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作业题目:通货膨胀的经济社会效应通货膨胀的经济社会效应引言:“通货”就是指货币。
“通货膨胀”的意思就是货币过多,货币供应量超过经济运行客观需要,政府多发纸币致使货币贬值,这种现象就称为通货膨胀。
从而物价飞涨的货币现象。
由于种种原因通货膨胀正悄悄的降临我国,为了避免我国经济出现畸形发展,我们必须采取调整收入政策,货币政策,对外经济政策,提高利率,降低工资水平以及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抑制通货膨胀蔓延,使我国经济稳定的发展.通货膨胀现象,既是金融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中央银行宏观金融管理的一大现实问题。
长期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在努力探究通货膨胀现象,但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公认的科学而统一的关于通货膨胀的定义。
这一状况,不仅阻碍了关于通货膨胀理论的比较研究和交流,而且不利于及时准确地揭示通货膨胀现象的本质成因,从而给治理通货膨胀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效用性造成了负面影响。
稳定的小幅度通货膨胀的其中一个影响是难以重新谈判降价,特别是对薪资与合约而言更是如此。
所以物价若缓步上涨,则相关的价格便较易于调整。
有多种物价会“滞留降价”,但悄悄上涨。
所以零通货膨胀(物价维持平准)的效应会以降低价格、盈利、与雇员数的方式影响到其他方面。
所以,若干公司的执行部门视温和的通货膨胀为“润滑商业巨轮”。
追求完完全全的价格稳定会带来极具毁灭性的通货紧缩(物价持续降低),将导致破产与经济衰退(甚至经济萧条)。
金融体系视通货膨胀之“潜在风险”为高于储蓄累积财富的基本投资诱因。
换句话说,通货膨胀就是市场对金钱的时间价值之措辞。
也就是说,因为今天的一元较明年的一元更具价值,所以未来的资本价值在经济学上有所扣减。
此种观点视通货膨胀为对未来资本价值的不确定性。
在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必将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影响。
如果社会的通货膨胀率是稳定的,人们可以完全预期,那么通货膨胀率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很小。
因为在这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之下,各种名义变量(如名义工资、名义利息率等)都可以根据通货膨胀率进行调整,从而使实际变量(如实际工资、实际利息率等)不变。
这时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的唯一影响,是人们将减少他们所持有的现金量。
但是,在通货膨胀率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会影响社会收入分配及经济活动。
因为这时人们无法准确地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各种名义变量,以及他们应采取的经济行为。
一: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的影响a).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当发生未预期通货膨胀时,有固定货币收入的人以及债权人遭受损失。
相反,对于非固定收入者及债务人都是受益者。
在现代社会中主要包括股票持有者、企业和国家。
b).对财产分配的影响。
由于通货膨胀侵蚀着货币购买力,使任何以固定货币数量计算的资产的真实价值也受到影响。
对于持有不变价格财产的人来说其拥有的债券、银行存款的票面价值是相对固定的,实际价值将随物价上涨而下降。
对于持有可变价值财产的人来说,则正好相反,他们会因通货膨胀而受益。
c).对于经济效益的影响。
通货膨胀造成人们对货币贬值的预期,导致流通中的囤积居奇,出现“投资不如投机,生产不如囤积,存钱不如存货“现象。
导致生产下降,通货膨胀恶化,企业不再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而是乘通货膨胀之机,抬高物价,粗制滥造,结果形成资源浪费,生产能力降低,严重影响经济效益。
d).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从短期看,当有效需求不足而且社会存在闲置生产能力时,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政府的投资性支出,扩大总需求,从而能够刺激经济增长。
从长期看,通货膨胀会增加生产性投资风险,提高经营成本,使生产投资下降,从而不利于经济增长。
e).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通货膨胀的国家,国内市场商品价格上涨,出口商品价格也上涨,从而影响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出口减少。
而本国货币贬值,必然导致进口商品价格降低,进口增加,致使国际收支恶化。
通货膨胀具有优化资源配置的效应,各种商品价格的不同上涨,实际上是对现有社会生产要素的再分配,在有效需求不足时,通过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有效需求的扩大,从而扩大生产和就业。
对收入与财富分配的影响。
通货膨胀能够改变不同人收入与财富的实际价值,使一部分人的实际收入与财富增长,而另一部分人的实际收入与财富减少,即使社会总收入和总财富在不同的集团之间进行再调整,形成再分配效应。
例如,对于那些主要依赖固定收入生活的人,如领取退休金和社会保险金的退休人员、政府雇员等等,其收入的增长速度一般要慢于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的发生会使其实际收入减少,导致其生活水平下降。
相反,对于那些弹性收入者,即能够根据通胀率变化及时调整货币收人者,通货膨胀的不利影响要小的多,甚至是有益。
二:宏观经济过热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经济过热首先表现在投资过热,造成投资品供应紧张,价格上扬,继而带动消费品供应紧张,价格上涨。
因为以我国的经验看,投资资金的40%会通过工资、奖金转化为消费资金。
投资确实具有供给效应,但是,投资到供给增加存在一个自然时滞,这就是投资周期。
就是说投资在前,供给增加在后。
而且投资的供给效应产生是有条件的。
这就是投资形成的产品生产能力有市场,投资效益好。
否则也不形成有效供给。
此外投资还具有不能忽视的需求效应。
即投资会形成对投资品的大量需求,这种需求会通过产业链传递,成倍的扩大,出现乘数作用。
这种需求效应是无条件的,不折不扣的。
在短期内就可以表现出来,过旺的投资需求,导致银行信贷猛增,流通领域的货币供应量大量增加,而可供应的投资品有限,造成较多的货币追逐教授的投资品,因此可以导致通货膨胀三:通货膨胀的具体经济效应三:通货膨胀的具体经济效应a)预知到的通货膨胀1.由于通货膨胀引起的一部分货币购买力由资产持有者向货币发行者转移,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会下降。
2. 预期到的通货膨胀还将会对税收体系产生显著影响,导致资源的不当配置。
税前实际收入固定的居民税负会逐渐增加,实际可支配收入会逐渐减少,主要作用于比较贫穷的固定收入阶层,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收入分配的差距。
3. 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不会对就业和国民产出水平发生直接的、实质性的影响。
一般意义上说,在长期中,通货膨胀与就业和产出水平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必然的联系。
b)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1.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具有收入分配效应。
首先,在分配上不利于低收入者,有利于高收入者。
其次,未预期的通货膨胀还会调整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分配关系,不利于债权人而有利于债务人;有利于政府而不利于公众。
2. 在短期存在闲置资源的情况下,由于非预期的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会使产品价格的上涨快于货币工资率的上涨,实际工资率会有所降低,从而促使企业增雇工人、扩大产量以谋取利润,使就业和国民产出增加。
而由非预期的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会导致就业和收入水平的下降。
c).通货膨胀的重新分配效应。
首先,通货膨胀将降低固定收入阶层的实际收入水平。
即使就业工人的货币工资能与物价同比例增长,在累进所得税下,货币收入增加使人们进入更高的纳税等级。
税率的上升也会使工人的部分收入丧失。
其次,通货膨胀靠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
只要通货膨胀率大于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就为负值。
d).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
在短期,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可促进产出水平的提高;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却会导致产出水平的下降。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对就业的影响是清楚的,它会刺激就业、减少失业;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在通常情况下,会减少就业。
在长期,影响产量和就业的因素会消失。
e).通货膨胀对市场利率的影响。
在通货膨胀期间,债权人要求债务人补偿他因出借的款项购买力的下降而遭受的损失。
从而市场利率或名义利率水平中包含了通货膨胀率。
在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通货膨胀率等于名义货币增长率减去实际货币需求增长率。
如果货币在长期内持续高速增长,通货膨胀与名义货币增长就会紧密相关。
通过发行货币来弥补预算赤字会导致通货膨胀。
f).印发的钱比市场的东西多。
主流经济学者说通货膨胀就是价格的普遍上涨,这是一个没有增加任何新知识的同义反复。
通货膨胀归根到底是一种货币现象。
非货币现象也可以引起总体价格水平的上升,比如石油需求增加导致价格上涨,推动各种商品价格上涨,但这不是通货膨胀。
这里的价格上涨不过是准确地反映了该生产要素的相对短缺性在上升,而通过价格变化使人们把握这种知识,并做出反应,比如减少消费、或开发新技术,恰恰就是市场的功能所在。
通货膨胀的唯一根源是政府或者中央银行故意或者无意地创造了过量的货币供应,货币供应超出货币需求,货币当然贬值,价格必然上涨。
但重要的是,价格上涨不是同步的,恰恰是由于这一点,通货膨胀具有一种逆向再分配的效应。
g).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一般地,通货膨胀会扭曲市场价格信号,导致价格机制无法正常发挥作用。
而当高通货膨胀率发生时,人们很难区分相对的价格变化与整体的价格变化。
对是否进行某些商品的交易变得难以适应。
h).通货膨胀同样会扭曲货币的使用。
流通中的现金是名义利率为零的货币,若年利率从0上升至10%,则现金的实际利率就从每年的零降为一10%。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急于将现金脱手,或频繁地去银行提取,并迅速将现金换成实物或其他的硬通货,减少手持现金,增加存货。
在恶性通货膨胀中,甚至会迫使人们回到物物交换的低效率形式去。
四.应对通货膨胀采取的措施a)、紧缩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是一种调节总需求的宏观间接控制措施,目的在于影响总需求,并促使总需求更近于维持充分就业和物价比较稳定所需求的水平。
在经济出现总需求过度,并造成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时,便采用限制性货币政策来抑制这种通货膨胀。
b)、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当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持续上涨时,减少政府支出,增加政府收入,从而抑制总支出。
c)、紧缩性的需求管理政策:通过降低国民收入来降低通货膨胀的方法,分为渐进式和激进式降低通货膨胀的方法。
前者是指政府持续不断紧缩总需求,用较长的时间和每个时期降低较少的通货膨胀率来消除通货膨胀的方法。
后者是指政府通过突然性的、大规模的紧缩性需求管理政策,以名义国民生产总值明显下降和失业率显著提高为代价消除通货膨胀。
d)、货币改革:如果物价上涨已到不可遏止的状态,政府还在不断地发行纸币,整个货币制度已处于或接近于崩溃的边缘,即通货膨胀已达到恶性通货膨胀的程度,应该采取的对策是实行货币改革。
货币改革一般的做法是废除旧币,发行新币,并制定一些保证新币币值稳定的措施。
发行新货币的目的在于增强居民对货币的信任,增加居民储蓄存款,使货币恢复执行其原有职能。
货币改革必须辅之以其他措施,如停止军事行动五)、其他政策:1.收入政策:为了降低一般价格水平上升的速度,而采取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限制货币工资和价格的政策,其目的在于影响或控制价格、货币工资和其他收入的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