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市荣华缘冶金有限责任公司
三号铁合金矿热炉恢复生产方案
为了保证公司铁合金矿热炉恢复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防止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确保安全生产,按照铁合金生产安全操作规程及工艺规程的要求,经公司研究,决定制定铁合金矿热炉恢复生产方案。
一、恢复生产领导小组
组长:张国朝
副组长:林兵
现场总调度:常学山
工艺:常学山。
设备:齐金学
电气:王延年
技术负责人:林兵
材料负责人:张国合
安全负责人:郑学顺
二、职工安全教育培训
本次恢复生产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由公司办公室负责,主要学习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等。
安全教育培训时间为72小时,采取集中培训和笔试的方式进行。
三、开炉方案
(一)准备工作
1、备好木柴及点火物,大块焦碳做烘炉及焙烧电极用。
2、清灰及生产工具。
3、电极糊100吨,粒度150—200mm。
4、烘炉升温及有关规定。
5、炉料成份的化验数据。
6、电炉生产有关联动部分及设备运转是否正常。
(二)设备检查工作:
1、二次母线短网各部分螺丝紧固程度。
2、检查吊挂系统和机械卷扬、电极行程、升降速度、电极垂直度、电极同心园。
3、检查全部绝缘是否良好。
4、检查水冷系统是否漏水、畅通。
5、检查电气系统仪表是否准确,继电保护灵敏度。
6、电炉变压器的二次电压调到烘炉用电压数。
(三)烘炉、送电、投料、开炉工作
1、焦炭烘炉及焙烧电极。
(1)将破碎的电极糊加至正常高度为6米。
(2)炉底平铺200mm焦粉以保护炉底。
(3)每根电极下用耐火砖垫高300mm左右,把电极放在砖上,松开铜瓦,把持器开到最高位置。
(4)打开冷却水,控制流量,烘炉过程以不烫手即可。
(5)加入木柴点火后在铁笼内加入焦炭,粒度为100—300 mm,烘炉开始。
(6)烘炉前4小时火焰小一些,不要超过炉口,目的是烘电极和炉衬的下部。
(7)4小时后均应保持火焰冒出铜瓦。
(8)炉前工及时检查电极焙烧情况及糊柱高度。
(9)焦炭烘炉约72小时,每8小时长400 mm,加到72小时为最高点。
(10)用钢钎检查电极烧结端应在2—2.3米。
(11)焦炭烘炉结束,下降把持器至电极工作端1.7米处抱紧,抬起电极校正电极间距及垂直度。
(12)组织人力拆除铁笼,清除炉膛内焦炭,剩余少量焦炭及灰,推向四周边。
2、电炉烘炉:目的是提高炉底炉墙的炉温。
(1)、先将炉膛及电炉所有设备检查一遍,并清扫干净。
(2)、在炉膛两个炉门处各做一个假炉门,高度高于炉门40 mm,宽度为电极与炉门距离的三分之一。
(3)、在炉底铺一层厚度为300—400 mm,周边为400 mm,
中间为300 mm的兰炭和精焦各50%,在三相电极底部各设一个碳柱,同时在三相电极底部设一个△连通三相,碳柱高
度为400—600 mm,直径为1.2 m(筒为:φ1200×800 mm)。
(4)、下放电极,将电极长度放置1.2—1.8m。
(5)、空送电三次,每次间隔时间1—2分钟,冲击变压器,检查变压器及电路系统是否有异常,正常后可送电。
(6)、送电后,将三个电极端头顶住导电柱不产生明弧,当炉底起火时,仪表盘显示电流,电流在30—40A时,电极端头离开碳柱产生明弧,缓慢加负荷。
前1—8小时,电流在10—30A、8—10小时40—80A、10—16小时80—120A、16—20小时120—180A、20—30小时180—220A,挡位为6档,至36小时调至7档。
然后根据炉况调整档位。
(7)、投料方法:先在炉膛四周加300mm高的盘根料,配
比为100%,其中:兰碳80%,无烟煤20%;导电柱四周炉膛内加80%混合料,其中:兰碳80%,无烟煤20%。
(8)、料面高度:前8小时500mm,16小时后加到1500mm,
24小时后加到2000mm,要缓慢加料,48小时后加至正常生产料面。
(9)、送电后24—30小时开第一炉,第二炉出炉在初次开炉后4小时根据炉况开炉,以后根据开炉情况出炉,同时根据炉况调整电极深度及原料配比。
四、安全防范规程
(一)原料工安全规程
1、操作人员在工作前要穿戴好完整的劳动保护用具。
2、设备的转动部分,在运转时不得触动、加油、清扫和检修。
3、突然停电时,禁止触动设备运转部分,以防突然送电造成伤亡,必须电工检查处理后方可按规程继续开车。
4、空气中CO含量超过规定指标(0.03mg/m³)时,禁止操作,必须找出原因,需处理后方可继续操作。
5、必须保证各运转设备有安全防护装置,否则禁止开车。
6、检修或临时用照明灯必须采用36伏以下的安全电压。
7、设备检修时所拆掉的安全装置,在检修后立即装好否则不准开车。
8、储料仓上料时必须保证原料的粒度符合冶炼工艺要求,以防止堵塞输料管造成设备损坏事故。
10、上料人员在操作时必须注意正确地开机和关机程序。
(二)炉面工安全操作规程
1、必须防止人身的电流击伤,严格按停送电制度进行操作,应一人操作,一人唱票,严防发生意外。
2、电极是三相排列,严禁操作人员同时接触带电的任何两极,不得赤手握耙子推料,以防触电造成人身事故。
3、操作人员必须经常检查整个导电系统,如发现紧固件松动,发红、刺火、短网软线发红等情况,应立即停电处理。
4、电器设备必须绝缘良好,在有裸露的带电导体处,必须有安全防护相同和明显的警告标志。
5、按规定压放电极,放电极应在出炉之后进行,但必须保证电极四周有料,严禁空炉放电极。
6、压放电极前必须观察电极软硬程度,检查电极筒,电极较软或设备存在问题时,可采取培烧电极或暂缓压放的方法,以免发生意外。
7、炉面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冷却系统的进出水管、阀门位置、注意冷却水的畅通情况,发现漏水或断水立即进行处理,必要时可停电处理。
8、发现炉内设备突然大量漏水或漏油,应立即停电,迅速关闭阀门,铁合金炉失火时,严禁用水扑救,需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干沙灭火。
9、过湿或过细的原料不能入炉,保持炉内上火均匀,一氧化碳正常排出,以免喷料或引起爆炸。
10、正常停炉时,必须将电压、电流降低到规定限度,方可停电,但如遇特殊情况(如设备漏水、漏电、断电极等)才允许满负荷紧急停电,进炉内时要放跳板,以防掉入炉膛。
11、操作人员应经常注意冷却系统水温的变化情况,在
铁合金炉正常运转的情况下,电极导电板水温应保持在45℃左右,其余冷却部分水温应低些,如发现水温有变化,应及时处理。
12、发现炉内有大量的漏水现象,应立即停电和迅速切断水源,同时禁止升降电极、压放电极和出炉,以免水接触铁合金炉料后引起爆炸。
13、电炉仪表工必须熟悉各种仪表性能,用途,以便及时掌握电炉情况,促使电炉运转正常。
14、电炉电极是连续自烧的,因此对电极糊在电极筒内的高度应严格控制,保证电极运转之需要。
15、在加电极糊时,应注意筒内是否有杂物,严禁操作人员同时接触两相电极,为安全起见,应在电极三角区垫上绝缘物,以防触电。
16、电极筒应保持一定高度,即能保证电炉之用量,在焊接时,严禁操作人员用焊接器具接触两相电极,以防触电。
17、电极筒焊缝必须平整、光洁,焊接的强度要达到一定的要求,连接电极筒时,应保持垂直,不得歪斜,以免电极压放不下或焊缝开裂,造成电级折断事故,或造成电极筒与电极外套连电。
18、在制作电极筒时,焊接缝必须平整、光洁,有一定的强度,壳内应加叶片,以便电极在培烧时增加强度,不致于使电极抽蕊和脱落造成软断事故。
(三)出炉工操作安全规程
1、出炉口的安全是较重要的,因此凡操作人员在作业时,必须有戴好所有的防护用品,如有色眼镜、帆布手套、工作皮鞋(要有良好的绝缘性)以防炉气、炉料外喷造成烧伤事故。
2、在离炉约1.5米处应安放一块通水的挡热板,以隔热和防止炉气、炉料外喷之用。
3、出炉时严禁使用潮湿的物品(如潮湿的手套)或身体接触带电体,如捅炉圆钢等,以免触电。
4、堵炉眼所用泥球干湿应适中,以防过湿引起爆炸而烫伤操作者过干则不易堵住炉眼。
5、出炉口的周围,应保持场地干燥,尤其是操作之地,更应干燥无水。
6、当烧炉眼时,须戴上有色眼镜,以免弧光刺伤眼睛。
7、在出炉时,如遇炉嘴被铁水烧坏而漏水发生爆炸时,应立即通知炉面停电,并迅速关闭设在安全处的水管阀门,把炉眼堵好。
(四)开动起重设备七不准:
1、不准超负荷吊运物件
2、不准任何人站在吊运物上
3、不准吊运物件在人的上空经过
4、不准提吊没有吊牢固的物体
5、不准把天车停在出铁包的上方
6、不准非工作人员操作
7、不准带病运行
(五)配电仪表工安全规程
1、配电仪表工要精心操作,注意电流表是否准确。
2、配电仪表工必须熟悉各仪表性能与用途,发现仪表有故障立即联系修理。
3、配电仪表工在工作期间不准脱岗或做其他事情,不准非操作人员操作。
4、经常检查变压器的油温(30-60℃)发现油温升高,应立即与有关部门联系检查,必要时停电检查。
二○一二年十一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