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环境卫生学本科自考复习题单选题1反刍动物动物瘤胃内微生物发酵的产热属于A 基础代谢产热 B体增热C肌肉活动产热 D生产过程产热2动物妊娠时的产热为A 基础代谢产热 B体增热 C肌肉活动产热 D生产过程产热3在高温季节,动物会通过喘息形式散热,此种散热形式属于下列哪种形式?A 传导散热 B辐射散热 C对流散热 D蒸发散热4同种恒温动物生活在寒冷地区体格较大,生活在温暖地区体格较小,此种现象符合下列哪个发则。
A爱伦法则 B.威尔逊法则 C贝格曼法则 D.格罗杰法则5等热区的上限叫做A临界温度B过高温度C舒适温度 D皮肤温度6家畜热应激最严重的环境为A.高温、低湿B.低温、高湿C.低温、低湿D.高温、高湿、无风7 同种恒温动物生活在寒冷地区体格较大,生活在温暖地区体格较小,此种现象符合下列哪个发则。
A.艾伦法则B.威尔逊法则C.伯格曼法则D.个罗杰法则8反刍动物瘤胃内微生物发酵产生的热量属于下列哪种产热形式?A.肌肉活动产热B.热增耗C.生产产热D.基础代谢产热9在高温季节,动物会通过喘息形式散热,此种散热形式属于下列哪种形式?A 传导散热 B辐射散热 C对流散热 D蒸发散热10在太阳辐射中,穿透力最强的光线是A紫外线 B 可见光C红外线 D蓝光11畜舍中对家畜没有直接危害的有害气体是A 氨气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D硫化氢12水体“三氮”指标在分析水质时具有重要意义,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增高,说明了什么?A水体无污染 B水体正在自净 C水体已经自净 D不能说明问题13在畜舍建筑朝向设计中,应考虑畜舍纵墙与夏季主导风向保持一定角度,可减小涡风区,通风均匀,有利于防暑,其适宜的角度为A. 0°B.10~20°C. 90°D.30~45°14.处理畜禽粪便用生产沼气的方法得到了业界的普遍认可,在处理过程中需要调整氮、碳的比例,要求其比例为A. 1:1B. 1:10C. 1:25D. 1:5015.畜舍中有氨气最主要来源。
A饲料 B垫草 C 畜禽的呼吸 D畜禽的粪尿16.在严寒的冬季,要求天棚和屋面附近与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相差不超过A . 2℃B .1 ℃ D. 2.5~3 ℃ C. 0.5~1℃17.在严寒的冬季,要求天棚和屋面附近高度每升高1m,其温差不超过A 2℃B 1 ℃ D2.5~3 ℃ C. 0.5~1℃18.寒冷季节,要求墙壁内表面温度同舍内平均气温相差A 2℃B 6 ℃ D 3~5 ℃C 0.5~1℃19.冬季畜体周围的气流速度为A. 0.1m/s~0.2m/s B . 1m/s~2m/s C. 0.5m/s D 0.25m/s~0.3m/s20.肥育猪舍、肉牛舍得光照强度A.10lx B.5lx C. 60~100 lx D .40~50lx21紫外线生物学作用较强的波长范围是A. 320~400nmB. 200~275 nmC. 275~320 nmD. 100~200 nm22牧场附属建筑面积一般可占总建筑面积的A.5% B 10~30% C40%x D 50%23.为满足畜舍日照、通风、防疫、防火、排污等要求,畜舍间距一般不小于A.2倍檐高B. 10倍檐高C. 5~6倍檐高D.3~5倍檐高多选题1属于管理性创伤的应激源A. 断尾 B 断喙 C打耳号 D去势 E群内争斗2在高温环境下要依靠“热性喘息”来蒸发散热的动物有A 狗 B牛 C猪 D 鸡 E马3在等热区内的家畜A 抗病力强 B饲养成本高 C饲料利用率高 D表现不适 E生产力高4影响家畜等热区和临界温度的因素很多,下列因素中,使家畜的临界温度变低的因素为A. 家畜体重大B. 家畜皮下脂肪厚C.饲喂营养水平较低的饲料D. 高产奶牛E. 家畜的被毛浓密5影响家畜等热区的因素A品种 B年龄 C体重 D生产水平 E饲养水平6.影响家畜等热区和临界温度的因素很多,下列因素中,使家畜的临界温度变低的因素为A. 家畜体重大B. 家畜皮下脂肪厚C.饲喂营养水平较低的饲料D. 高产奶牛E. 家畜的被毛浓密7.下列疾病哪些是通过飞沫传染造成的A.结核病 B.芽孢杆菌病C猪气喘病 D. 禽流感 E.马立克氏病8.下列哪些动物为短日照动物A.马B.野生食肉动物C.绵羊D. 鹿E.鸟类9.下列哪些动物为长日照动物A.马B.野生食肉动物C.绵羊D. 鹿E.鸟类10. 确定畜舍间距主要考虑哪几方面因素?A.采光B.防疫C.防火D.通风E.节约土地11. 在自然通风设计中,风压通风量的大小取决于A.开窗墙的夹角B.进风口的形状C. 进风口的分布D.风速E.进排风口的面积12. 影响气温的的年变化的因素A纬度 B距海洋远近 C下垫面D雨季 E 云量13. 为防止高温应该采取的日常管理措施A加大通风量 B对畜体喷水 C向舍内空间喷雾 D减少喂饲量 E降低营养物质浓度14 .考虑卫生防疫要求时将种畜和幼畜安置在A 生产群上风向 B生产群下风向 C地势较高处D地势较低处 E 场区中心15 .如果纵墙与主风向成30~45°夹角,则畜舍A 通风均匀 B排除污浊气体效果好 C涡风区减小 D有利于防暑 E 对保温不利26. 氯化消毒的效果有关的因素A加氯剂量 B接触时间 C水的PH值 D水温 E浑浊度填空1家畜的外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大类。
2家畜环境卫生学的组成包括家畜的环境生理,家畜的环境控制,家畜的环境保护三部分。
3家畜环境卫生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监测法。
4家畜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包含着表型适应和基因型适应两个方面5人们通常用适应性来表示动物的适应能力。
6动物适应性强弱取决于表型适应和基因型适应的综合。
7应激反应可划分为动员阶段,抵抗阶段,疲劳或衰竭阶段8家畜的体热调节机能包括产热和散热两个方面9同种动物生活在寒冷地区体格较大,而炎热地区则相反,这种现象符合贝格曼法则。
10寒冷的冬季要求墙内表面温度与舍内平均温度不超过3~5℃。
11.猪对光照强度的阈值较高,在肥育猪舍内以 40~50Lx 较好。
12.在养鸡生产中光照强度以 5Lx为宜。
13.紫外线对动物具有较强的生物学作用,其中对细胞具有巨大杀伤力的波长范围是200~275nm。
14.高山病多发生在海拔 3000m 以上地区。
15.土壤根据各种粒径土粒所占得比例分为粘土类、砂土类和壤土三大类。
16.在畜牧场场址选择时,要求场地地势高燥,以利于排水,至少要高出当地历史洪水线。
17.在畜舍设计中,考虑自然通风和光照,畜舍跨度一般不宜超过 8 m。
18.在畜舍采光设计中,如无特殊要求,一般透光角不小于 5°。
19.在畜舍自然通风设计中,畜舍纵墙上设采光窗,下设地脚窗,则中性面靠近采光窗。
20太阳辐射对动物机体可引起光热效应、光电效应和光化学效应。
21.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1L水中大肠菌群指数不超过 3 个。
22.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1ml水中细菌总数不超过 100 个。
23.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在氯与水接触30min后,游离性余氯含量应不低于0.3mg/L,自来水管网末梢出的水,余氯不低于0.05mg/L 。
24.牧场建筑物时应尽可能的避免将生产建筑物布置成横向狭长或竖向狭长。
25.确定每栋建筑物和每种设施的位置时主要考虑他们之间的功能关系和卫生要求。
26. 确定建筑物朝向时主要考虑日照和通风效果。
27.考虑畜舍通风的要求来确定畜舍朝向时,可向气象部门了解风向频率图,结合防寒防暑要求。
28.畜舍供暖包括集中供暖和局部供暖。
29.畜舍的降温设施包括淋浴装置、喷雾装置、蒸发垫降温装置、地能利用装置。
30.炎热地区南北窗面积之比可为1—2︰1 夏热冬冷地区可为2—4︰131.自然通风的动力为风压和热压。
32.利用畜禽粪尿生产沼气时原料与加水量的比例为 1︰1 为宜。
33.垫料的使用方法有常换法和厚垫法名词解释1.家畜环境卫生学:是研究外界环境因素的特性、运动规律及它们对家畜影响的规律性的科学。
2.适应:是指生物受到内部和外部的刺激而产生的有利于生存和生产的反映。
3.习惯:是指动物对重复刺激的感知逐渐有所降低的过程,是动物适应于外界环境比较初级的阶段。
4.风土训化:是习惯的发展和深化,是动物通过长期的复杂生理调街而逐渐适应于新环境的过程。
5.应激:是动物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生理上和行为上非特异反应的过程。
6.基础代谢产热:动物处于适宜温度下禁食并休息的产热7.体增热:当家畜摄食和消化吸收饲料时,它们的代谢都随着增强,并释放出生化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这就是体增热。
饲料在消化道中发酵时,各种微生物释放的化学能也是体增热的部分。
8.物理调节机能9.等热区:家畜依靠物理调节来维持体温稳定的环境温度范围。
10.临界温度:等热区的下限温度成为临界温度。
11.非蒸发散热:辐射、传导、对流散失的热量。
12.潜热:蒸发散失的热量成为潜热。
13可感热:辐射、传导、对流散失的热量称为非蒸发散热,也称可感热。
14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该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15饱和差: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该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差。
16露点::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时因气温下降,使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此时的温度称为露点。
17长日照动物:春夏季节的日照时间逐渐延长,环境温度逐渐升高,一些动物如马、驴、野生食肉动物、食虫动物、鸟等的性机能活动旺盛,开始表现发情、交配、生育,这些动物称为长日照动物。
18短日照动物:绵羊、山羊、鹿、野生反刍动物等在秋冬季日照逐渐缩短和气温下降时进行交配,这些动物称为短日照动物。
19生物节律:生物对周期性变化产生了适应性,表现为交替出现周期性的生物现象,这种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称为生物节律。
20飞沫传染:病原微生物附着在飞沫上対家畜造成的传染。
21尘埃传染:病原微生物附着在灰尘上対家畜造成的传染。
22基础:房舍的墙或柱埋入地下的部分为基础23总衰减度:舍外综合温度振幅A tz与外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振幅Aτn的比值。
24低限总衰减度:保证畜舍内表面温度振幅不大于2.5℃的总衰减度为----。
25入射角:是指窗上缘外角至畜舍中央一点的连线与地面的夹角。
26透光角:指窗口下缘内角至畜舍中央一点的连线与窗上缘外角至畜舍中央一点的连线的夹角。
27正压通风:一般是采用离心式风机,通过管道将舍外空气压入舍内,造成舍内气压高于舍外,舍内空气则有排气管自然流出。
28负压通风:一般是采用轴流式风机,将舍内空气排出舍外,造成舍内气压低于舍外,舍外空气由进风口自然流入。
2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其周围环境构成的综合体,称为生态系统。
30.环境污染进入生态系统中污染物质的量超过其自净能力时,则导致环境因素恶化,对生物群落产生直接、间接甚至潜在的威害,这种现象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