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货币银行学课程论文

货币银行学课程论文

货币银行学课程论文题目: 战争与经济学 院 工商学院 学科门类 经济 专 业 经济 学 号 2012486056 姓 名 李鑫2014年5月16日装订线战争与经济摘要战争经济学主要是研究战争的发生对交战国双方各国经济的影响以及负作用。

所谓战争经济学,实际上从战争对经济的影响角度来看,一个就是尽量减少战争对经济的影响,另一个就是从战争中获利。

战争经济学的研究可以为避免战争的爆发提供一些理论上的防范和免疫,减少战争发生的几率,从而为避免战争的发生和升级起到缓冲作用。

庇古的《战争经济学》,以战时经济为中心,全面探讨了战前、战时和战后的战争与经济的关系问题。

他的战争经济理论从总体上看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首先,庇古作为“新古典学派”的主要代表者之一,在基本倾向上,承袭了古典经济学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

他的战争经济理论,深受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并以此为主要标志形成了战争经济学的一大流派。

其次,庇古的战争经济理论,也受其福利经济学基本理论主张的影响,他的战争经济理论贯穿了一个基本思想,即尽量减轻国民福利的牺牲,为此就要将富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给穷人。

例如,他之所以强调用征税筹集战费,就是因为在这种方法下,富人担负的战费比例较大。

他之所以强调国家对物价实行统制,一个重要原因是制止一些人攫取战时利润而“牺牲一般社会的利益”,“引起社会的嫉恨”。

这些思想同他的福利经济学的一些论点是一脉相承的。

;关键词:战争;经济;战争经济学;政治目录1 战争与经济的总体了解…………………………1.1 战争与经济的历史………………………………1.2 战争与经济是值得研究的一门科学………………1.3 战争本身就是一种经济活动并制约着经济的走向…1.4战争的残酷性及其对经济的破坏……………………1.5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实现经济目的的手段…………参考文献……………………………………………………1 战争与经济的总体了解战争与经济关系密切,如果说战争是不流血的政治,那么经济则是不流血的战争。

战争是使用武力来达成政治目的,但没有经济在物质上对战争给予强有力的支持,战争不要说胜利,就连一天都维持不下去。

战争是一种暴力行动,它在摧毁经济、破坏经济的同时又强有力地拉动经济的发展,经济在自己发展的过程中又围绕利益展开无休止的争斗。

战争与经济对与我们并不陌生,《孙子兵法》记载:孙武对于战争与经济的关系有较深刻的理解。

孙武认识到,战争必须以国家的经济实力为基础,没有强大的经济力量做后盾,战争是无法取胜的。

同时,战争还会给国家的经济造成破坏,给人民增加沉重的负担。

1.1 战争与经济的历史传说罗马是建立于公元前1753年4月21日。

那么罗马在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上升时期以后,应该又过了300到400年,国王才逐渐破产,伊特拉斯坎的占领者才被驱逐,进而罗马才成为了我们从史书上认识的共和国。

在早期,货币,也就是铜币是十分稀缺的,就像台伯河丘陵地区的农庄一样。

不过罗马的农民军表现得特别英勇,在一个世纪里征服了整个意大利。

在意大利“靴子”的南部,他们也曾和希腊来的定居者狭路相逢,并且领教了在那儿流通的贵金属硬币的威力。

大约到公元前200年,罗马人才开始铸造自己的金币。

对于罗马来说,这一时期最好的投机活动就是战争。

同今天所不同的是,当时发动战争并不需要购买大量昂贵的军火,因为只要能将士兵们很好地动员起来,他们就会自己带着刀枪上阵。

无须太大的经济投入就能获得丰硕的战利品。

一场战争的胜利所带来的利益是绝对可观的:通过对强大的迦太基的第一次布匿战争,统帅斯奇比奥获得了120000磅白银。

此外,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这个北非的贸易中心每年还须向罗马缴纳200塔伦特的白银,相当于足足6.5吨。

马其顿及其国王安蒂奥克古战败以后,每年须支付35吨白银作为战争赔款。

另外,从迦太基手上夺来的西班牙还拥有丰富的银矿。

这样,台伯河市的财政实力日益壮大起来。

此前,迦太基也是由于占领了西班牙的银矿而跃居为世界强国的。

当时城中大约生活有100万居民。

面对这个强大而嚣张的敌人(其统帅曾出现在罗马城门前),罗马的军备可以说是史无前例。

不过,这也让众多的罗马人富裕起来了,资本主义的原始形式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连年征战使得农民逐渐贫穷,因为他们不能够正常地耕种土地。

大地主开始乘机收购农田,购买大量奴隶进行耕作,不过这种经营不是特别有效率,因为奴隶大多毫无工作积极性可言。

此外,这种“古老机器园”还造就了极好的买卖。

常胜的罗马军的身后也跟来了一大群商人,其中一些就是购买战俘做奴隶的。

一个统帅远离罗马,身边带有几百个,甚至数千个奴隶该怎么办?商人们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在大型的奴隶交易市场,如埃及的提洛岛,人们可以像今天拍卖二手车一样将廉价劳动力卖给出价最高的人。

那儿也不单单交易物美价廉的奴隶劳工,也有高雅的、甚至是值得炫耀的奢侈品买卖。

并不是所有的奴隶都必须在烈日和皮鞭下从事最苦的工作,这个“职业阶层”中毕竟也有一些幸运的人,比如替罗马富人打理生意的代理人。

世界资本不断涌入罗马,这使得很多精明的商人和金融家有机会迅速积累财富。

当时赚钱最快的生意都和西班牙的银矿有关。

当时的银矿是出租给私人的,因为对于高级官员来说通过高额的贿赂,大量流入国库的白银这样就进了他们自己的腰包。

1.2 战争与经济是值得研究的一门科学战争与经济是值得研究的一门科学,它可以使人们从中得到启示,战争是如何发生的?战争作为政治手段对经济的反作用是什么?如何消灭战争,在和平环境中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造福于人民。

当然,战争不仅与经济相连,它除了包括财政、金融、交通运输、商业以及人民生活等各个经济领域外,还与政治、文化、宗教等有密切关系。

1.3战争本身就是一种经济活动并制约着经济的走向战争不仅是军事领域的事情,它与经济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这是古代战争的说法。

现代战争亦然。

现代战争武器种类繁多、庞大,包括海、陆、空各类武器以及兵种和燃料的运输任务更大。

美国在推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后,为准备发动侵略伊拉克的战争,后勤运输进行了将近一年。

经济利益在很大程度上是导致战争的决定因素。

而战争本身就是一种在特定条件的经济活动,驱动着经济活动的走向。

战争需要巨额投资,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工业技术投入到军事工业生产,这就要由和平时期的经济转入战争时期的经济。

也就是经济学家所说的"战争经济与和平经济"。

战争的消耗需要更多的钱,把尽可能多的钱用于战争的需要。

这就是拿破仑所说的战争就是"钱,钱,钱。

"2004年,全球用于军费开支高达9000亿美元(其中美国占了一半)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

这是战争与经济关系方面的一个核心内容,也就是把本来可以用到经济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的钱,都被战争消耗掉了。

1.4战争的残酷性及其对经济的破坏战争对经济的破坏是多方面的,除了人员的死伤外,战争几乎总是与通货膨胀相伴而生。

战争意味着军工企业增长,民用企业下降,货物匮乏,物价上涨,民不聊生。

战争的规模越大,现代化程度越高,杀伤力越大,死亡人数越多,对经济的破坏也就越严重。

现代战争不仅对交战双方会造成重大损失,在经济全球化、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对世界各国也会带来程度不同的损失。

在每次战争结束以后,都有一个医治战争创伤的问题,有一个经济恢复时期。

由于现代化战争远比过去对基础设施、生产力破坏程度大得多,有的几乎是毁灭性的,所以不是什么恢复,而是重新建设的问题。

阿富汗、伊拉克的"重建"问题,就是根据破坏十分严重的情况下提出来的新概念。

军事学家都知道,一个愿意付出任何代价的人民和民族,最终都能战胜侵略。

对侵略者来说,他们往往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看不到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战争潜力。

战争的基本原则是如何"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但在对军事力量,包括战斗部队、战机、坦克、导弹和大炮等装备是相当容易计算出来的,但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很多,有些无形的因素是很难用数字计算出来的。

只考虑到军事实力方面的优势是不全面的,甚至会陷入惟武器论的泥淖。

毋庸讳言,军事实力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但在军事实力背后的制约和激励因素,是人们往往容易忽视与估计不到的。

为什么小国能够战胜大国,弱国能够战胜强国?这就是战争的性质在起着决定的作用。

历史上凡是侵略别国的非正义战争,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

1.5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实现经济目的的手段战争是政治性质的行动,早在春秋时代,中国的《孙子兵法》就论及战争和政治的关系。

十九世纪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在其所著《战争论》一书中提出了他的至理名言:"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继承和发展了一切先进思想,也继承和发展了克劳塞维茨对战争的观点,成为马克思主义考察战争问题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属于上层建筑,经济是基础,政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决定的,同时它又反作用于经济,给予经济巨大的影响。

列宁指出:"任何战争都是同产生它的政治制度分不开的。

某个国家即该国某个阶级在战时所推行的政治,必然是而且一定是它战前长时期在国内所推行的政治的继续,只不过在行动方式上有所不同罢了"(引自《列宁选集》第3卷第71-72页)。

在阶级社会里,经济利益对立的各阶级之间进行着激烈的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中的政治的基本内容,它表现在处理阶级内部、阶级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关系等方面,以及代表一定阶级的政党、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在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所采取的政策。

当今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对外所采取的政策,是它在国内所推行的政治政策在国外的继续。

政治是有阶级性的。

资产阶级的政治,维护本阶级的狭隘利益,实质上也就是要坚持和强化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对外实行扩张侵略,是资产阶级利益的集中表现;无产阶级的政治,是要推翻地主资产阶级的政权,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为公有制,为解放与发展生产力创造条件,大力发展社会生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对外坚持国家平等,争取和平,反对战争,是无产阶级利益的集中表现。

由此可见,政治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从长远的历史来看,政治不是目的,它主要是实现各个历史时期经济目的的手段,同时也是实现各个历史时期其它社会目的的手段。

社会主义的政治,是实现劳动人民经济文化目的的手段。

由各种矛盾引发的战争,根源于私有制及大资产阶级不断膨胀的利益欲望。

要消除对人类带来灾难的战争,就必须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

正如《共产党宣言》所指出的,"人对人的剥削一消灭,民族对民族的剥削就会随之消灭。

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一消灭,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就会随之消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