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游记一、什么是游记?游记,就是对一次出行、游览、参观……等的记录。
在这里,游的含义有多种:游历、旅游、游玩、游览、参观、访问、考察等。
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
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有趣的风土人情,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它的特点是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觉。
二、游记的分类游记可以分为很多种。
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型游记;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是抒情型游记;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型游记;通过记游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是说理型游记。
但是,不论哪一种游记,都是通过对自然风光、风景名胜、城市景观、景观中的人与事进行描绘,来达到记事、抒情、说理等目的。
所以写作游记时,一定要具备“游”的记录,没有“游”,也就不会有“游记”。
(一)抓住特点,描写具体。
在游记中,描写景物要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逼真地写出来。
<1>地理特点。
同样是山,桂林的神奇,江南的清秀;同样是雪,北方晶莹如粉,南方柔和滋润。
<2>季节特点。
有些景物在特定的季节里才显示出它的特点,如,济南冬景秀,香山秋色美,海滨夏夜好。
甚至一个季节也有区别,早春寒意料峭,仲春万紫千红,暮春花谢叶密,要在景物描写中,让人们体味出季节的特征来。
<3>时间特点。
晨昏,夕照,午日,夜色,光影的变幻,会给景色涂抹上不同的色彩,天未必都是蓝的,山未必都是青的,水未必都是绿的。
四是要注意写出气候变化的特点,阴暗雨雪会让景物显现出不同的形状和颜色。
<4>色彩特点。
景物的颜色是千变万化的,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颜色,即使是同一种景物,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位置,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5>形态特点。
景物的不同形状和姿态,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精神、气质。
例:白杨直立挺拔,表现出坚强不屈的精神;柳树轻柔,婀娜多姿,表现出它柔韧的性格;松树迎寒风挺立,战霜雪苍绿,表现出倔强的品格;老槐树像撑开的大绿伞,在炎热的酷夏安抚着大汗淋漓的人们,表现出它温和的天性……可见,抓住景物形态特点,既可表现形,又可体现神。
<6>动静特点。
一切景物都处于自然之中,有时处于静态,有时处于动态,有时处于静动变化之中。
因此,我们要抓住景物的动静写出景物的特点。
(二)观之有序,言之有序。
<1>以游踪为序。
游览的顺序就是文章的顺序。
即按照游览的先后次序来写。
比如一篇参观动物园的游记,就可以按照参观的顺序一一记述。
<2>以方位变化为序。
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左到右,由右到左;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先中间后四周,先四周后中间地观察,按照观察的顺序布局全篇文章。
<3>以景物的类别为序。
我们参观游览一个地方,在大范围内又有各种不同类别的景物。
例如:到了郊外,可以先看田野,再看山峦,最后看河流;到了荒原,可以先看天空,再看原野,最后看牛羊……(三)写景要有选择,分清主次。
游览一个地方,必然会观察到许多值得写的东西,如果此时不加选择,将观察所得平铺直叙出来,那么写出来的只能是一本“流水账”。
尽管每一种景物都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我们不能那样做。
道理有两条:一是一篇游记篇幅有限,容不下那么多内容;二是样样都写,难免写得平淡无奇,使文章失去了吸引人的力量。
我曾看到过一位大学生写的游记,从早上起床写起,然后写怎样吃早饭、怎样出门坐车、路上都见到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一一写到,一直到最后怎样回到了家里。
一篇游记,写了上万字。
却没有任何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
这样的写作不是游记,而是流水帐,是没有人愿意读下去的。
哪些内容是该写的重点呢?这就要看游览的对象来定了。
如果游览的是名山大川、园林花圃,那么描写的重点是其形、其色、其态等方面的特点;如果游览的是古迹名胜、亭台楼阁,那么描写的重点是其历史沿革、社会价值等方面的特点。
(四)寄情于景,主题鲜明。
景物本身无情,但是,人是有感情的。
同学们,当你怀着愉快的心情去游玩时,你会觉得天比平时蓝,花比平日红,草比平日绿。
一阵风吹过,小树在风中摇摆,你会觉得它在向你招手。
小鸟从身边飞过,你会觉得它在为你唱歌,向你问好。
然而,当你挨了批评,考试成绩不理想时,走在回家的路上,眼前的景物就会截然不同了。
游览中,无论由情及景,还是由景触情,都离不开情感的表达。
只有把情感融注到字里行间,才会表达出鲜明的主题,也才会打动读者。
在行文中,我们只有把心捧给读者,才会吐真情,有真意。
情真文才美,只有情真,才能给读者美的享受。
(五)游记中的主体主体指的事做这件事的人或集体。
既然是游,就一定有游的主体。
在游记的写作中,如果缺少了人,就与说明文或写景散文差不多了。
对游记中主体的点明也有多种不同的方式,可以在一开始就点明,比如在一篇游记的开始,一位作者就这样写道:“今天,我们班的同学在班主任李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北京大学",点明游记的主体是"我们班的同学和李老师”;此外,游记的主体还可以在写作过程中自然出场,也可以在文章结尾指出。
(六)游记中的地点在写游记时,一定要注意说明游览或参观的地点,比如海洋馆、大草原、科技馆等。
例文:九寨沟游记人说,“黄山归来不看岳,九寨归来不看水”去年暑假,妈妈就带我饱览了九寨沟的壮观景象。
它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巍峨的岷山山脉深处,距成都400多公里,总面积达6万多公顷。
三条主沟为“丫”字形分布,总长度达60余公里。
原来这里仅有九个藏族村寨坐落在崇山峻岭之中,九寨沟因此而得名。
一跨入九寨沟,我就被她美丽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
我不由得发出赞叹:这里的天怎么这么蓝?!这里的山怎么这么青?!这里的水怎么这么绿?!这里的树木生长在水中,树丛里绽放着一朵朵美丽的野花,简直是个童话世界。
然而,最令我难忘的还是九寨沟的水。
这里的水真清啊!那里著名的景点——熊猫海、长海、犀牛海等,清澈见底。
水中柔细的水草摇曳着她纤柔的腰肢,还不时有一群群五彩缤纷的小鱼游过。
在这儿,奇妙的水底世界你能尽收眼底。
这里的水真静啊!在巨大的湖面上,你竟看不到一丝涟漪。
水面就犹如一面铜镜,白云、蓝天、树木……倒映在湖中,融合为一体,形成了一幅巨大的山水画,不仔细看,还以为是哪位大师的杰作呢!这里的水真美啊!美丽的五花海、神奇的五彩石,那水竟不断变换着颜色——黛绿、靛蓝、翠绿、淡黄等不同颜色,如同一个五彩的的调色盘,用缤纷的色彩绘出美丽的画卷。
据说,这里的水根据一年四季和不同气节的变化,还能呈现出其他色彩,让人插上想象的翅膀,产生无限遐想。
…………水是九寨沟的精灵,湖、泉、瀑、滩连缀一体,飞动与静谧结合,刚烈与温柔相济,真不愧为“中华水景之王!”我想,如果世界上真的有人间仙境,那就一定是九寨沟!神奇的石花洞5月1日那天,爸爸、妈妈带我去了位于房山的石花洞。
一路上,车子经过盘山道奔向石花洞。
我看见了一座座山,还看见了路边一些奶牛正在津津有味的吃着草,还有一群山羊在向我们“咩咩”的叫着,好像在说:“欢迎你们,欢迎你们。
”我还没有看够路上的美景,车已经不知不觉的到了石花洞。
我一进石花洞的洞口,就见唐僧和两个和尚的雕像。
我惊讶的问:“妈妈,这洞穴里怎么还有3个雕像呀?”妈妈笑眯眯地对我说:“传说是他们3个在游山的时候第一发现这个山洞的,这个山可不是人盖的,而是自然形成的。
”我听后,赞叹不已。
心想:“原来石花洞这么神奇呀!真想快点到里面去看看。
”说着,我们就向山洞里面走去,“哇噻”我情不自禁的叹到。
只见里面的岩石都向一群张着大嘴的怪兽向我扑来。
有的像张着血盆大口的老虎,有的像浑身长满刺的大刺猬等。
不光有这些可怕的“大怪兽”,如果你要是再往里面走的话,你还能看见“小鲤鱼跳龙门”,鳄鱼钻山洞等。
最有趣的是,当我们走向石台的时候,看到的是两位精神抖擞的“老人”坐在“棋盘”的两侧正在聚精会神地下着围棋。
它的名字叫——“二老下棋”。
石花洞现开发了4个洞口,达到了150米深。
听导游说,现在正在开发第5——7个大洞口,那里的水可能会很多,可以划船过去。
那里还有石花、石旗、石笋和鹅管儿等这些美丽的岩石。
呵!石花洞真是太神奇了,有机会我一定还要到这里玩。
1.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特点?地理特点、形态特点。
2.作者按怎么样的顺序进行描写的?以游踪为序3.作者是如何分清主次的?哪些景物主要?哪些景物次要?4.抒发作者怎样的感情?我听后,赞叹不已;“哇噻”我情不自禁的叹到。
呵!石花洞真是太神奇了,有机会我一定还要到这里玩。
5.游记中的主体都是谁?我和爸爸妈妈6.游记中的地点是哪里?位于房山的石花洞。
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
青树翠蔓(wàn),蒙络摇缀,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 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
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注释: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
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
清洌:清澈。
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坻、屿、嵁、岩等不同的形状。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翠蔓:翠绿的茎蔓。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
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都没有。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阳光直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佁然不动:(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
佁然,愣住的样子。
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
俶尔,忽然。
往来翕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
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明灭,或现或隐。
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