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政学期末复习练习题

财政学期末复习练习题

财政学练习题2
专业: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后财政支出的变化特征是______。

A.不断增长
B.不断下降
C.先下降后增长
D.先增长后下降
2.下列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类型中,能够有效的贯彻中央政策意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方政府自主权的是______。

A.无条件转移支付
B.有条件转移支付
C.分类转移支付
D.一般性转移支付
3.下列税种中,属于间接税的是______。

A.财产税
B.个人所得税
C.企业所得税
D.消费税
4.我国社会保险不包括______。

A.车险
B. 生育保险
C.养老保险
D.医疗保险
5.依据我国目前人口年龄结构正从“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变的特点,养老保险筹资模式宜采取______。

A.部分基金制
B.完全基金制
C.现收现付制
D.公积金制
6. ______是指将税基分成不同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规定税率,并分别计算税额,加总后即为应征税额。

A.全额累进税率
B.超额累进税率
C.定额税率
D.边际税率
7.偿债率是指______与当年国家财政收入的比值。

A.当年政府债务余额
B.当年公债还本付息额
C.当年政府债务收入
D.当年债务余额
8.按照现行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工资、薪金收入中的3500元为免征额,某中国公民的应税所得额是5000元,税率为3%,那么他的应纳税额应为______。

A.45元
B.105元
C.150元
D.255元
9.按照预算编制方法划分,可将政府预算分为______。

A.投入预算与产出预算
B.平衡预算和差额预算
C.中央预算与地方预算
D.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
10.国家依据有借有还的原则取得的财政收入,称为______。

A.财政透支
B.发行国债
C.银行信贷
D.基建投资
二、判断题
1.分税制的内涵极为丰富,包括分程、分权、分征、分管等内容。

( )
2.1994年国家税制改革,初步形成了以增值税和所得税为双主体的多税种、多次征收的复税制度体系。

( )
3.当今世界各国都普遍实行复合税制体系。

( )
4.在名义税率相同的情况下,超额累进税率比全额累进税率的累进程度轻,税负低。

()
5.主体税种的选择是合理配置税种的关键。

( )
6.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标志是课税对象()
三、多项选择题
1.衡量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有______。

A.成本效益法
B.最低费用选择法
C.公共定价法
D.风险收益法
2.消费税中,下列______采取从量定额征收。

A.黄酒
B.啤酒
C.汽油
D.白酒
E.小汽车
3.政府债务的功能______。

A.弥补财政赤字
B.筹集建设资金
C.调节社会经济运行
D.优化财政收入结构
4.下列哪些商品的税负容易转嫁______。

A.供给弹性较小的商品
B.供给弹性较大的商品
C.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
D.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
E.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的商品
5.财政的职能有______。

A.资源配置职能
B.收入分配职能
C.经济稳定与增长职能
D.收支调节职能
6.政府债务规模的评价指标有______。

A.债务负担率
B.债务依存度
C.偿债率
D.债务偿还力
7.税制结构设计中应解决的三个问题是______。

A.税种配置
B.税源选择
C.税率安排
D.税本选择
8.政府预算的原则包括______。

A.公开性
B.完整性
C.计划性
D.统一性
E.法治性
9.税负转嫁的方式有______。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E.停转
四、简答题
1.简述何谓“看不见的手”原理?
2.为什么公共产品的提供会出现市场失灵问题?
3.政府介入社会保险的理由?
4.政府介入医疗保险的理由?
5.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因素?
6.实物补贴与现金补贴的经济效应?
7.现代税收的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
8.财政体制的涵义及其内容?
9.政府预算及其分类?
五、计算题
1.小李的税前收入为8500元/月,如果其所缴纳的三险一金占其工资比重是20%,那么计算(前三档税率分别是3%、10%、20%)(1)其每月应税所得额是多少?(2)应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
2.某银行工作人员2016年5月应发工资4500元,其中包括岗位津贴680元,所在单位发放的地方补贴260元,交纳社会统筹的养老保险100元,按月计提公积金190元,则该工作人员应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为多少?
六、论述题
1.试运用“瓦格纳法则”、“梯度渐进增长”理论和“经济发展阶段”理论解释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

2.试分析弹性对税收转嫁程度的影响?
3.试论述“海淘税”改革所产生的经济影响?
4.试论述“营改增”所产生的经济影响?
5.你如何看待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问题及其改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