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津液辩证
寒湿困脾证 “阴黄” 白带异常 或水肿 舌苔白腻或白滑 脉濡缓
湿热蕴脾证 “阳黄” 身热不扬 便溏不爽 舌红苔黄腻 脉濡数
病案:
张某,男,44岁,干部 2009年5月3日初诊:上感半年,现仍 头昏而重,口中发粘,吃饭不香,食后 泛恶欲呕,大便不实,小便清长,体倦 乏力,舌淡红,苔厚膩,脉濡弱。
诊断:寒湿困脾证 辩证:外感寒湿之邪,乘脾阳不振之机, 入里困脾,致使脾运失常。 寒湿之邪,内侵于脾,中阳受困,脾之 纳运失常故吃饭不香,食后泛恶欲呕,口 中发粘。脾阳不振,体倦乏力。 湿性粘膩,湿蒙清阳,头昏而重。 寒湿下注,大便不实,小便清长。 舌淡红,苔厚膩,脉濡弱,寒湿之象。
血 寒 证
定义:局部脉络寒凝气滞,血行不畅 所表现的证侯。 成因: 外感寒邪; 阳虚失温。 临床表现: 1.疼痛多见于手足,肤色紫暗发凉; 2.少腹冷痛,形寒肢冷; 3.月经延期,经色紫暗夹有血块; 4.舌淡暗苔白,脉沉迟涩。
病案:
孙某,男,28岁。腹痛泻泄已两年余。 时轻时重,一周前因受到情志伤害腹痛 腹泻加重,痛时既泻,泻后痛渐减,日 行4—5次。并伴有胸胁胀闷、嗳气少 食,舌苔薄白,脉弦而缓。 要求写出:①证名诊断;②辨证分析
痰 证
痰证临床表现
咳嗽痰多,痰质粘稠 ----痰浊停肺 胸脘痞闷,呕恶,纳呆 --痰浊内停,脾胃失调
或头晕目眩
或形体肥胖
----痰蒙清窍
----痰泛于肌肤 (癫狂、痫证)
或神昏,或神志错乱
----痰蒙心神 某些部位出现圆滑柔韧的包块---痰浊凝聚
舌苔腻,脉滑
----痰浊内停征象
饮 证
定义:水饮质地清稀,停滞于脏腑组织 之间所表现出来的病证。 成因 脏腑机能衰减或障碍。
气 血 同 病
1、气血两虚 2、气滞血瘀 3、气虚血瘀 4、气不摄血 5、气随血脱
气血病变关系归纳 气虚
无以生化 无以载气
血虚
气滞血凝
血不循经
气滞
血停气阻
血瘀
停聚体内
出血
气随血脱
气脱
气血 两虚
气不 摄血
气虚 血瘀
气滞 血瘀
气随 血脱
病因 病机
久病 不愈
临床 表现
舌脉
情志 外伤 痰 寒 气虚+ 气虚+ 病程长+ 血虚 血瘀 肝经循行 部位疼痛 痞块 舌淡 舌淡 舌淡暗 舌紫暗 脉细弱 脉细弱 脉沉涩 脉涩
部位
对应脏腑
辨证要点
痰饮
悬饮
肠胃部
胸胁
脾肾
肺肝
肠间沥沥有声 素盛今瘦 咳嗽牵引作痛 身体疼痛而沉重 咳逆喘气倚息不能 平卧,其形如肿
溢饮 四肢肌肉 支饮 胸膈
脾肺 肺心
定义:水液停聚于体内的病证。
水
成因: 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
临床表现: 阳水—从面部开始,渐及全身; 阴水—从足部开始,腰以下为甚; 按之凹陷不起—水肿(阳虚水泛) 按之随手而起—气肿(气滞水停)
①证名:肺气虚证. ②辨证分析:本证因久病咳喘,耗伤肺气所致。 肺气亏虚,宣降失常,气逆于上,且宗气生 成不足,呼吸功能减弱,故咳喘无力,少气短 息;动则耗气,故动则益甚; 肺不布津,聚而为痰,随肺气上逆,则咳痰 清稀; 气虚卫外不固则自汗; 脏腑机能衰退,则神疲乏力; 舌淡苔白,脉弱均为气虚之征.
临床表现 抑郁、太息 病机 肝气郁结、情志失调
“三胀痛” 胸胁疼痛 乳房疼痛 少腹疼痛 痛经、月经不调 甚至闭经 梅核气、瘿瘤、瘰疬 脉弦
肝气郁结、疏泄失常 经气不利
气滞血瘀 冲任失调 气郁生痰,结于咽喉
脉气不利
肝脾不调证、肝胃不和证
病机
共同 表现 鉴别 要点 肝脾不调证 肝胃不和证 肝郁乘脾 肝气犯胃 脾失健运 胃失和降 都有肝气郁结表现 胸胁胀痛、抑郁、太息或急躁易怒,脉弦 食欲不振 食少 胃气失和 腹胀(肝郁脾虚)脘部胀痛 胃失和降 便溏 嗳气、呃逆 胃气上逆 或溏结不调
血瘀证
临床表现 疼痛—刺痛 固定不移 肿块—腹内包块 出血—皮下紫斑 色紫 反复出血 黑便 崩漏 或闭经 舌紫 脉涩 病机 瘀血阻滞、气血运行不畅 瘀血停滞遂成包块 瘀血停滞皮下 瘀血不去,出血反复出现
瘀血阻滞、血不归经 冲任不通 瘀阻脉络 血行受阻
血 热 证
定义:脏腑火热炽盛,热迫血分所 表现出来的证侯。 成因: 烦劳、嗜酒; 情志过激,郁而化火; 房劳所伤; 外感温热病。 临床表现:出血和热象的表现。
气血津液辨证
【目的要求】
1.掌握气病、血病、气血同病、津液病各 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2.熟悉气血津液辨证的实质是辨别证的原 因与性质,熟悉其辨证意义 3.初步学会对临床病例进行气血津液辨证
【课 时】 6学时
主要内容:
虚证——气虚、血虚
气血辩证 气血同病
实证——气滞、血瘀、血热、血寒
津液亏虚
津液辩证
证名:肝胃不和证 辩证分析:本证为肝气郁滞横逆犯胃, 胃失和降所致。 因生气而致气机升降失调,肝气郁结, 横逆犯胃,胃气阻滞故胃脘及左胁胀痛。 肝失疏泄,失于条达故烦躁,少寐。肝 气犯胃,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故食后嘈 杂,呃逆,吐酸。 舌红苔薄黄,脉弦缓为肝胃不和之象。
二、气血同病
要点:既有气病,又有血病
湿证临床表现(湿阻中焦)
临床表现 脘腹胀痛 纳呆、便溏 恶心、呕吐 黄疸 肢体沉重 苔膩 脉濡 病机 纳运失司 升降失常 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胆汁外溢 湿性重着 主湿之象
寒湿困脾证 寒湿内盛,中阳受困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脘腹胀痛 纳少,便溏 恶心,呕吐 头身困重 肢体沉重 白带量大清稀 或水肿 目、身黄晦暗 苔白膩或白滑 脉濡缓(细) 病机 寒湿内盛 纳运失常
气虚——心气虚证、肺气虚证、脾气虚证
临床表现 病机 心气虚 心悸 鼓动无力 胸闷 宗气运转无力 脉促或结、代 脉之不续 咳喘、短气 肺气虚 宣降失常,肺气上逆 痰液清稀 气不布津,聚而为痰 食欲不振、腹胀 脾(胃) 运化失常,水谷不运 气虚 便溏 食入不消,清浊不分 神废乏力 气虚 形神失养 少气懒言、语声低微 宗气不足 头晕 脑府失养 自汗 卫外不固 面色淡白 运血无力、颜面失荣 舌淡、脉弱(沉细软) 舌体失荣、鼓动无力
湿性重着
寒湿下注 湿困脾阳,水湿泛溢 寒湿阻滞气机,胆液外泄 湿困脾阳,水湿不化 寒湿困脾之象
湿热壅脾证 湿热内壅中焦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脘腹胀痛 纳少,便溏不爽 恶心,呕吐 头身困重 肢体沉重 身热不扬 目、身黄鲜明 舌红苔黄腻 脉濡数 病机 湿热内壅中焦 纳运失常 湿性重着 湿遏热伏 湿热熏蒸,胆液外泄 湿困脾阳,水湿不化 湿热内壅之象
三、津液辨证
定义:体内津液不足,机体失滋润所表 现的证候。 成因: 高热、大汗、大吐、大泻等损失; 脾胃虚弱,生化减少; 阳虚气不化津。 临床表现: 口燥咽干,唇燥而裂,皮肤干枯无 泽,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红少津, 脉细数。
津 液 亏 虚 证
三、津液辨证—水液停聚
定义:水液凝结,质地稠厚,停聚于 脏腑,经络组织之间而引起的 病证。 成因: 多种因素(内外因) 脾、肺、肾功能失调 水液停聚 寒凝、火煎等 痰
停 证
阳水 病机 外感风邪或风热 肺气失宣、脾失运 化 部位 眼睑、颜面先肿 最后泼及全身
病势 病程 肤色 小便 急 短 白光亮 短赤、不利
阴水 心肾阳虚 脾肾阳虚
始于下肢,渐及全 身 最后泼及头面 缓 长 萎黄、灰滞 短少、不利
大便 舌苔
干结 舌红或淡红苔白、
溏薄 舌淡苔白滑或白腻
内 湿 证
脾虚生湿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颈项强,皆属于脾” “湿盛则濡泄,甚则水肿”
A B C D E
食欲不振 神疲乏力 子宫脱垂 脘腹坠胀 胃下垂
以上何项是脾虚气陷证表现( ) 以上何项是脾气虚证表现 ( )
高 XX ,女, 50 岁.咳喘反复发作五 年,经常自服止咳平喘药对症治疗.近一 个月来咳喘又发,现咳喘无力,少气短息, 动则尤甚,咳痰清稀,神疲乏力,自汗, 舌淡苔白,脉弱. 要求写出:①证名诊断;②辨证分析 .
证名:肝脾不调证 辩证分析:本证为脾气亏虚,肝气横逆 犯脾所致。 脾气本虚,又兼肝气所犯,气机郁滞, 木郁乘土,脾土运化失职,故腹痛泻泄。 因泻后郁滞气机有所缓解故疼痛渐轻。 肝气郁结,经气不利,疏泄失常。则胸 胁胀闷、嗳气少食。 舌苔薄白,脉弦而缓为肝郁脾虚之象。
病案:
管某,女,26岁。 1999年7月21日初诊:胃脘连左胁窜痛半年, 近1个月加重。 半年前因生气引起左胁窜痛连及胃脘。近又 遇怒,胃脘及左胁胀痛,食后嘈杂,呃逆, 吐酸,心烦少寐,食欲尚好,二便正常。舌 红,苔薄黄稍膩,脉象弦缓。 要求写出:①证名诊断;②辨证分析
根据水饮出现的部位不同 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饮证临床表现
脘腹痞胀,泛吐清水,脘腹部水声漉漉 ----饮停胃肠 胁间饱满,咳唾引痛 ---饮停胸胁 胸闷,心悸,息促不得卧 ---饮停心包 咳吐清稀痰涎,或喉间哮鸣有声--饮停于肺 身体、肢节疼重 ---饮流四肢 头目眩晕 ---饮邪内阻,清阳不能上升 舌苔白滑,脉弦或滑---饮邪内停
一、气血辩证—实证
气 滞 证
定义:人体某一脏腑或部位气机阻滞 运行不畅所表现出来的证侯。 成因: 病邪内阻,七情郁结 阳气虚弱,温运无力 用力闪挫等 临床表现:胀闷,疼痛,嗳气,或矢 气之后可减轻,并常与情 志有关,舌淡红,脉弦。
气滞证
气滞以胀痛为主要表现
肝郁气滞证 肝脾不调证 肝胃不和证
肝郁气滞
定义:气虚无力升举而反下陷的证候。
气 陷 证
成因: 气虚证的进一步发展; 劳累用力过度等。 临床表现:头晕眼花,少气倦怠,久 痢久泄,腹部有坠胀感, 脱肛或子宫脱垂等。舌淡 苔白,脉弱。
气陷证(属气虚类)
脾虚气陷证——脾气下陷证 中气下陷证 脾气虚证类型 脘腹坠胀 肛门、呕血、便 血) 月经量大、“崩漏” 舌红 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