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专题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一、意识及其能动作用
二、规律及其客观性
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一、意识及其能动作用 1.意识的起源:自然历史过程和社会历史过程 (1)意识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
一、意识及其能动作用 1.意识的起源:自然历史过程和社会历史过程
(2)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社会性劳动的决定性作用:
夸大主观能动性,忽视客观规律性
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
夸大尊重客观规律,否认主观能动性
●使猿脑变为人脑,意识 的物质器官;●产生语言 并为意识完善提供了必要 形式;
一、意识及其能动作用
2.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如果割裂二者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观点: 庸俗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庸俗唯物主义抹煞意识的主观特征,把意识 等同与物质,把意识说成是人脑的分泌物。 福格特:“思想是脑的分泌物,正如胆汁是 肝脏的分泌物”。
3、意识的能动作用 (3)意识能动作用实现的根本途径:社会实践
“中国梦航天梦”主题活动
二、规律及其客观性 1.规律:事物运动发展中本质的、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根本特点)
罗马教皇把哥白尼的“日心说”当作“异端邪说”加以打 击,毁掉哥白尼的书,烧死布鲁诺,审讯伽利略,但是, 这并不能改变地球等行星绕着太阳运转的事实和规律。
唯心主义抹煞意识的客观性,把意识说成是 主观自生的或神赋予的。
一、意识及其能动作用 3、意识的能动作用 (1)定义:人积极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 力和作用。 (2)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表现 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 作用
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前提。 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 识、把握和利用客观规律。
发明家爱迪生,试验了 1600多种材料,经历了 8000多次的失败,才找 到了合适的电灯灯丝。
三、主观能动性与导致两种错误观点: 唯心主义的唯意志论、精神万能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