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

目录1、总论 (3)1.1评价目的 (3)1.2评价依据 (3)1.3评价范围 (7)1.4评价内容 (7)1.5评价单元 (7)1.6评价方法 (8)1.7评价程序 (9)1.8质量控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用人单位概况 (13)2.1用人单位概况 (13)2.2地理位置及主要自然环境概况 (13)2.3原、辅材料及产品 (15)2.4岗位定员及工作制度 (15)3、总体布局 (16)3.1总体布局 (16)3.2总体布局评价 (16)4、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 (19)4.1生产工艺 (19)4.2主要生产设备及布置情况 (20)4.3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评价 (20)5建筑卫生学 (24)5.1建筑卫生学调查 (24)5.2建筑卫生学检测 (24)5.3建筑卫生学评价 (25)6 职业病危害因素 (26)6.1职业病危害因素辨别 (26)6.2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8)6.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与评价 (33)7职业病防护设施和应急救援设施 (37)7.1职业病防护设施调查 (37)7.3职业病防护设施评价 (37)8职业健康监护 (41)8.1职业健康监护调查 (41)8.2职业健康监护评价 (41)9个人防护用品 (42)9.1个人防护用品配备情况 (42)9.2个人防护用品评价 (42)10辅助用室 (43)10.1辅助用室调查 (43)10.2辅助用室 (43)11职业卫生管理 (46)11.1职业卫生管理调查 (46)12结论 (50)12.1分项结论 (50)12.2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 (50)13 措施及建议 (51)13.1本项目职业卫生工作存在的不足 (51)13.2措施及建议 (51)附表1:职业病危害现状汇总表附件1:委托书;附件2:用人单位地理位置图;附件3:总平面布局示意图;附件4:设备布局示意图;附件5: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示意图;附件6: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点布置示意图;附件7: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附件8:现场采样影像资料1总论1.1评价目的(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

(2)明确用人单位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其危害程度,以及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效果等。

(3)为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的日常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为政府监管部门对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实施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2评价依据1.2.1法律、法规、规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2016]第52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主席令[1994]第28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7]第65号已由2012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4)《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国务院令[2012]第619号(5)《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2002]第352号(6)《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务院令[1987]第105号(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令[2003]第376号(8)《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7号)(9)《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8号)(10)《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9号)(11)《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0号)(12)《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监总安健[2012]73号)(13)《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安监总局[2015]76号)(14)《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工作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4]39号)(15)《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监总安健[2012]89号)(16)《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3]171号)(17)《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4]111号)(18)《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19)《高毒物品目录》(卫生部卫法监发[2003]142号)(20)《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发[1999]第620号)(21)《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卫疾控发〔2015〕92号)(22)《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5]16号)(23)《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5〕124号)(24)《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卫计委[2015]5号)(25)《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2011]第9号2013年修正)(26)《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汽车加油站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有关问题的复函》(安监总厅安健函[2015]59号)(27)《云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云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14年2月11日)(28)《云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编制要点的通知》(云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14年5月12日)1.2.2规范、标准(1)《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则》(AQ/T 8008-2013)(2)《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AQ/T4270-2015)(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4)《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5)《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6)《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7)《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T50087-2013)(8)《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13)(9)《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10)《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11)《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12)《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13)《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8664-2002)(14)《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GB2890-2009)(15)《个体防护装备配备基本要求》(GB/T29510-2013)(16)《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205-2007)(1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18)《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19)《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192.1-2007)(20)《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T189.8-2007)(21)《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 160.42-2007)(22)《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混合烃类化合物》(GBZ/T160.40-2004)(2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GBZ/T229.1-2010)(24)《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化学物》(GBZ/T229.2-2010)(25)《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噪声》(GBZ/T229.4-2012)(26)《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2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28)《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29)《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Z/T225-2010)(30)《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13)(31)《职业卫生名词术语》(GBZ/T224-2010)(32)《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33)《加油站作业安全规范》(AQ3010-2007)(34)《油罐人工清洗作业安全规程》(QSY165-2006)(35)《护听器的选择指南》(GB/T23466-2009)1.2.3基础依据(1)委托书1.2.4其他依据(1)《丽江玉峰水泥有限公司加油站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云南巨星安全技术有限公司2009年8月。

1.3评价范围评价范围以丽江玉峰水泥有限公司加油站涉及生产经营活动的内容、场所和过程为准,主要包括卸油区、加油岛、站房、公辅设施(给排水、供配电)。

1.4评价内容评价内容包括:(1)总体布局(2)设备布局(3)建筑卫生学(4)职业病危害因素(5)职业病防护设施与应急救援设施(6)职业健康监护(7)个人防护用品(8)辅助用室(9)职业卫生管理1.5评价单元依据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结合现场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

按工作场所的相对独立性和实际的岗位管辖范围划分为3个评价单元:表1-1丽江玉峰水泥有限公司加油站评价单元划分序号评价单元主要内容1 卸油单元卸油2 加油单元加油、开票3 公辅单元给排水、供配电1.6评价方法根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AQ/T4270-2015的要求,按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特点,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检查表分析、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等方法,对用人单位正常生产期间存在职业病危害暴露的劳动者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效果以及职业卫生管理措施进行综合分析、定性和定量评价。

1.6.1检查表分析法依据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以及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等,通过对拟评价企业的详细分析和研究,列出检查单元、部位、企业、内容、要求等,编制成表,逐项检查符合情况,确定评价企业存在的问题、缺陷和潜在危害。

1.6.2职业卫生调查法职业卫生调查法是指运用现场观察、文件资料收集与分析、人员沟通等方法,了解调查对象相关卫生信息的过程。

职业卫生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概况、生产情况、总体布局、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布局、生产过程中的物料及产品、建筑卫生学、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辅助用室、应急救援、职业卫生管理、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时空分布等。

1.6.3职业卫生检测法(1)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根据检测规范和方法,对化学因素、粉尘、物理因素等进行检测。

(2)职业病防护设施及建筑卫生学检测:根据检测规范和方法,对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技术参数以及采暖、通风、空气调节、采光照明等建筑卫生学内容进行检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