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政学练习题判断

财政学练习题判断

第一二章1. 完整的市场体系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政府可以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凌驾”于市场之上介入和干预市场。

3. 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越多越好。

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几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由于滥用权力而发生的寻租行为。

5. 国防作为公共物品主要体现在它的非竞争性上。

6. 公共财政是针对计划经济时期所谓的“生产性财政”或“建设性财政”提出的。

7. 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公平分配,因而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所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确定显示公平分配的标准和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特殊机制和手段。

8. 发展一定是增长,但增长不一定是发展。

9. 公共需要是对相于私人需要的,因而公共需要和私人需要是矛盾的。

1. √ 3. ×虽然存在市场失灵,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也不是越多越好4. √5. ×国防作为公共物品主要体现在它的非排他性上6. √7. √8. √9. ×公共需要和私人需要并不一定是矛盾的第三四章1.一般来说,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而不能由市场来提供,这是由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运行机制的不同决定的。

2. 公共物品的享用和私人物品一样也可以分割和量化。

5. 私人提供也不等于私人生产,私人在市场上提供的产品也可以由公共部门来生产。

6. 负荷定价法在需求处于最高峰时,收费最低;而处于最低谷时,收费最高。

7. 正确处理收入差距与效率的关系,公平不等于平均。

10. 财政支出根据经济性质分类可以分为补偿性支出、积累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

11. 国债还本付息支出是一项经常性支出。

12. 转移性支出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

13. 瓦格纳法则可以简单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随之相应提高。

14. 根据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经济达到成熟阶段后,财政支出增长应当放缓,并逐渐慢GDP的增长。

15.与财政收入相比,财政支出更能全面而准确地反映财政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能力。

1. √2. ×公共物品的享用是不可以分割和量化的5. √6. ×负荷定价法在需求处于最高峰时,收费最高;而处于最低谷时,收费最低7. √10. ×财政支出根据经济性质分类可以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11. ×付息是经常性支出,还本不是12. ×转移性支出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间接影响,对收入分配有直接影响 13. √14. ×经济达到成熟阶段,公共支出将从基础施支出转向不断增加的教育、保健与福利服务的支出,而且这方面的支出增长将大大超过其他方面支出的增长,也会快于GDP的增长速度15. √第五章2. 一国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投资来推动的,投资波动与经济增长波动具有密切的关系。

一般来说,当经济增长缓慢时,往往依靠增大投资来刺激经济的增长;当投资过旺及造成经济过热或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往往采取措施首先压缩投资,迫使经济过热的势头减缓。

3. 生产性投资按财政支出项目划分,包括基本建设支出、增拨流动资金、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以及支援农村生产支出。

基本建设支出也分为生产性支出与非生产性支出两部分,生产性支出主要用于基础产业投资,非生产性支出主要用于国家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文教育、科学、卫生等部门的一般日常支出。

4. 基础设施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基础产业是指经济社会活动的公共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通信、水利、供电、机场、港口、桥梁和城市供排水、供气等。

广义的基础设施还包括提供无形产品或服务的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

5. 从经济性质看,基础设施从总体上说可以归类为混合物品,可以由政府提供,可以由市场提供,也可以采取混合提供方式。

但在发展中国家,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型工程一般是采取多种形式的以政府为主、吸收社会资本参与的混合提供。

6. 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是基础设施的提供方式之一。

对于具有一定的外部效应、盈利率较低或风险较大的项目,政府可以采用投资参股、优惠贷款、提供借款担保、低价提供土地使用权、部分补贴和减免税收等方式,与民间共同投资,混合提供。

7. 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因而安排好农业投入的资金来源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8. 使农业部门和农户自身的积累成为农业投入的主要资金来源,有两个条件是必不可少的:一是农产品的销售收入必须高于农业生产的投入成本,否则农业部门的积累无从产生;二是农业投资的收益率必须高于、至少不低于全社会平均的投资收益率,否则农业部门即便产生了利润也不会向农业投资转化。

9. 政策性金融机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金融企业,而是制定投资政策的机关。

财政投融资由政策性金融机构负责统筹管理,可以避免有偿性投资与一般性投资相互混淆,提高政府投资运作的总体效率。

10. 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府投入资本金的政策性融资。

它是在大力发展商业银行的同时构建的新型投融资渠道。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融资的份额将扩大,专业银行商业化的趋势不可逆转。

在这种条件下,构建政策性投融资机制只会加快而不会阻碍专业银行商业化的发展方向。

这是因为,只有把专业银行的政策性业务分离出来,专业银行才可能真正实现商业化的经营目标。

11. 从世界各国的一般发展趋势来看,社会消费性支出的绝对规模总体上呈现一种扩张的趋势,相对规模在一定发展阶段也是扩张趋势,达到一定规模则相对停滞。

当然其中有些项目增长较快,相对规模在上升,而有些项目增长较慢,相对规模在下降。

12. 财政部门必须对行政管理费加强管理和监督,主要是适应行政机构改革,规范行政管理费的供应范围,完善行政经费定额和考核办法,坚持支出程序,加强检查监督,走向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13. 我国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保证国防事业的必要经费,将国防费部分纳入国家预算安排,实行财政引导的贷款制度,按《预算法》实施管理,国防费预、决算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批,由国家和军队的审计机构实施严格的审计和监督。

14. 根据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科学划分,文科卫事业费支出仍应归入非生产性的范围。

15. 从经济性质看,教育服务一般被看做是一种混合物品。

教育是有层次性的,不同阶段的教育所属的经济性质不同。

答案2. √3. ×生产性投资按财政支出项目划分,包括基本建设支出、增拨流动资金、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个项费用以及支援农村生产支出。

基本建设支出也分为生产性支出与非生产性支出两部分,生产性支出主要用于基础产业投资,非生产性支出主要用于国家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文教、科学、卫生等部门的办公用房建设4. √5. √6. √7. ×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生产率,提高农业生产率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因而安排好农业投入的资金来源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8. √9. ×政策性金融机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金融企业,而是执行投资政策的机关。

财政投融资由政策性金融机构负责统筹管理,可以避免有偿性投资与一般性投资相互混淆,提高政府投资运作的总体效率。

10. √ 11. √ 12. √13. ×我国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保证国防事业的必要经费,将国防费全部纳入国家预算安排,实行财政拨款制度,按《预算法》实施管理。

国防费预、决算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批,由国家和军队的审计机构实施严格的审计和监督 14. √ 15. √第六章1. 私人保险市场具有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问题是社会保障产生的必要性之一。

2. 社会保险要求雇员与雇主缴费,与社会保障有很大不同。

3. 社会救济与普遍津贴的最大不同在于,社会救济需要经过家庭收入及财产调查而普遍津贴不用。

4. 从理论上来说,我国目前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广于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

5. 我国目前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最长期限为24个月。

6. 社会保障与财政补贴的区别主要在于对相对价格体系的影响不同。

7. 财政补贴有调整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的作用,是政府调节经济运行的政策手段,因此它多多益善。

8. 所谓税收支出,是指国家为取得一定的税收而支付的代价,如办税经费等。

1.√2.×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一种举办形式3.√4.×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为城镇企业,失业保险覆盖范围为城镇企事业单位5.√6.√7.×财政补贴的使用范围及规模是有限度的,不能滥用。

财政补贴规模急剧增大和补贴范围急剧扩展的现象,反映出的本质是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不完善和不合理8.×税收支出是用来贯彻国家政治经济政策的税收减免,不是用于税收的支出。

第七章1. 财政收入按收入形式分类可分为税收、收费、债务收入、铸币收入、通货膨胀收入、经常性收入和非经常性收入。

3. 预算外收入的形式都是收费。

4. 如果一项收入可以采取税收形式也可以采取收费形式,一般应采用税收形式。

5. 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收入的发展变化趋势和财政支出一样,都经历了一个先降后升的过程。

6. 1996年以来,我国预算外资金相当于预算内财政收入的比例处于持续增长中。

7. 由于存在通货膨胀税效应,通货膨胀必然使财政收入实际上升。

8. 农业部门以间接形式上缴的收入比直接上缴的收多得多。

9. 自从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以后,增值税和营业税的作用增强了,其中商业部门提供的财政收入迅速增长,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已逐渐超过工业部门。

10. 我国企业收入曾经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1. ×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包括税收、收费、债务收入、铸币收入(铸币税)和通货膨胀收入(通货膨胀税);或分为经常性收入和非经常性收入(临时性收入)两类。

3. √4. ×采用收费还是税收应根据政策目标和效率原则进行抉择,没有一定之规5. √6. ×持续下降7. ×从宏观上分析过多的货币量是由财政赤字和信用膨胀两条渠道共同形成的,而且信用膨胀也可能是主要原因。

如果财政赤字不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那么财政在再分配中有得有失,而且可能是所失大于所得,即财政收入实际下降 8. √ 9. ×仅次于工业部门 10. √第八章1. 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形式特征。

2. 税收的强制性体现了政治权力凌驾于所有权之上,即私有财产并非神圣不可侵犯。

3. 从2008年3月1日起,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1600元提高到现在的2000元。

4. 我国1994年税制改革后的增值税是一项完全的价外税。

5. 税负转嫁的前转方式是指向生产的前一环节转嫁,即通过压低进价等方式转嫁给上游厂家。

6.计税依据中不准许抵扣任何购进固定资产价款,就国民经济整体而言,计税依据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值税,称为生产型增值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