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偶然所得解答:是指个人得奖、中奖、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质的所得。
偶然所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款,一律由发奖单位或机构代扣代缴。
2.税务行政赔偿的请求人解答:是指有权对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职务行为造成的损害提出赔偿要求的人。
3.税务行政处罚解答:是指国家税务机关在税收征收管理活动中,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税收法律规范、侵害税收征收管理秩序、尚未构成犯罪的税收违法行为,依法给予一定的行政制裁的措施。
4.车辆购置税解答:是指对在我国境内购置应税车辆的单位和个人,按其所购车辆价格的一定比率一次性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5.收入型增值税解答:是指征收增值税时,只允许在纳税期内扣除固定资产当期的折旧部分的增值税课征模式。
6.特别财产税解答:又称特种财产税或个别财产税,是指对纳税人的某一特定财产单独课征的一种财产税。
如地产税、房产税、车船税等。
7.自行申报纳税解答:是指由纳税人在税法规定的纳税期限内,向税务机关申报取得的应税所得项目和数额,如实填写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按规定计算应纳税额,据此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一种方法。
8.财产税解答:是以纳税人拥有或支配的某些财产作为课税客体而征收的税收,包括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契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车辆购置税、遗产税等。
9.税收强制执行措施解答:是指税收当事人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义务,有关国家税务机关采取法定的强制手段,强制当事人履行相应义务的行为。
10.超额累进税率解答:是指把征税对象按其数额划分成若干等级,从低到高每一个等级规定一个税率,当征税对象数额增加到按高一级税率计税时,仅就其超额部分按高一级税率计税。
11.比例税率解答: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其征税数额的大小,都采取同一比例的税率征税,一般适用于对流转额等征税对象的征税。
12.税务行政诉讼管辖解答:是指在人民法院系统内部受理第一审税务行政案件的分工和权限,它分为级别管辖、地域管辖和裁定管辖三种。
税法复习重点提示1.税收的概念和特征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利,依法参与社会财产分配的一种形式。
税收的特征:一是强制性。
主要是指国家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用法律、法规等形式对征收捐税加以规定,并依照法律强制征税。
二是无偿性。
主要指国家征税后,税款即成为财政收入,不再归还纳税人,也不支付任何报酬。
三是固定性。
主要指在征税之前,以法的形式预先规定了课税对象、课税额度和课税方法等。
2.税法的概念和特征(1)税法的概念:指国家制定的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以及其他税务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包括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两部分。
广义上的税法,包括税收法律、法规和规章。
(2)税法的特征:作为一种法律规范,税法与其他法律一样,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国家意志,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社会规范。
这种法律规范具有一般法律规范的共同特征。
但是,由于税法是以税收关系为调整对象的,因而又有区别于其他法律的地方。
1. 税法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2.税法结构的规范性。
3.税法的相对稳定性和适当灵活性。
4.税法实体性与程序性的统一。
3.税收法律关系的概念是指通过税法确认和调整的国家与纳税人及有关当事人之间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4.税法的构成要素,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1)税法的构成要素有:1、税法主体:指税法规定的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税收法律关系当事人,包括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两类。
2、征税对象:也称征税客体,或课税对象,是指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共同指向的对象。
就是对什么征税。
3、税目4、计税依据5、税率6、纳税环节7、纳税与申报期限8、纳税地点9、减税免税10、违法处理(2)我国税率的基本形式有三种:定额税率、比例税率、累进税率1)定额税率:是指按照单位征税对象直接规定固定的税额。
2)比例税率: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分数额大小,均规定相同的比例征税。
3)累进税率:指同一征税对象随着数额的增大,征收比例也随之提高的税率。
我国现行税法只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和超率累进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是指将同一征税对象划分为若干等级,每个等级规定相应的税率,分别计算税额。
全额累进税率:指按课税对象的绝对额划分若干级距,每个级距规定的税率随课税对象的增大而提高,就纳税人全部课税对象按与之相适应的级距的税率计算纳税的税率制度。
5.税法的分类1)按照税法的功能和作用不同进行划分,我国的税法可以分为实体税法和程序税法。
2)按照征税对象不同进行划分,税法可以分为流转税法、所得税法、财产税法、行为税法和资源税法。
3)按照税收是否转嫁进行划分,税法可以划分为间接税法和直接税法。
4)按照税法适用的主体不同进行划分,税法可以分为涉内税法、涉外税法和国际税法。
6.税法的基本原则、税收的基本原则税法基本原则的内容:1)税收法定原则,也称税收法定主义、租税法律主义、合法性原则等,是税法基本原则的核心。
2)税法公平原则,是指参加税法活动各个主体之间的法律地位实质上的平等。
也就是说,任何人在税法面前是平等的,不享受任何特权。
3)税法效益原则。
税收基本原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政治、经济条件下税收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具体包括:(1)税收公平原则: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当缴纳数额相同的税款,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应当缴纳不同的税款。
(2)税收效率原则:包括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和行政效率原则。
7.税务机关的概念、税务代理的概念、注册税务师、税务代理人的权利和义务1)税务机关:是政府依据税收组织法律设立的,专门组织和监督管理财政税收收入业务活动的专用性政府机关。
税务代理:是指税务代理人在国家法律规定的代理权限和范围内,受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委托代为办理税务事宜的各项行为的总称。
注册税务师:是依法取得我国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证书并注册的专业技术人员,只有注册税务师方可从事税务代理活动。
税务师事务所作为从事税务代理业务的中介服务机构,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注册税务师。
(2)税务代理人的权利和义务:(一)税务代理人应当认真履行委托代理协议,依法为被代理人办理委托的纳税事宜;(二)税务代理人依法从事税务代理业务,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机关、团体、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三)税务代理人在税务代理活动中,应遵守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独立、公正执行业务,维护国家利益,保护被代理人的合法权益;(四)税务师在执行代理业务时,应向被代理人或有关税务机关出示由省税务师资格审查委员会核发的《中国税务师执业证书》,并在所递交的税务文书上签名盖章,负责如实提供情况,不得隐瞒谎报;(五)税务师有权根据业务需要,查阅被代理人的有关财务会计资料和文件,查看业务现场和设施,并可以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与核实;(六)税务代理人对被代理人偷税、骗税行为应予以制止,并及时报告有关税务机关;(七)税务代理人可向当地税务机关订购或查询税收法律、法规和有关资料;(八)税务代理人在从事代理业务期间和停止代理业务以后,都应当保守被代理人的商业秘密。
8.税务机关的权力和义务、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一)税务机关的权力(1)税收执法的相对独立权。
(2)税务管理权(3)税款征收权(4)税务检查权(5)税务处罚权(二)税务机关的义务1)依法行使税务管理权,维护国家税收利益的义务。
2)税务机关应当广泛宣传税收法律、行政法规,普及纳税知识,无偿为纳税人提供纳税咨询服务。
3)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义务。
4)正确执法的义务。
5)各级税务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制约和监督管理制度。
6)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管理、稽查、行政复议的人员的职责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7)回避的义务。
8)依法保密的义务。
(三)纳税人的权利。
税收征管法具体规定了纳税人享有以下权利,分别为:1.纳税人具有知悉权2.要求保密权3.延期纳税权。
4.申请减税、免税权。
5.多缴税款申请退还权。
6.委托税务代理权。
7.要求税务机关承担赔偿责任权。
8.不服税务机关处理,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权。
9.对违法行为的检举权。
10.索取完税凭证权(四)纳税人的义务。
纳税人应尽的义务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有7项:1.依法办理税务登记的义务。
2.依法设置帐簿、正确使用凭证的义务。
3.按期办理纳税申报的义务。
4.滞纳税款须缴纳滞纳金的义务。
5.接受税务检查的义务。
6.限期缴纳或解缴税款的义务。
7.违反税法规定要承担法律责任。
9. 税务登记制度、发票的概念、纳税申报及方式P801.税务登记制度概念: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开业、变动、歇业以及生产经营范围变化进行登记,并据此对纳税人实施税务管理的一种法律制度。
税务登记按照纳税主体所处的不同阶段可分为开业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停业、复业登记四种。
此外还包括外出经营报验登记和纳税人税种登记。
2.发票的概念: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开据的收、付款凭证。
3.纳税申报:规定纳税人在发生法定的纳税义务后,必须依照法律规定在规定的期限按规定的内容,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交有关纳税的书面报告的法律制度。
4.纳税申报方式:是规定纳税主体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所必须采取的具体申报方式的法律制度。
主要由以下三种方式:1)直接申报纳税。
2)邮局申报纳税3)数据电文或者其他方式申报。
10. 应纳税额的核定方式,税款征收方式、滞纳金、税收保全(一)应纳税额的核定方式有以下几种:(1)照当地同类行业或者类似行业中经营规模和收入水平相近的纳税人的收入额和利润率核定。
(2)按照成本加合理的费用和利润核定。
(3)按照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核算推定。
(4)按照其他合理的方法推定。
(二)税款征收方式是指征税主体在税款征收活动中所采取的具体征收方法和征收形式。
1、按照计算方法分类:(1)、查账征收。
即由税务机关在规定的期限内,依法对纳税主体报送的纳税申报表和有关财务报表、资料等进行审核,填开纳税缴款书,并由纳税人自行缴纳税款的征收方式。
(2)、查定征收。
即由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予以查实,并据以核定其应纳税额的一种征收方式。
(3)、查验征收。
即由税务机关到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场所进行实地查验,以确定其真实的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并由纳税人据此缴纳税款的方式。
(4)、定期定额征收。
即由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定期对纳税人的应纳税额予以核定,并定期进行相关税种合并征收的一种征收方式。
2、按照缴库渠道进行分类(1)直接向国库经收处缴纳。
(2)税务机关自收税款并办理入库手续。
(3)代扣代缴、代收代缴。
即扣缴义务人在向纳税人支付或收取款项时,对纳税人的应纳税额依法代为扣缴或收缴的征收方式。
(4)委托代征。
即由税务机关委托有关单位代为征收税款的一种征收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