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类相关公式总结:(一)货币时间价值1. 复利终值:2. 复利现值:3. 有效年利率:4. 普通年金终值:F=A ×(1+i)n −1i 5. 普通年金现值:P=A ×1−(1+i)−ni6. 预付年金终值:7. 预付年金现值:8. 永续年金:其中:P-现值或初始值;i-报酬率或利率;F-终值或本利和;A-每年的收付金额;n-期数;m-每年复利次数(二)风险与报酬1.其中:P i -第i 种结果出现的概率;K i-第i 种结果的报酬率;N-所有可能结果的数目。
2. 总体方差:3. 样本方差:4. 标准差:5. 期望报酬率:其中:rj 是第j 种证券的期望报酬率;A j 是第j 种证券在全部投资额中的比重;m是组合证券中的证券种类总数。
6.投资组合报酬率概率分布标准差:其中:m是组合内证券种类总数;A j是第j种证券在投资总额中的比例;A k是第k种证券在投资总额中的比例;σjk第j种证券与第k种证券报酬率的协方差。
7.协方差:其中:是证券j和证券k报酬率之间的预期相关系数,是第j种证券的标准差,是第k种证券的标准差。
8.相关系数:9.系统风险:其中:分子cov(K j,K m)是第j种证券的报酬率与市场组合报酬率之间的协方差。
(三)债务资本成本:1.税前债务资本成本:(到期收益率法)2.考虑发行费用的税前债务资本成本估计:(四)普通股资本成本:1.资本资产定价模型:2.名义无风险利率和真实无风险利率两者关系:3.股利增长模型:K s=D0(1+g)P0(1−F)+g=D1P0(1−F)+g式中,D0——本期支付的股利;D1——下期支付的股利;g——未来各期股利增长速度;P0——目前股票市场价格;F——筹资费用率。
4.债券收益率风险调整模型:5.考虑发行费用的普通股资本成本的估计:(五)债务资本成本的估计:1. 银行借款的资本成本率K b =i(1−T)1−F式中,Kb——银行借款资本成本率;i——银行借款年利率;F——筹资费用率;T——所得税税率。
2. 公司债券的资本成本率K b =I(1−T)L(1−F)式中,L——公司债券筹资总额;I——公司债券年利息;F——筹资费用率;T——所得税税率。
(六)混合筹资资本成本的估计1. 优先股资本成本估计:2.永续债资本成本:(七)投资项目财务评价指标1. NCF ——营业现金净流量;NPV ——净现值;PVI ——现值指数;ANCF ——年金净流量;(P/A ,i ,n )——年金现值系数NCF=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税后营业利润+非付现成本 NPV=未来现金净流量现值-原始投资额现值PVI=未来现金净流量现值原始投资额现值ANCF=NPV(P/A ,i ,n )=现金净流量总终值年金终值系数2. IRR ——内含报酬率:是指对投资方案未来的每年现金净流量进行贴现,使所得的现值恰好与原始投资额现值相等,从而使NPV=0时的贴现率。
3. PP ——回收期(分为静态回收期和动态回收期)静态回收期=原始投资额每年现金净流量4. (P/A ,i ,n )=原始投资额现值每年现金净流量(八)投资项目资本预算1. 净现值:2. 现值指数:3. 固定资产年成本:4.卸载可比公司财务杠杆5.加载目标企业财务杠杆:(九)债券价值评估1.债券估值的基本模型:2.平息债券:3.纯贴现债券:4.债券的到期收益率:(十)普通股价值评估1.股票估值的基本模型:2.固定增长股票的价值:3.普通股的期望报酬率:其中:g-股价增长率;(十一)混合筹资工具价值评估1.优先股的价值:2.永续债的价值:3.优先股的期望报酬率:4.永续债的期望报酬率:(十二)金融期权价值评估1.复制原值:套期保值原理期权价值=购买股票支出-借款=HS0-S d H−C d1+r =HS0- S u H−C u1+r购买股票支出=HS02.风险中性原理和二叉树模型期望报酬率=P×上行收益率+(1-P)×下行收益率=P×股价上升百分比+(1-P)×(-股价下降百分比)U=1+上升百分比 d=1-下降百分比3.B-S模型连续复利其中:股票收益率:4.看跌期权估值:(十三)资本结构理论1.无税MM理论:2.有税MM理论:T为企业所得税税率;D表示企业的债务数量。
3.权衡理论:PV表示利息抵税的现值;PV表示财务困境成本的现值。
4.债务代理成本与收益的权衡:(十四)资本结构决策分析1.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2.企业价值比较法:(十五)杠杆系数的衡量1.息税前利润:EBIT=Q(P-V)-F=S-VC-FS-收入;Q-销量;P-单价;V-单位变动成本;F-固定成本;VC-变动成本。
2.经营杠杆系数:可推出:3.财务杠杆可推出:或:4.联合杠杆可推出:其中:DTL-联合杠杆系数;Q-销量;P-单价;V-单位变动成本;F-固定成本;PD-优选股股利;I-债务利息;T-所得税税率。
5.财务杠杆效应TE=(EBIT-I)(1-T)-DEPS=[(EBIT-I)(1-T)-D]/N式中,TE——普通股盈余;EPS——每股收益;I——债务资金利息;D——优先股股利;T——所得税税率;N——普通股股数。
(十六)资金需要量预测方法1.因素分析法资金需要量=(基期资金平均占用额-不合理资金占用额)×(1+预测期销售增长率)×(1-预测期资金周转速度增长率)2.销售百分比法外部融资需求量=AS1×∆S−BS1×∆S−P×E×S2式中,A——随销售而变化的敏感性资产;B——随销售而变化的敏感性负债;S1——基期销售额;S2——预测期销售额;∆S——销售变动额;P——销售净利率;E——利润留存率;A/S1——敏感资产与销售额的关系百分比;B/S1——敏感负债与销售额的关系百分比。
3.资金习性预测法设产销量为自变量X,资金占用量为因变量YY=a+bX式中,a——不变资金;b——单位产销量所需变动资金,a、b利用回归直线方程组求出:a=∑X 2·∑Y2−∑X·∑XY n∑X2−(∑X)2b=n∑XY−∑X•∑Yn∑X2−(∑X)2(十七)长期筹资:债券发行价格n——债券期限t——付息期数发放股票股利对每股收益和每股市价的影响发放股票股利后的每股收益=E01+D s发放股票股利后的每股除权参考价=M1+D s E 0——发放股票股利前的每股收益D S ——股票股利发放率M ——股利分配权转移日的每股市价(十八)营运资本管理1.存货模式交易成本=(T/C )×F机会成本=(C/2)×K机会成本=交易成本时,有最佳现金持有量C *(C */2)×K=(T/ C *)×FC *=√(2T ×F )/KC *——最佳现金持有量C ——现金持有量T ——一定期间内的现金需求量F ——每次出售有价证券以补充现金所需的交易成本K ——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率2.随机模式R=√3b δ24i 3+LH=3R-2LR ——现金返回线H ——现金存量的上限L ——现金存量的下限b ——每次有价证券的固定转换成本i ——有价证券的日利息率δ——预期每日现金余额波动的标准差(可根据历史资料测算)3.订货成本、购置成本、储存成本、缺货成本订货成本=F 1+D Q KTC a =F 1+D Q K +DUTC c =F 2+K c Q 2(Q 2表示存货的平均储存量)TC= TC a + TC c+TC s =F1+D Q K +DU+ F 2+K c Q 2+TC sF 1——订货固定成本D ——存货年需要量U ——单价Q ——每次进货量K ——订货变动成本TC a ——取得成本DU ——购置成本TC c ——储存成本F 2——储存固定成本K c ——储存变动成本TC ——储备存货总成本TC s ——缺货成本4.经济订货量分析Q *=√2KDK c N *=D Q *√2KD K c √DK c 2KN *——每年最佳订货次数Q *——经济订货量t *——最佳订货周期TC(Q *)——最佳存货总成本I *——经济订货量占用的资金D ——存货年需要量K ——订货变动成本K c ——储存变动成本U ——单价5.经济订货量基本模型的扩展(1)订货提前期R=L •dL ——平均交货时间d——每日平均需用量(2)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Q*——陆续供应经济订货量TC(Q*)——陆续供应最佳存货总成本d——每日平均需用量P——每日送货量——储存变动成本KcK——订货变动成本D——存货年需要量6.保险储备R——再订货点TC(S、B)——总成本——缺货成本Cs——保险储备成本CB——单位缺货成本KUS——一次订货缺量N——年订货次数B——保险储备量——单位储存变动成本Kc(十九)本量利分析1.半变动成本y——代表总成本a——代表固定成本部分b——代表单位变动成本x——代表业务量(产量、机器工时等)2.回归直线法a——回归方程中的常熟项b——回归系数(直线方程的斜率)n——实验数据量x——代表业务量(产量、机器工时等)y——代表成本3.销售收入与销售数量呈完全线性关系s=pxs——销售收入p——销售单价x——销售数量4.本量利分析基本模型P=px-bx-a=(p-b)x-aP——税前利润P——销售单价b——单位变动成本a——固定成本x——销售量5.保本量分析X=a/(p-b)X——保本量a——固定成本P——销售单价b——单位变动成本6.保利量分析X=(a+P)/(p-b)X——保利量P——目标利润a——固定成本P——销售单价b——单位变动成本(二十)全面预算:弹性预算公式法y——表示成本预算总额a——表示固定成本预算总额b——表示单位变动成本预算额(二十一)常用的会计符号√——表示已记账或已核对。
填在凭证金额右边或账页金额右边的格子内。
¥——表示人民币。
已在金额前写此符号的,金额后边就不用写“元”字。
@——表示单价。
△——表示复原。
将原来书写的数字划红线更正或文字更改后,发觉错误,即原写的是对的,仍应恢复原来记载,便在被划线的数字或被更改的文字下边,用红墨水写此符号,每个数码或文字下边写一个△,并在这笔数字或文字加符号处盖小章。
□ ——表示赤字。
在一笔数字周转划长方形框框,以代替红墨水书写,这在不能用红墨水书写的地方使用,大都用在书刊上。
#——表示编号的号码。
∑——表示多笔数目的合计,即总和。
※——表示对某笔数字、文字另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