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间变大细胞淋巴瘤精美课件

间变大细胞淋巴瘤精美课件

➢ 间质可见纤维化。肿瘤细胞间混杂炎性成分,比 较多见的是组织细胞和浆细胞。也可有嗜酸粒细 胞和多形核白细胞。
以多形性大细胞为主,核分裂象多见
肾形核
CD30+ ALK+
MUM-1+
免疫组化在成熟T细胞淋巴瘤鉴别诊断的应用
• 间变细胞型包括:
➢ ALK+ALCL、 ➢ ALK-ALCL、 ➢ 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间变大细胞型(ATLL)、 ➢ 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EATL)、 ➢ 原发皮肤CD30+T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LPD,包括淋巴
间变大细胞淋巴瘤
概述
ALCL 1985年由Stein等首先报道 因Ki-1/CD30单克隆抗体的问世而被认识 侵袭性较强的淋巴瘤 瘤细胞CD30+ 60-80%ALK+(间变大细胞淋巴瘤激酶蛋白) 其中40-60%可检测出t(2;5)(p23,q35)易位
ALCL
免疫表型
T细胞型 裸细胞型
常见类型
ALKP80
• ALK蛋白属于胰岛素受体家族。据文献报道, ALK蛋白除在极少部分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瘤中表达外,可在60% ~85%的系统性 ALCL 中表达,是ALCL相对特异的免疫表 型特征。
Pax-5
• Pax 基因是一个涉及哺乳动物发育调控基因家族编码的核 转录因子。Pax-5 为Pax 基因家族成员;
ALK+ 外周、腹部淋巴结肿大,就诊时多处于Ⅲ或Ⅳ期 常伴全身症状:发热(75%)、结外受累(60%) 结外累及:
依次为皮肤、骨骼、软组织、肺、肝脏,消化道和中枢较少 骨髓浸润发生率:HE染色11%,免疫组化30%
ALK老年人常见,外周/或腹腔多个淋巴结肿大 Ⅲ或Ⅳ期以及结外受累少见
霍奇金淋巴瘤样ALCL 多发生于年轻人,纵膈累及率高达60%,多处于Ⅱ期 皮肤、骨骼累及少见
• 是1990 年由Barberis 等确认的一种新的B 细胞核反式作 用因子。经确认Pax-5在B 细胞的发育和活化过程中是必 需的转录因子之一;
• 现已证实,Pax-5 对B 细胞的发育、增殖和分化起着关键 作用。因此,Pax-5 在B 细胞的分化、成熟过程中发挥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是B细胞不可缺少的重要因子,可作为 检测B 细胞的重要标记物。表达于浆细胞前各个分化阶段 的B 细胞。
S-ALCL发病机制和易感因素尚不清
CD30标记阳性是诊断ALCL的重要依据,而CD30做为一种神经生长因子受体能够在多种活化的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中表
达,因此ALCL被认为是一种异质性肿瘤,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也各不相同。
1
ALK介导的肿瘤基因
2
其他遗传学因素
3
EB病毒感染
ALK、NPM及NPM-ALK分子结构示意图
原发性 继发性
BB细细胞胞型型
REAL、WHO
DLBCL
原发系统型ALCL 原发皮肤型ALCL
淋巴瘤样丘疹病 蕈样霉菌病
霍奇金淋巴瘤 AIDS
流行病学
ALCL 在NHL中少见,但在T-NHL中最常见 发病年龄呈双峰<30岁,>60岁 发病比例:成人NHL的2-8% 儿童NHL的10-15% ALK+ALCL占S-ALCL50-60% 30岁以下男多见>女(6.5:1) ALK-ALCL多见老年人,>61岁 无性别差异(男:女=0.9:1)
ALCL诊断
准确诊断 需要依靠病理免疫组化,同时结合分子遗传学等多方面的指标
何谓间变细胞?
• 由未分化细胞构成的肿瘤,称为间变性肿 瘤(anaplastictumor)。
• 间变愿意指“退性分化”,也就是去分化。 • 间变指的是恶性肿瘤细胞缺乏分化的状态,
异型性显著。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多形性 (pleomorphism),即瘤细胞彼此大小和 形状上有很大变异。 包括:肿瘤细胞的多 形性、细胞核的多形性。
• 是细胞活化的标志, CD30 最初发现于霍奇 金淋巴瘤的霍奇金细胞和R-S细胞。现已知 可以在一些正常淋巴细胞、被激活的B细胞 亚群和T细胞亚群中表达,也可以在非霍奇金 淋巴瘤,包括间变性和非间变性B、T以及 非T非B (裸细胞性)淋巴瘤中表达。
CD30
• 大约95%的T/null ALCL表达CD30,又有相 同的临床、病理形态、ALK基因激活及t ( 2; 5 ) ( p23; q23 )的遗传学特点。WHO淋巴 瘤分类将其列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个亚型。
瘤样丘疹病和原发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
推荐检测CD30、CD15、PAX5、ALK、EBV及其编码的小 RNA(EBV-EBER)鉴别之。
免疫组化在成熟T细胞淋巴瘤鉴别诊断的应用
T细胞抗原CD2、CD3、CD5、CD7阳性,且B细胞抗原阴性
CD30
• CD30:是一种穿膜细胞因子受体,属于肿 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表达在肿瘤细胞的 表面和高尔基复合体区域。
• 然而表达CD30的LBCL因为与普通的LBCL 无实质区别,所以不归于ALCL,而作为 DLBCL的一个变型。
ALKP80
• ALKP80是新近应用于ALCL的特异抗体, 可用于诊断、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 。
• ALKP80是由于ALCL特异的染色体易位t(2; 5)(p23;q35)使得位于染色体2P23的ALK 基因和位于染色体5q35的NPM(nucleophosmin)基因融合,产生的一种新的嵌合 蛋白
SHP1 mRNA
NPM-ALK及其他ALK融合蛋白在细胞内的分布模式图
其他遗传学因素
BCL-2增加 过甲基化作用 C-MYC表达
EBV感染

EBV-DNA阳性率32-67%
亚洲ALK¯-ALCL感染EBV18.6%
ALK+-ALCL
1.7%
ALK¯-ALCL感染EBV≈PTCL-U感染EBV
临床表现
• 新近研究发现,Pax-5 不仅在B 细胞上可以表达,在H/RS 细胞上也有表达,这对H/RS 细胞鉴定及起源研究有重要 意义,但在T细胞性淋巴瘤不表达。
间变大细胞淋巴瘤
• 镜下形态:
➢ 这类肿瘤显示多形性大细胞增殖,细胞体积大, 与RS细胞相当。特有的副皮质生长类型,局部坏 死和显著的窦状隙弥散或形成巢状结构的病理学 特征。在HE染色上呈灰蓝色,胞浆丰富,细胞核 多形性明显,核大小不一,呈圆形或椭圆形,异 形多样。核仁明显,常有多核巨细胞和R-S样细 胞出现瘤细胞排列紧密,呈紧密黏着样,低倍镜 下肿瘤组织主要特异性地聚集在淋巴结窦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