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中红娘形象分析
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但是中国人害怕看真正的悲剧,最终都有一个大团圆,以博得情绪的安慰,心理的满足。
作为元代四大爱情剧之首的《西厢记》也是如此。
来迎合长期形成的中国人民大众的期待视野。
要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一个喜剧的效果,就必须要有这样的一位“红娘”。
因为她是张生和莺莺他们实现个人爱情婚姻幸福的帮助者,没有她,莺莺和张生的幸福难以实现;没有她,他们即使暂时结合,也会分离,还会走向悲剧性的结局。
而《西厢记》里的红娘,聪明伶俐、冷静心细、泼辣直率、心地善良、富有正义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促成了崔莺莺和张生的美满姻缘。
红娘是《西厢记》中一个社会地位卑贱,却光彩四射的人物,她冷眼旁观,很清楚老夫人为维护“相国家谱”,决不允许张生和莺莺的结合,所以她最初并不想帮助张、崔二人。
但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她逐渐为崔张之间真挚的感情打动,也不满于老夫人的背信弃义,于是转而积极地为他们传递书信、出谋划策。
她批评张生是“银样蜡枪头”,居然揣摸不透莺莺的心事;她也批评莺莺的心口不一,明明思念张生,在人前却一点也不流露;对老夫人,她更加勇敢机智地进行反击,为崔、张二人辩护,使老夫人理屈辞穷,不得不答应了二人婚事。
最巧妙的是,她反击老夫人的,恰恰是老夫人要维护的封建纲常和家族利益。
如《拷红》中,她先把张生和莺莺的私情告诉了老夫人,然后对老夫人说:“目下老夫人若不惜其
事,一来辱没相国家谱,二来日后张生名垂天下,施恩于人,忍令反受其辱哉?使至官司,老夫人亦得治家不严之罪。
”这几句话,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老夫人也只好默认了张生和莺莺的婚事。
红娘是一个侠肝义胆,机智聪明的形象,汤显祖说王实甫的红娘:“有二十分才,二十分胆。
有此军师,何战不克?”(汤海若先生批评《西厢记》),红娘在《西厢记》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
首先红娘是一个充满反叛精神的人。
崔、张的自由婚姻,在充斥着封建礼教的社会背景下,是大逆不道的,但红娘作为一位老夫人派来”看守”小姐的丫头,不仅不揭开这层秘密,或置若罔闻,反而推波助澜,是这场婚姻得以美满结局的主要的牵线搭桥之人。
在封建卫道士的眼中,红娘的形象是反面的、不光彩的,是个罪魁祸首,是辱没夫人家谱、败坏小姐闺范、坏张生行止的”蟊贼”。
但在”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宗旨下,红娘却是美好的化身,是美满婚姻的代言人。
在这场叛逆的婚姻中,红娘不畏被老夫人责打的危险,几次三番周转于崔张之间,为他们安排月下听琴,并有晓夜奔走,传书递简等一系列行动,反映了她对这场恋情的支持,以行动表现了红娘的反叛精神。
其次她是正义的象征。
老夫人是封建礼教的化身,终日将女儿紧闭闺房中,不得见生人,在婚姻上是极力主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
这个封建的顽石,却遭到了奴仆红娘当面的顶撞,不留一丝情面。
在”拷红”一折中,红娘以理驳之:”信者,人之根
本......”短短一段话,说得老夫人无言以对,充分反映了红娘的能言善辩、通晓大义、机智过人、富正义感
另外是她是智慧的。
在最后一本中,红娘痛骂郑桓,语言锋利,咄咄逼人。
当郑桓夸耀自己富有而能干、骂张生”穷酸饿醋”时,红娘说到:”他凭师友君子务本,你倚父兄仗势欺人......你值一分,他值百十分,荧火焉能比月轮?”当郑桓抬出”我祖代是相国之门”的金字招牌来压人时,红娘义正词严,剔肤见骨地指出:”你道是官人则合做官人,信口喷,不本分。
你道是穷民到老是穷民,却不道‘将相出寒门’”。
她勇敢地与这个仗势欺人的花花公子斗争,维护了崔、张的爱情,读来令人为之一振。
红娘突破了等级名分的界线,在主子面前,对崔、张的爱情和婚姻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和同情,同时也体现了她的价值观和善恶判断力
王实甫把红娘塑造地形象饱满,将她的精神世界浓浓地渲染了一笔,环环相扣、入情入理、动人心弦。
红娘的形象趋于完美化,成了封建婚姻的斗士,通向美满婚姻的纽带。
在《西厢记》中,红娘形象的塑造也具有其真实性,并非理想化的一味地崇高。
红娘的热心肠,也要受到时代背景的制约。
如,当张生一提到跟莺莺的姻缘是,她就说:”姻缘非人力所为,天意尔”。
这句话一则表现了红娘对崔张婚姻的成功不抱绝对的希望,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必然要面临重重困难,红娘是务实的。
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透露了红娘的宿命观。
这种观念在封建社会占有统治地位,不仅红娘有,哪怕是作为作者的王实甫,也不可能不为这种思想所侵染。
然而,正
因为红娘有这种想法,才体现了她的时代真实性,脱俗的红娘就不可能成为活生生的人。
几百年来,红娘的形象一直为泛博人平易近所喜爱,在红娘的形象中不仅融入了王实甫的热忱和理想,也充实表现了泛博人平易近内心深处的热忱和神驰,红娘的形象促进了《西厢记》的广为流传,在艺术性上具有极高的价值。
红娘敢于同封建礼教作斗争,促进了美满婚姻,她的形象在文学史、在人们的生活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她成了美好婚姻的牵线人,从历史故事中走出,随着人类的步伐,将不会泯灭。
而这由读者和看客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塑造的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后世传奇小说中的同类脚色,都离不开红娘的影子,曹雪芹《红楼梦》中的晴雯等,也能够找到红娘性格特点的痕迹。
这就是伟高文品的巨大地点以至于今日,那一些为人违后操纵建桥做好事的人,都有一个流传了几百年的名字———红娘(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