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法识图
箍筋级别: 直径:6,8,10,12… 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 肢数
梁平面注写方式
混凝土平法规则
梁平面注写方式
混凝土平法规则
①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不一样, 混凝土平法规则 用斜线“/” 分开, “/”前为加密区 间距, “/”后为非加密区间距 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一样,不 需要用斜线“/” 分开
梁 内 有 什 么 钢 筋 ?
混凝土平法规则
高度 h
宽度 b
上部通长 纵筋 上部支座非 通长纵筋
混凝土平法规则
下部纵筋 钢筋一般通长
上部支 座非通 长纵筋
架立筋
混凝土平法规则
上部支座非 通长纵筋
下部纵筋 钢筋一般通长 架立筋与受力 筋搭接
箍筋
混凝土平法规则
上部纵筋
拉筋 下部纵筋
构造纵筋 抗扭钢筋
非框架梁纵向钢筋的连接
非框架梁的箍筋 非框架梁侧面钢筋
非框架梁钢筋构造
框架梁与非框架梁、主梁与次梁的关系与区别
混凝土平法规则
在框架结构中,框架梁以柱为支座,非框架梁是以框架梁或非框架 梁为支座。主梁一般为框架梁,次梁一般为非框架梁,次梁有时也 可为框架梁。次梁以主梁为支座。
图中,KL3就 是以KL2为中 间支座,KL2 就是主梁, 而KL3就成为 次梁。次梁 也可为框架 梁。
箍筋
混凝土平法规则
下部纵筋
拉筋 下部纵筋
构造纵筋 抗扭钢筋
梁平面注写方式
混凝土平法规则
① 标注两侧全部构造纵筋(对称布置), 符号G 例:G4φ10 ②有抗扭钢筋,标注全部侧面纵筋(对称 布置),符号N,不再标注侧向构造纵筋 例: N4 12
梁平面注写方式
混凝土平法规则
梁平面注写方式
混凝土平法规则
上部通长筋 在角部
混凝土平法规则
上部非通长筋
架立筋 在中间
③ 既有通长筋又有架立筋,表达为 通长筋+(架立筋) 例: 2 25+(2φ12)
混凝土平法规则
2φ20+( 2φ12) 2φ20表示上部3跨通长筋为2根直径20mm的 HRB335钢筋,在角部 (2φ12) 表示上部3跨中间位置架立筋2根直径 12mm的HPB300钢筋
混凝土平法规则
上部通长 纵筋
① 上部只有通长受力筋,没有 架立筋,直接写通长筋筋的根 数、级别和直径
例:2 20
混凝土平法规则
2φ16表示上部2跨通长筋为2根直径16mm的 HRB335钢筋
梁平面注写方式
架立筋
混凝土平法规则
上部支座非 通长纵筋
架立筋与受力 筋搭接
②仅有架立筋,注写在括 号内 例(2Φ10)
弯起钢筋
上部纵筋 箍筋
下部纵筋
梁的平法设计规则
混凝土平法规则
5.1.2 梁平面布置图
设计梁平法施工图的第一步,是按梁的标准层绘制梁平
面布置图。设计者可以采用平面注写方式或截面注写方式,
直接在梁平面布置图上表达梁的设计信息,一根梁标准层的 全部设计内容可在一张图纸上全部表达清楚。实际应用时,
以平面注写方式为主,截面注写方式为辅。在梁平法施工图
梁平面注写方式
混凝土平法规则
梁平面注写方式
混凝土平法规则
原位注写
左支座上部钢筋 (包括集中标注的通长筋) 右支座上部钢筋 (包括集中标注的通长筋)
下部纵筋 (包括集中标注的通长筋)
梁平面注写方式
混凝土平法规则
平面注写方式
混凝土平法规则
图集p25
实操训练
混凝土平法规则
7
5
6
任务
绘制5-5、6-6、7-7截面钢筋排布图
框架梁平面布置图
非框架梁钢筋构造
混凝土平法规则
非框架梁以梁为支座,不参与抗震计算。 框架梁
5.1.1 梁的分类
梁构件
梁分类 楼面框架梁KL 屋面框架梁WKL 非框架梁L 框支梁KZL 井字梁JZL ……
梁钢筋分类
上部纵筋 侧面构造纵 筋下部纵筋 箍筋 吊筋 ……
梁各种情况
楼面/屋面 变截面 变钢筋 ……
图5-4 梁、梁钢筋、梁的各种情况分类
混凝土平法规则
混凝土平法规则
混凝土平法规则
中,要求放入结构层楼面标高及层高表,以便明确指明本图 所表达梁标准层所在层数,以及提供梁顶面相对标高高差的
基准标高。除注明单位者外,梁平法施工图中标注的尺寸以
毫米(mm)为单位,标高以米(m)为单位。
梁钢筋的标注方法
混凝土平法规则
200 200
3600
5800
梁平法表示图
C25砼,3级抗震
3600
箍筋
混凝土平法规则
混凝土平法规则
混凝土平法规则
加密区箍筋: Φ6@100mm 100mm
100mm 100mm
加密区箍筋: Φ6@100mm
箍筋
混凝土平法规则
200mm 200mm
非加密区箍筋: Φ6@200mm
箍筋 上部纵筋
混凝土平法规则
侧面构造纵筋
h
截面高度
b
下部纵筋 截面宽度
混凝土平法规则
表5-2 梁平法注写方式分类
注写方式 备注
平面注 写方式
集中标注
原位标注
平面注写方式为主; 原位标注取值优先
截面注写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平 面注写结合使用
截面注写方式
混凝土平法规则
1.梁编号规定
混凝土平法规则
屋面框架梁 (两端为柱) WKL 非框架梁 (两端为梁) L
楼面框架梁 (两端为柱) KL
混凝土平法规则
2φ16;2φ20+ 2φ18 2φ16 上部3跨通长筋均为2根直径16mm的HRB335 钢筋 2φ20+ 2φ18 下部两跨通长筋均为2根直径20mm 的HRB335钢筋和2根直径18mm的HRB335钢筋,其 中2φ20放在角部, 2φ18放在中间
梁平面注写方式
混凝土平法规则
2800
梁平法图中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梁的平法设计规则
混凝土平法规则
5.1.3 梁编号规定 16图集
表5-1 梁编号规定
梁的平法设计规则
混凝土平法规则
5.1.4 梁平法制图规则
梁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是在梁平面布置图上采取平面注 写方式或截面注写方式表达梁结构设计内容的方法,梁平法 注写方式分类见表5-2。
梁截面注写方式
混凝土平法规则
梁截面注写方式
混凝土平法规则
平面注写与截面注写对比
两图表达了完 全相同的内容, 显然平面注写 方式更为简捷
混凝土平法规则
混凝土平法规则
5.2 非框架梁钢筋构造
非框架梁的钢筋构造
混凝土平法规则
非框架梁上部通长筋 非框架梁上部纵筋的延伸长度 内 容 非框架梁纵向钢筋的锚固
梁平面注写方式
混凝土平法规则
梁平面注写方式
混凝土平法规则
梁平面注写方式
混凝土平法规则
梁平面注写方式
混凝土平法规则
6)梁顶面标高高差
• 此项为选注项,当梁顶与一般楼板结构 高度齐平时不标注此项,梁顶高于一般 楼面结构高度为正,梁顶低于一般楼面 结构高度为负,梁顶与一般楼面结构高 度的高差注写在括号内 • 例:第二层楼板结构标高3.270m, 厕所位置梁顶实际标高3.220,此项标 注为(-0.050)。
框支梁 KZL
转换柱(框 支柱)
转换柱(框 支柱)
混凝土平法规则
井字梁
框架梁 KL
井字梁(垂直相交的梁尺 寸相同,无主次之分) JZL
混凝土平法规则
井字梁 JZL
框架梁 KL
混凝土平法规则
井字梁 JZL
框架梁 KL 井字梁 JZL
混凝土平法规则
框架梁2, 2跨,一端悬挑
第 1跨 第 2跨
一端悬挑
左端悬挑
右端端悬 混凝土平法规则 挑
第 1跨
第 2跨
框架梁1, 2跨,两端悬挑
混凝土平法规则
2.表达方式分类
平面注写方式 截面注写方式
梁平面注写方式
混凝土平法规则
3.平面注写标注内容
集中标注 原位标注
混凝土平法规中标注和原位标注 同时存在时,原位标注优先, 施工时应按原位标注数值取用
混凝土平法规则
项目5 梁平法识图
混凝土平法规则
5.1 梁的平法设计规则 5.2 非框架梁钢筋构造 5.3 非框架梁识图操练
5.4 框架梁钢筋构造
5.5 悬挑梁钢筋构造
5.6 抗震框架梁钢筋识图操练
5.7 抗震框架梁钢筋计算操练
混凝土平法规则
5.1 梁的平法设计规则
梁的平法设计规则
混凝土平法规则
梁平面注写方式
混凝土平法规则
1)梁编号
① 梁类型代号 ② 序号:阿拉伯数字1,2,3,4…… ③ 跨数:柱或墙为梁的支座,相邻的两个 支座之间为一跨 ④ 有无悬挑代号:一端悬挑注写A, 两端悬挑为B
梁平面注写方式
混凝土平法规则
2)梁截面尺寸b×h(宽×高)
一般梁均采用矩形断面,此部分写出 矩形截面的宽度b×矩形截面高度h
KL2-3(2A),此 处A代表悬挑
混凝土平法规则
悬挑梁
悬挑梁 XL
梁平面注写方式
混凝土平法规则
集中注写 跨数 名称 梁上部 通长筋 截面尺寸 箍筋 梁下部 通长筋
梁侧面抗扭钢筋
梁平面注写方式
混凝土平法规则
集中注写
梁平面注写方式
混凝土平法规则
集中注写 加腋梁
梁平面注写方式
混凝土平法规则
加腋框架梁
混凝土平法规则
φ8 @100(4)/200(2)表示加密区 为直径8mm间距100mm的4肢箍筋,非 加密区为直径8mm间距200mm的2肢箍 筋,箍筋为II级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