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现象和磁场一、设计思想1.设计思想:这是磁场章节的第一节课,教学过程应重在显示学生对磁这一知识的了解和对磁知识的生活的体验。
采用以问题为主线、实验为基础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形成对磁现象的认识;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发展探索自然的兴趣与热情,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和交流协作能力。
2.理论依据:探究教学理论、《物理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基本理念和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要求。
3.设计特色:本节课是以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为主的探究教学,充分重视情景、问题、体验、合作、自主、交流,既有实验现象的观察,又有分析、推理的的过程。
还要将实验现象与分析、推理结合起来,既有学生的实验设计过程,又有教师的演示过程,实验手段多样。
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动手、动脑和发挥才智的天地。
另外本设计注意应用多媒体手段,将大量的图片、影象资料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对地磁的应用及其它天体磁场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磁现象和磁场是新教材中磁场章节的第一节课,从整个章节的知识安排来看,本节是此章的知识预备阶段,是本章后期学习的基础,是让学生建立学习磁知识兴趣的第一课,也是让学生建立电磁相互联系这一观点很重要的一节课,为以后学习电磁感应等知识提供铺垫。
整节课主要侧重要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磁现象的了解如我国古代在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生活中熟悉的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太阳、月亮等),故本节课首先应通过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
电流磁效应现象和磁场对通电导线作用的教育是学生树立起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观点的重要教学点,是学生在以后学习物理、研究物理问题中应有的一种思想和观点。
三、学情分析磁场的基本知识在初中学习中已经有所接触,学生在生活中对磁现象的了解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磁之间的相互作用毕竟是抽象的,并且大部分学生可能知道电与磁的联系,但没有用一种普遍联系的观点去看电与磁的关系,也没有一种自主的能力去用物理的思想推理实验现象和理论的联系。
学生对磁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比较感兴趣的,故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能了解地磁场、太阳的磁场和自然界的一些现象的联系(如极光、太阳风暴等),满足学生渴望获取新知识的需求。
四、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磁现象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2)通过实验了解磁与磁、磁与电的相互作用,使学生具有普遍联系事物的能力,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3)通过直观的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熟悉了解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及与之有关的自然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教学效果。
现象。
2、过程与方法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归纳,采用老师与学生双向交流感知现象下的物理规律的普遍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现象的教育中,要让学生知道奥斯特的伟大在于揭示电和磁的联系,打开了科学中一个黑暗领域的大门。
也让学生懂得看似简单的物理现象在它发现的最初过程中是如何的艰难。
五、教学重点:电流的磁效应和磁场概念的形成。
六、教学难点:磁场的物质性和基本性质。
七、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手机,发电机模型,磁铁,小磁针,回形针,电源,导线八、教学内容引入新课:以电影和歌曲先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引入磁现象。
进行新课:1、让学生们列举生活中和磁有关的现象。
然后介绍一下我国古代对磁的认识。
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让学生回忆在初中学过的关于磁的知识,并让他们动手用实验仪器来验证。
(设计意图:引出磁性,磁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性质)在实验中引导学生想起:电现象和磁现象的相似之处。
并引发他们的思考。
3、介绍几位科学家对电和磁的联系的看法,引出奥斯特的电流的磁效应。
4、让学生在教室里重现奥斯特的伟大的实验,体会动手的乐趣。
(做实验时,用手机和电脑同屏,可以当时就在屏幕上观看他们的实验过程,指出其错误地方)(设计意图:在动手中会发现有的学生走了和奥斯特一样的弯路,就是小磁针的位置不正确。
从而鼓励学生不能气馁。
)学习意义:了解电流的磁效应的发现过程,体现物理思想(电与磁有联系)和研究方法(奥斯特实验),认识到奥斯特实验在电磁学中的重要意义(打开了电磁学的大门),为后来法拉第的研究工作(电能生磁、磁也可以生电)奠定了基础。
5、从奥斯特的磁效应出发,让学生思考:电对磁有力的作用,那反过来,磁对电有没有力的作用呢?引出一段电流间相互作用的视频。
以上实验中,这几种相互作用表面上与磁有联系,但到电流与电流相互作用时却与磁毫无相干,此时学生迫切想要得知是什么物质维系了这些相互作用?于是这时采用类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电场概念得出磁场概念。
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磁场产生的。
(设计意图:以上的重、难点突破过程中:符合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即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到特殊,层层深入,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完成了学生对磁场概念这一认知体系的构建。
)6、通过罗盘和司南,引出地磁场。
通过图片和视频及电影片段,激发大家探索地球奥秘的兴趣。
知道地磁场的存在是有意义的。
在地磁场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现了:科学普及、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激发爱国主义情怀的教学目标。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重温老电影和歌曲,引入新课教师表演,学生回答激发学习兴趣新课教学磁现象由生活中的磁现象入手,让学生们去用实验证明初中学过的概念。
过渡:自然界中的磁体总是存在两个磁极,南极和北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这个性质跟我们学过的哪种情况相似?二、电流磁效应1.电流和磁体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教师引导学生动手体验,受启而发教师演示实验培养学生探究式思维,动手实践能力2.介绍科学家对电和磁的看法。
3.介绍奥斯特实验,了解电流磁效应的发现过程。
4.磁体对电流的作用(自制教具)。
5.电流对电流的作用(视频)。
过渡:我们发现磁体间,磁体与电流间,电流间的相互作用不需要接触,对比电荷间相互作用,引出磁场。
三、磁场1.概念。
2.基本性质。
过渡:介绍我国古代对磁现象认识,讲述司南、指南针。
为什么指南针能够指向南北?四、地球的磁场地磁场、磁偏角。
地磁场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生物的影响和存在的意义学生分组实验,利用手机电脑同屏指出错误之处。
类比讲述教师讲述观看视频观看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爱国情怀,培养学生求知欲,体验自然规律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学完这节课,有什么样的收获?2.作业:a、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磁现象以及有关磁现象的应用b、阅读教材P82-STS,P85-科学漫步巩固知识,学会应用。
培养学习兴趣八、板书设计3.1 磁现象磁场一、磁现象二、电流的磁效应三、磁场四、地磁场九、教学反思(另附)2019-2020学年高考物理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为E 内电用为r 。
闭合开关S ,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左移动的过程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电容器C 上的电荷量增加B .电源的总功率变小C .电压表读数变大D .电流表读数变大2.在物理学发展的历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以下对几位物理学家所做科学贡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牛顿运用理想实验法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 .安培总结出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作用规律C .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提出了一种崭新的时空观D .法拉第在对理论和实验资料进行严格分析后,总结出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3.图甲为研究光电效应的电路图,当用频率为v 的光照射金属阴极K 时,通过调节光电管两端电压U ,测量对应的光电流强度I ,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I U -图象。
已知电子所带电荷量为e ,图象中遏止电压C U 、饱和光电流m I 及射光的频率v 、普朗克常量h 均为已知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C hv eUB .阴极金属的逸出功为C eUC .若增大原入射光的强度,则C U 和m I 均会变化D.阴极金属的截止频率为-C hv eUh4.如图所示,一个半径为r的半圆形线圈,以直径ab为轴匀速转动,转速为n,ab的左侧有垂直于纸面向里(与ab垂直)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M和N是两个集流环,负载电阻为R,线圈、电流表和连接导线的电阻不计,则电流表的示数为。
()A.22nB rRπB.2222nB rRπC.222nB rπD.222nB rRπ5.2016里约奥运会男子50米自由泳决赛美国埃尔文夺得金牌。
经视频分析发现:他从起跳到入水后再经过加速到获得最大速度2.488m/s所用的时间总共为2.5秒,且这一过程通过的位移为x1=2.988m。
若埃尔文以最大速度运动的时间为19s,若超过该时间后他将做1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则这次比赛中埃尔文的成绩为()A.19.94s B.21.94s C.20.94s D.21.40s6.如图所示,A、B都是重物,A被绕过小滑轮P的细线所悬挂,B放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小滑轮P被一根斜短线系于天花板上的O点;O'是三根细线的结点,bO'水平拉着重物B,cO'沿竖直方向拉着弹簧;弹簧、细线、小滑轮的重力和细线与滑轮间的摩擦力均可忽略,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g=10 m/s2,若悬挂小滑轮的斜线OP的张力是203N,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弹簧的弹力为103B.重物A的质量为2.5kgC.桌面对重物B的摩擦力为3D.OP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7.如图甲所示,单匝矩形线圈abcd垂直固定在匀强磁场中。
规定垂直纸面向里为磁感应强度的正方向,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
以顺时针方向为电流正方向,以向右方向为安培力正方向,下列关于bc段导线中的感应电流i和受到的安培力F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A.B.C.D.8.如图所示,实线为两个点电荷Q1、Q2产生的电场的电场线,虚线为正电荷从A点运动到B 点的运动轨迹,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点的场强小于B点的场强B.Q1的电荷量大于Q2的电荷量C.正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小于在B点的电势能D.正电荷在A点的速度小于在B点的速度9.如图所示,一个带正电的物体从粗糙斜面顶端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v若加上一个垂直于纸面指向纸外的方向的磁场,则物体滑到底端时()A.v变大B.v变小C.v不变D.不能确定10.如图所示,一颗人造卫星原来在椭圆轨道1绕地球E运行,在P点变轨后进入轨道2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论在轨道1还是轨道2运行,卫星在P点的速度都相同B.不论在轨道1还是轨道2运行,卫星在P点的加速度都相同C.卫星在轨道1的任何位置都具有相同加速度D.卫星在轨道2的任何位置都具有相同动量(动量P=mv,v为瞬时速度)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1.小滑块以100J的初动能从倾角为37°的固定斜面底端O上滑,小滑块沿斜面上滑、下滑过程中的动能E k随离开O点的位移x变化的图线如图中Ⅰ、Ⅱ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