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中的红娘王实甫的《西厢记》向世人展示了张君瑞和崔莺莺相思相爱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令后世痴情男女动容、仿效,而玉成此事的配角红娘更是功不可没,在剧中虽然不是A角,其形象性格光彩照人,胜似主角,给观众(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一)、红娘的形象1、漂亮乖巧,善解人意红娘自幼来到相府扶侍小姐,她出身农家,具有农民身上的所有优点,勤劳质朴,下人的所有活计都要她做,且随叫随到,很响快,老夫人安排她联系给相国做道场,红娘前前后后跑来跑去,安排的很周全,还要给小姐和夫人一一回报,可见她会办事。
第一本第一折,“末云:世间有这等女子,岂非天姿国色乎?”可以看出小姐的国色天姿,那陪伴在小姐左右的小姐丫鬟又长得怎么样呢?第一本第二折“末背云:好个女子也呵!”“脱布衫:大人家举止端详,全没那半点轻狂。
大师行深深拜了,启朱唇语言得当。
”“小梁州:可喜的庞儿浅浅妆,穿一套缟素衣裳······”“幺篇:若共他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他叠被铺床,我将小姐央,夫人央,他不令许放,我亲自写与从良。
”这些句子可以看出红娘的漂亮乖巧,令张生顿生怜爱之心。
红娘很小就来到崔家与小姐同吃同住,陪伴小姐学习,虽不太识字,但在小姐学习《四书》、《五经》、琴棋书画的过程中耳濡目染也跟着学了不少,她知道“男女授受不亲”、“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说话也文绉绉的:“先生习先王之道,尊周公之礼,不干己事,何故用心?”这些均表明红娘内在的文化素质不俗。
作为小姐的身边人,也自认为是崔家的人,替小姐办事是分内事,责无旁贷,当张生对小姐有那个意思时,红娘觉得这是对小姐的大不敬,且有冒犯之嫌,在不明张生身份的情况下,只见了一面就起下不良意的男子能是个好人吗?所以红娘予以斥责这也合情合理,就是小姐本人也不会贸然应允的,这是何等的善解人意呀!也正是红娘的此举,“末云:这相思索是害也!”推动了剧情的发展,一切都是那么地合情合理。
2、有主见,会办事。
红娘不仅跟着小姐学了不少知识,且能活用这些知识,真是不简单,由于她的好学,办起事来也很有主见。
张生“跪求红科:就小娘子前解下腰间之带,寻个自尽。
红云:街上好贱柴,烧你个傻角。
你休慌,妾当与君谋之。
”可见她是能想出主意的。
“红云:妾见先生有囊琴一张,必善于此。
俺小姐深慕于琴,今夕妾与小姐同至花园内烧夜香,但听咳嗽为令,先生动操;看小姐听得时说甚么言语,却将先生之言达知。
若有话说,明日妾来回报,这早晚怕夫人寻我,回去也。
”红娘让张生弹琴吸引小姐,强化小姐对张生的思慕之情,也是投石问路。
看小姐对张生的态度。
这是何等妙计!(红娘为何要帮一个外人来算计小姐呢?后文再说)“红云:小姐烧香去来,好明月也呵!”红娘已将主意付诸实施。
将小姐引到了西厢墙边去烧香,就可以听到张生弹琴了。
张生弹的第一首曲子就让小姐听得入了迷。
“红云:姐姐,你这里听,我瞧夫人一会便来。
”其实红娘是去望风的,怕夫人知道小姐来听张生弹琴,一是坏了张生与小姐的好事,二来自己也要被老夫人责罚的。
张生知道小姐在听琴,立即改弦弹起了《凤求凰》。
“旦云:是弹得好也呵!其词哀,其意切,凄凄如鹤唳天;故使妾闻之,不觉泪下。
络丝娘:······张生呵,越教人知重。
(东原乐):这的是俺娘的机变,非干是妾身脱空;若由得我呀,乞求得效鸾凤。
俺娘无夜无明并女工;我若得些儿闲空,张生呵,怎教你无人处把妾身做诵。
(绵搭絮):······怎得个人来信息通?······听琴的小姐来了一大段的内心独白,吐露了对张生的真情。
如果没有红娘设计的听琴情节,又怎能加深莺莺对张生的相思?这样才将他们两人拴在了一起。
把他们的婚姻往前推进了一步,红娘功不可没,红娘是个多会办事的人呀。
虽是个局外人,却能设身处地的去替别人着想,一个聪明能干,有主见,会办事的形象跃然纸上。
3、成人之美,讲求信用,知恩图报。
剧的第三本张君瑞害相思,何尝不是小姐在害呢?莺莺对红娘说:“这般身子不快呵,你也不来看我?”明明是害相思害的,却说身子不快,又怕红娘看破,其实红娘心知肚明,“红上云:奉小姐言语,着我看张生,须索走一遭。
我想咱们一家,若非张生,怎存俺一家儿性命也?”可以看出红娘是念念不忘张生的救命之恩。
红娘受小姐之托,去探望病中的张生(害相思),红娘“却早来到书院,我把唾津儿润破窗纸,看他在书房里做甚么。
”这是红娘的俏皮,孩子气。
“张生呵,你若不闷死多应是害死”。
红娘的同情心很强。
这为下文玉成张生与小姐的婚事做了铺垫。
红唱:“我是个散相思的五瘟使。
”说明红娘要管他们的事,“末云:小姐既有见怜之心,小生有一简,敢烦小娘子达知肺腑咱。
”红娘故意逗张生:“只恐他翻了面皮。
”“上马娇:他若是见了这诗,看了这词,他敢颠倒费神思。
他拽起面皮来:查得谁的言语你将来,这妮子怎敢胡行事?他可敢嗤、嗤的扯做纸条儿。
”“末云:小生久后多以金帛拜酬小娘子。
”“胜葫芦:哎,你个馋穷酸俫没意儿,卖弄你有家私,莫不图谋你的东西来到此?先生的钱物,与红娘做赏赐,是我爱你的金资?”“幺篇:······我虽是个婆娘有志气。
则说道:可怜见小子,只身独自!”“红云:······你写来,咱与你将去。
”由此可见,红娘并不是图张生的钱财,而是看重张生对感情的珍重,这是成人之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与老夫人赖婚形成鲜明对比。
“这简帖儿我与你将去,先生当以功名为念,休堕了志气者!”“寄生草:你将那偷香手,准备着折桂枝。
休教那淫词儿污了龙蛇字,藕丝儿缚定鲲鹏翅,黄莺儿夺了鸿鹄志;休为这悴帏锦帐一佳人,误了你金堂玉马三学士。
”红娘劝导张生,要想开,不要太儿女情长,堕落了志气。
要有鸿鹄之志。
好一个小女子,竟然有大丈夫之气,不简单。
不愧是在相府呆过的人!红娘从张生处拿来了信,“我待便将简帖儿与他,恐俺小姐有许多假处哩。
我则将这简帖儿放在妆盒儿上,看他见了说甚么。
”红娘是个多有心计的人儿呀。
小姐看了红娘带来的信后,假意儿发怒。
红云:“小姐使将我去,他着我将来。
我不识字,知他写着甚么?”推的一干二净,我也给你来个不认帐!红娘可真会逗小姐呀。
一个乖巧的人儿又站在了你的面前。
“旦怒叫:红娘!旦云:小贱人,不来怎么。
旦云:小贱人,这东西那里将来?我是相国的小姐······告过夫人打下你个小贱人下截来。
”“快活三:······姐姐休闹,比及你对夫人说呵,我将这简贴儿去夫人行出首去来。
旦做揪住科:我逗你耍来。
红云:放手,看打下下截来。
旦云:张生近日如何?红云:我则不说。
旦云:好姐姐,你说与我听咱!”小姐虚虚实实,红娘则吊足小姐味口,看她对张生的感情到底有多深,有多重,以便成全小姐与张生的好事,红娘是个会看火侯有心计的姑娘!小姐急切知道张生近况,红娘将张生骨瘦如柴的情况如实相告。
小姐要请太医为张生看病,“红云:他症候吃药不济。
病患、要安,则除是出几点风流汗。
旦云:将描笔儿过来,我写将去回他,着他下次休是这般。
”红娘为张生送去了著名的“待月西厢下”的约会诗,可真到了月下西厢时,小姐又变了卦!是女人的矜持,还是女人的无常。
这下可将张生害惨了!红娘却在抱怨张生:“张生背在里嘴那里去了?向前搂住丢翻,告到官司,怕羞了你!”张秀才此时竟不如一个丫鬟有主意!这一折腾,张生是又气又恨,病入膏肓了。
小姐差红娘给张生送药方,约张生成就好事——“今宵端的云雨来”。
“红上云:姐姐着我传简帖儿与张生,约他今宵赴约。
俺那小姐,我怕又有说慌,送了他性命,不是耍处。
我见小姐去看他说甚么。
红云:不争分要睡呵,那里发付那生?旦云:甚么那生?红云:姐姐,你又来也!送了人性命不是耍处。
你若又翻悔,我出首与夫人,你着我将简帖儿约下他来。
旦云:这小贱人倒会放刁,羞人答答的,怎生去!红云:有甚的羞,到那里只合着眼者。
红催莺云:去来去来,老夫人睡了也。
”此次约会,张崔二人的婚姻有了实质性进展。
也是红娘凭三寸不烂之舌,从中说合,使他们鱼水得欢。
一个诚心诚意为张生办事,讲求信用、成人之美、知恩图报的女性形象展现在读者(观众)面前。
令人难忘。
4、红娘的自私之处。
红娘作为一个普通人,也想有一个好的归宿。
将来能随小姐嫁到一个像样的人家,一生就有着落了。
“姐姐不祝这一柱香,我替姐姐祝告,原俺姐姐早寻一个姐夫,拖带红娘咱。
”我认为红娘是看上了张生!小姐看了张生后都心猿意马,何况红娘!按唐朝的习俗,陪侍丫头,随主人出嫁后,将要被男主人收房做妾。
这样红娘将来的生活就有了保障了。
这其实是红娘朴素的想法,瑕不掩玉的。
红娘长期生活在相府,身上不免沾染了一些等级观念。
她随时拿家长——老夫人压人,罚张生跪小姐,自侍小姐身边人高高在上。
(二)、红娘的性格1、爱憎分明,是非清楚。
孙飞虎兵围普救寺,扬言要虏莺莺为妻,灾难瞬间降临,张生一封书信退了贱兵,老夫人一家安全了,此时夫人却让本该成为夫妻的张生和莺莺兄妹相称。
拷红一节,红娘对老夫人先允婚后赖婚给予强烈指责:“信者人之根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夫人悔却前言,岂得不为失信乎?······当日军围普救,夫人所许退军者,以女妻之。
张生非慕小姐颜色,岂肯区区建退军之策?兵退身安,夫人悔却前言,岂得不为失信乎?既然不肯成就其事,只合酬之以金帛,令张生舍此而去。
却不当留请张生于书院,使怨女旷夫,各相早晚窥视,所以夫人有此一端。
目下老夫人若不息其事,一来辱没相国家谱;二来张生日后名重天下,施恩于人,忍令反受其辱哉?使至官司,老夫人亦得治家不严之罪。
官司若推其详,亦知老夫人背义而忘恩,岂得为贤哉?红娘不敢自专,乞望夫人台鉴;莫若恕其小过,成就大事,撋之以去其污,岂不为长便乎?······到底干连着自己骨肉,夫人索穷究。
”“夫人云:这小贱人也道得是······罢罢,俺家无犯法之男,再婚之女,与了这厮罢。
”红娘终于搬动了老夫人,常言道:宁折十座庙,不毁一桩婚!可见红娘爱憎分明,敢做敢说,在大是大非面前,是非分明,有做人底线,冒着被老夫人打死的风险,该说当说,如果不说(小姐是不敢说的!),张生和莺莺的婚事就泡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