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州园林—留园风景规划

苏州园林—留园风景规划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城市规划系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名:**学号: ***********班级: 08城建城规(2)班指导教师:***2011年11月风景名胜区调研报告——苏州留园摘要:本文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切入,对苏州2009—2020年的旅游总体规划进行阐述,标示出所要叙述的留园在未来城市旅游发展建设中所处的区位特色与发展轴线向读者展示留园在苏州古城中的地位以及未来的发展目标,同时从风景区规划的角度流线式介绍留园的各个景观节点的特色,及站在园林规划的视角粗略分析留园造园中的两个空间处理手法,最后是作者将对苏州园林的感悟与思考。

关键词:苏州旅游总体规划留园简介建筑角度入口处理正文:(1)前言调研背景:建筑与规划学院十月二十八日组织大四城市规划专业学生进行了为期十二天的规划实习,实习地点为苏州和上海,在苏州我们一行人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苏州的古典园林,苏州博物馆等景点。

十月二十四上午我们来到苏州古典园林之一的留园,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的造诣。

调研的目的和意义:这次调研的目的是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现场地段的感知,我们看到苏州留园的,感受到新老建筑思潮在这么一个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老城的交流与碰撞,学习如何在继承古典风格,传承古典艺术的同时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

(2)调研基本情况的介绍以下为整个调研报告的叙述结构:1.留园在苏州城旅游总体规划中所处的地域位置2.苏州留园的游览流线以及主要景观节点介绍3.留园景观设计技法介绍(特别选出两点)1.留园在苏州城旅游总体规划所处的地域位置宏观——整个城市“一核一带三区”的旅游发展空间格局。

其中“一核”为主城旅游发展极核,“一带”为沿江休闲旅游带,“三区”为环太湖休闲度假旅游区、中部湖荡生态休闲旅游区、南部水乡古镇观光休闲旅游区。

其中“一核”为主城旅游发展的极核,“一带”为沿江休闲旅游带,“三区”分别为中部湖荡生态休闲区,环太湖休闲度假区,水箱古镇观光休闲旅游区。

中观——整个主城区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苏州古城区,苏州工业区与苏州高新区,整个主城区的旅游发展模式是“一心”“两带”“两片”。

“一心”指的是以古城区为中心的四个旅游发展区,“两带”分别是大运河旅游带和胥江旅游带,“两片”指的是金鸡湖—独墅湖和荷塘月色旅游带。

微观——古城的“一心”包含了古城水巷深度体验区,观前街传统商业休区,山塘—闾门传统工艺创意区,城南特殊娱乐休闲区,结合历史文化保护区和传统风貌地区规划建设若干旅游片区,承担观光游览、休闲游憩、服务等多重功能。

我要调研的留园就位于苏州中心古城区的山塘—闾门工艺创意区旁,承担了观光游览,休闲游憩的功能。

2.留园的游览线路与主要景观节点介绍留园占地30余亩,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身,该园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并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文化,吸取四周景色,形成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相连的,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

全园用建筑来划分空间,可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水见长,池水明洁清幽,峰峦环抱,古木参天;东部以建筑为主,重檐迭楼,曲院回廊,疏密相宜,奇峰秀石,引人入胜;西部环境僻静,富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篱小屋,颇有乡村田园风味。

留园的建筑在苏州园林中,不但数量多,分布也较为密集,其布局之合理,空间处理之巧妙,皆为诸园所莫及。

每一个建筑物在其景区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从全局来看,没有丝毫零乱之感,给人有一个连续、整体的概念。

留园整体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

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留园游览流线)主要景点:涵碧山房宋朱熹诗“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

建筑面池,水清如碧,涵碧二字不仅指池水,同时也指周围山峦林木在池中的倒影,故借以为名。

建筑三间,卷棚硬山造,东面紧靠明瑟楼,刘氏时称“卷石山房”,盛氏时名“涵碧山房”,因建筑前临荷池,故通常又称荷花厅,俞樾《留园记》中“凉台燠馆”即是指此。

(涵碧山房)(小蓬莱)小蓬莱《史记》:“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

”此处在水池当中,故借以为名。

二面曲桥相连,上面架以亭式紫藤棚架。

此处有黄石,刻有“小蓬莱”三字,系解放后新题。

盛氏时园中亦有小蓬莱者,据考证系指今西部土山。

留园三宝——冠云峰留园内的冠云峰乃太湖石中绝品,齐集太湖石“瘦、皱、漏、透”四奇于一身,相传这块奇石还是宋末年花石纲中的遗物。

北宋末年,虽然北面战事吃紧,金兵压境,但宋徽宗却在东京城内大兴土木,建造“延福宫”、“万寿山”。

他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奇花异石,夸口要搜罗天下珍品于宫廷之中。

徽宗祟宁四年特地在苏州设立了苏杭应奉局,专门负责搜罗名花奇石。

苏杭应奉局的主管叫朱缅,此人最善巴结上峰,自当上了此官后,有采办“花石纲”的大权在手,于是放开手脚,拼命在民间收刮。

只要民家有一石一木被他打听到并看中,立刻派兵、上门抢夺,谁敢反抗,即以对皇帝“大不恭‘治罪。

有时为了搬树移石,甚至拆掉民居的围墙甚至房子,当时朱缅从民间搜到的花石太多,以致终于激起了方腊农民起义,当时方腊起义军的一个口号就是杀”朱缅“,与方腊起义军相呼应,苏州地区也爆发了以石生为首的,农民起义。

不久,北宋政权由于国库空虚、民不聊生终于为金所灭,微宗自己也做了俘虏。

冠云峰就是未来得及运的花石纲的遗物。

留园三宝——大理石座屏大理石座屏名“雨后静观山”,“风前闲看月”像一幅天然山水画,明月、清风、飞瀑集中于一块石面,取自云南点苍山。

(大理石座屏)留园三宝——鱼化石留园的五峰仙馆内保存有一件号称“留园三宝”之一的大理石天然画“鱼化石”。

只见一面大理石立屏立于墙边,石表面中间部分隐隐约约群山环抱,悬壁重叠,下部流水潺潺,瀑布飞悬,上部流云婀娜,正中上方,一轮白白的圆斑,就像一轮太阳或者一轮明月,这是自然形成的一幅山水画,这块直径一米左右的大理石出产于云南点苍山山中,厚度也仅有15毫米,真奇怪这么大尺寸的一块大理石是如何完好无损从相距千里之外的云南运到这个江南苏州的,真是一个谜。

(鱼化石)3.留园景观设计技法介绍(特别指出两点)(1)留园平面的建筑视线分析留园内的楼阁建筑由于是靠边界布置,因此,在这些楼阁上观景就带有方向性而并非是全方位观景,明瑟楼主要朝东北开放,在此方向的60o水平视角(∠M1MM 1′=60o)的视野恰好以曲溪楼、远萃阁为限,近取中部园区东边诸景,远收东部园区全部主要建筑景观,涵碧山房主要朝北开放,楼内60o水平视角(∠H1HH1′=60o)的视野以远翠阁、闻木樨香轩为限,观赏中部山水景色。

西楼、曲溪楼主要向中部园区西南、西北开放,自西楼以60o水平视角(∠S1SS 1′=60o)望西南方,避开曲溪楼的遮挡,恰恰相反好能近观濠濮涧、小蓬莱,远望明瑟楼、涵碧山房、闻木樨香轩;以60o水平视角(∠S2SS2′=60o)望西北,恰好收进小蓬莱及西北岸山景,曲溪楼的西南、西北方向观景视觉控制特点与西楼的相同。

自西楼60o水平视角东看(∠S3SS3′=60o),视角以还我读书轩与鹤所为界,收进东部园区主要景观。

远翠阁位于中部园区东北角上,自远翠税以60o水平视角(∠Y1YY1′=60o)望东南方,视野恰好以西楼、涵碧山房为限,将清风池馆、西楼、曲溪楼、古木交柯、绿荫、明瑟楼、涵碧山房、濠濮亭、小蓬莱尽收眼底,视觉西移至明瑟楼,60o水平视角的视野(∠Y2YY2′=60o)恰好收进水池西北岸假山石、小蓬莱、涵碧山房和明瑟楼。

自冠云楼南望,60o水平视角(∠G1GG1′=60o)观园中东北部建筑园景,视野西移,60o水平视角(∠G2GG2′=60o)视野恰以留园大门、中部园区西北角为限,尽收中部园区景色及东部五峰仙馆。

(2)留园入口空间赏析从留园入口至山池、客厅、书斋区,必须经过狭长、封闭、曲折、忽现忽放、忽明忽暗,建筑空间变化无穷的50m长的走道,在此,有意识地使有人的视野受到极大的压缩和极度的收束,再经过几次收与放的对比,当游客逐渐进入园中主要空间时,便能令人产生豁然开朗之感。

平庸无奇的走道,由于充分的运用了空间大小的变化,空间方向逐渐变换以及空间虚实、光线明暗的对比,打破了两侧为高墙限制所造成的沉闷单调感,虽进行走道中时,令人兴趣盎然,游兴递增,这种变单调。

闭塞为丰富多变的处理手法,是很匠心的,在姑苏园林中亦不多见。

进入留园大门,这里是一处比较宽敞的前厅,原为宅院的轿厅,因受住宅高墙所限,难以采光,故开辟了厅内天井,形成进园后第一个小院,既解决了前厅采光的要求,又造成了空间的明暗变化效果。

沿着小院右侧曲廊向前行进,可以看到狭长多变的曲廊转折处,一左一右地透出光亮的二个咫尺露天小空间,处理得十分自然巧妙。

期间植以翠竹,以粉墙映衬,在阳光之下显得很有生气。

出曲廊步入门厅小院,这里是走到较为宽敞的一个庭院,经过收与放,明与暗的变化,与刚才走过的狭长曲廊形成对比,门厅小院中配置假山树木一二,绿树蔽日。

绕过门厅小院后的过道,在多变又重叠的窄廊尽端最后一个天井小院便是“古木交柯”小院,是入院的交通枢纽,小院形成了一个相互吻合的完整而又生气的幽静院落。

留园的入口,虽然曲折,封闭狭长,但运用了大小、疏密、开合闭启、明暗及方向的变化等多种对比手法,顺势曲折,构成丰富多变的空间组合,手法巧妙,使通常认为处理的狭长通道,具有了生气和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同时又借用了空间变化的艺术处理手法,引导人们循善特定的方向路线。

(3)调研分析①苏州作为苏州是江苏省的经济、对外贸易、工商业和物流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艺术、教育和交通中心。

城市旅游总体规划在从东南亚范围,全国范围,区域范围内的规划目标的详实和高远,同时作为一座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城所焕发的现代气息。

②苏州留园注重山水写意,平面布局自由流畅。

水体绿化及亭台楼阁坐落其中,布局精巧细致,疏密有致,出其不意。

③苏州古典园林的造园技法的高超,与现代功能分区,发展轴线的不同,中国古典规划思想的深邃与匠心独运,为我们以后对于现代规划思想的认识多一重发展和学习的模式。

(4)注释1.(2009—2020)年苏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规院2.《苏州园林入口技法》...........................1994《华中建筑》3.《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彭一刚4.《百度百科》注:以上图片大部分为作者拍摄和部分来自百度百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