局调整和优化,防止落后产能盲目转移。
严格执行国家投资管理规定和产业政策,严禁行业新增产能,持续推进产能过剩治理。
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动我省传统支柱产业走出去,进一步加强国际产能合作。
深化开展产销、银企、用工、产学研“四项对接”等企业服务活动,对生产经营困难的骨干企业逐个制定帮扶措施,及时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尤其要保障资金链条不断裂。
三、产品链说明
主要产品正丁醇、异丁醇和辛醇,可以深加工生产邻苯二甲酸、醋酸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等。
正丁醇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正丁醇广泛用于化工、医药、涂料等方面。
主要用于生产邻苯二甲酸和脂肪族二元酸脂类增塑剂,广泛用于各种塑料和橡胶制品的生产。
由正
丁醇还可以生产醋酸丁酯、丙烯酸丁酯、丁醛、丁酸、丁胺和乳酸丁酯等化工产品。
正丁醇是树脂、油漆、粘接剂的溶剂及选矿用消泡剂,也是油脂、药物(如抗菌素、激素和维生素)和香料的萃取剂及醇酸树脂涂料添加剂等。
辛醇的化学名称为2-乙基-1-己醇,主要用于制造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和对苯二甲酸二辛酯,其它还用于柴油添加剂、合成润滑剂、抗氧剂、溶剂、消泡剂,也用于纸张上浆、照相、胶乳、印染,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和化学助剂原料。
四、工艺选择
丁辛醇是随着石油化工、聚氯乙烯材料工业以及羰基合成工业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
丁辛醇的工业化生产方法主要有乙醛缩合法、发酵法、齐格勒法和羰基合成法等。
(一)乙醛缩合法
乙醛缩合法是乙醛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缩合和脱水生成丁烯醛(巴豆醛),丁烯醛加氢制得丁醇,然后经选择加氢得到丁醛,丁醛经醇醛缩合、加氢制得2-乙基己醇(辛醇)。
由于生产成本高,此方法已基本被淘汰。
(二)发酵法
发酵法是粮食或其它淀粉质农副产品,经水解得到发酵
液,然后在丙酮-丁醇菌作用下,经发酵制得丁醇、丙酮及乙醇的混合物,通常的比例为6:3:1,再经精馏得到相应产品。
由于石油化工业的迅猛发展,发酵法已很难与以丙烯为原料的羰基合成法竞争,因此近年来已很少采用该方法生产丁辛醇产品。
从长远看,发酵法的生存取决于其原料与丙烯的相对价格以及生物工程的发展程度。
(三)齐格勒法
齐格勒丁辛醇生产方法是以乙烯为原料,采用齐格勒法生产高级脂肪醇,同时副产丁醇的方法。
(四)羰基合成法
羰基合成法是当今最主要的丁辛醇生产技术。
丙烯羰基合成生产丁辛醇工艺过程:丙烯氢甲酰化反应,粗醛精制得到正丁醛和异丁醛,正丁醛和异丁醛加氢得到产品正丁醇和异丁醇;正丁醛经缩合、加氢得到产品辛醇。
按照反应压力的不同,丙烯羰基合成法又分为高压法、中压法和低压法。
根据反应的压力和催化剂的不同,丙烯羰基合成丁辛醇工艺可分高压钴法、改性钴法、高压铑法、改性铑法等工艺,其中改性铑法由于具有低温低压、反应快、副反应少、铑催化剂用量少并可回收以及投资省、丁醇和辛醇可切换生产等优点而成为当代丁辛醇合成技术的主流。
改性铑法又分为气相循环和液相循环两种方法。
液相循环低压
改性铑法是当今世界最先进、最广泛使用的丁辛醇合成技术。
国外对液相循环改性铑法技术加以改进,发展形成各有特色的专有技术,主要技术代表有DAVY/DOW、日本三菱化成等
4家公司。
本项目拟采用引进的丙烯羰基合成生产工艺。
五、项目设计
(一)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
生产装置:30万吨/年丁辛醇装置,产品规模为12万吨/年正丁醇,5万吨/年异丁醇,13万吨/年异辛醇。
(二)原料质量标准
原料质量指标表
(三)产品质量标准
1.正丁醇质量标准
正丁醇质量标准
2.异丁醇质量标准
异丁醇质量标准
3.辛醇质量标准
辛醇质量标准
(四)消耗指标
原辅材料消耗表
公用工程消耗表
(五)生产设备
设备一览表
(六)人工费用
六、经济效益分析
30万吨/年丁辛醇总投资约需26.97亿元,其中建设投资约需20.7亿元。
丙烯价格按10000元/吨,丁醇价格按13000元/吨,辛醇价格按14000元/吨。
投产后年均销售收入约40.3亿元,年均利税约12.42亿元。
(一)投资利润率
投资利润率=年利润总额/总投资·100%
=8.55/26.97·100%
=31.70%>26%,因此该项目可行。
(二)投资利税率
投资利税率=(年销售收入-年总成本费用)/项目总投资·100%
=(40.3-27.35)/26.97·100%
=48.02%>38%,因此该项目可行。
(三)资本金利润率
资本金利润率=利润总额/注册资本·100%
=8.55/80·100%=10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