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ppt第1章
摩擦生热
钻木取火
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猫
我家的花猫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方法论是人们用以观察、分析、思考和解决各种 问题的基本原则。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一定的方法论又体现着一 定的世界观并反过来影响世界观。
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静止是运动的量度,不了解静止,就 无法了解运动。
从辩证的观点看来, 运动表现于它的反面, 即表现在静止中。运 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 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
(三)时间和空间
1 时间的含义和特性
时间的含义
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运动形式 机械运动 物理运动 化学运动 生物运动 社会运动 思维运动 运动主体 宏观物体 分子、原子、基本粒子和场 原子、离子、原子团
蛋白质、核酸、生物个体、生物种群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人脑
科学物质观产生的意义
唯物主义哲学物质观的巨大飞跃 使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不 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严整性和彻底性奠定了坚实 的理论基础
下面这首诗包含辩证唯物论的哪个哲理
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 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思维
?
存在
可知论
认为物质和意识 具有同一性,主张世 界是可以认识的。
凡以知,物之理也, 可以知,人之性也。
荀 子
不可知论
认为物质和意识不具有同 一性,否认思维认识世界或彻 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
●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
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谁是第一性 的问题、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 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 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
认为物质 是世界的本原, 坚持物质第一 性;精神是物 质的产物或表 现。
休谟 康德
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多数的唯心主义 哲学家,都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可知论者并非都是唯物主义者。
意识与实践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 会劳动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 世界的主观映像。
昨日诗
昨日兮昨日, 昨日何其好! 昨日过去了, 今日徒懊恼。 世人但知悔昨日, 不觉今日又过了。 水去日日流, 花落日日少, 成事立业在今日, 莫待明朝悔今朝。
今日诗
今日复今日, 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为, 此事何时了。 人生百年几今日, 今日不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 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 努力请从今日始。
整体和全局的判断和处理能力。
小智慧:局部之智。即认识
不到事物的整体和全局,而只
拘泥于局部、小节的智慧。
大智慧举例:《将相和》
赵国大将廉颇与丞相蔺相如不和,蔺相如
为了国家利益处处退让。后来廉颇知道
自己错了,便光着膀子,背着荆条亲自 到蔺相如家请罪。
视频
生 命 的 起 源
动物进化的过程
考古发现,人是在300 万年以前才诞生的, 有了人,才有了人的 意识。
2、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世界观与人的存在方式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改造以往哲学优 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 整个理论大厦的根基,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LOGO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A、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泰山也在运动变 化之中。100万 年以来,它已经 长高了几百米。
泰山日出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从最小的东西到最大的东 西,从沙粒到太阳,从原 生生物到人,都处于永恒 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 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 的运动和变化中。
空间的特性
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它有如下两种情形:
一是表现为一定的体积
二是表现为一定的位置
Y P(X1,Y1,Z1) 高
Y1
O
Z1
Z
X1
X
3 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离
田忌赛马
上等马
上等马
中等马
中等马
下等马
齐威王
下等马
赢
田忌
上等马
下等马
中等马
上等马
下等马
齐威王
中等马
输
田忌
“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一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 因为虚度年华而后悔,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 当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无愧地说:我的整个生命和 精力,都已全部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 类的解放而斗争。”
时间是指物质存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所谓持续性,是 指任何一个物体的运 动都要经历一个或长 或短的过程。
所谓顺序性,是指不同事物之 间运动过程的出现有一个先后顺序 关系。
时间的特性:
时间的特性是一维性和单向性。 时间只有一个方向,具有不可逆性。 古人云:“时乎 时乎不再来”,“机 不可失,时不再来”,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这些都是时间一维性 的生动写照。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1、什么是哲学
“哲学”一词,希腊语叫 “philophia。philem—追 求、爱,sophia—智慧, 合在一起就是“爱智”的学问。
大智慧 整体之智。即对事物的
:
其次,劳动和语 言推动着猿脑变 成人脑。在劳动 和语言的推动下, 猿脑变成了人脑。
视频
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意识的器官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分析了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决定作用,论述了人 和人类社会的起源问题,架起了自然观到历史观的桥梁。 还注意到了人和环境的关系问题:“我们决不要陶醉于我们 对于自然界的胜利……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 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 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3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田忌与齐王赛马
田忌 齐王 上等马 ———————— 上等马 中等马 ———————— 中等马 下等马 ———————— 下等马 一一对应必输无疑,改换思路之后: 上等马 ———————— 中等马 中等马 ———————— 下等马 上等马 ———————— 下等马 方法论:丢局部保全局—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明日诗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 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去流, 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
2 空间的含义和特性空间的源自义空间是指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 广延性和方位性。
唯心主义
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坚持 精神第一性;物质是精神的产 物或表现。
22
●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
“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 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 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 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 即思维能否 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静止的含义
静止是标志物质 运动在一定条件下、 一定范围内所处的稳 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 范畴,静止是运动的 特殊状态。
静止的表现形式
静止有两种基本情形:
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移动 没有发生质变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运动是无条件的、 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 总是暂时的和有条件的, 因而相对的。 “动中有静、静中有 动”——在相对静止中 有绝对运动的一面;处 于绝对运动中的事物都 有相对静止的一面.
世界观
系统化、理论化的——哲学
信仰化、非理性化的——宗教
※ · 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
括和总结
例一
对立面转化原理 例二 存在 物 生物 动物 脊椎动物 猫科动物 例三 质变
能量守恒、转化定律
动能转化为热能
对抗性矛盾的解决方式
社会革命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 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 问题,是思维和存在 的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 本问题的原因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研究和解决其他一切问题的前提 和基础。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核心内容。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 一标准。
小智慧举例:《二桃杀三士》
我的 功劳 最大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都是齐国勇士,他们 战功显赫,但对齐景公礼数不周,晏婴施计 请景公赏桃子二个,让三人论功领赏,三人 中计,互争功劳大小,厮杀而死。
※哲学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2. 世界观
人们对于包括自然界、人类 社会和精神世界在内的整个 世界的总的根本看法和根本 观点。
整个世界
整个世界 具体科学 哲 学
部分世界 特殊规律
整个世界 一般规律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 学
世 界 观
理论化、系统化
世界观 理论化、系统化的——哲学 感性的、零碎的——常识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