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龙》教学反思
《变色龙》是著名短篇小说家契诃夫的代表作,契诃夫用幽默诙谐的艺术手法,为我们塑造了鲜活的变色龙形象,同学们学起来兴趣盎然,给了大家很好的启发。
"变色龙"--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已经成为世界文学长廊中的一个代表人物。
反思本堂课,成功之处在于:
1、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
课堂中充分发挥学
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足够的兴趣。
这节课通过老师的梳理,让所有的同学对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形象有了深刻的理解,通过故事教学加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加深了对文本内涵的理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通过找提示性的句子探讨主题第一课时学生分析了人物形
象,但学习小说绝不能停留在“典型人物”的层面上,而是深入探讨作品的社会生活。
人物都是根植于当时的特定生活土壤的。
因此,我这样设计了一个环节:“请同学们找找作品中与当时社会面貌、警察执法及生活状况、法律现象这三方面内容有关的句子,并综合起来想一想,这些看似细微简单的句子有什么深刻的内
涵?” 要求一提出,学习小组通过找寻,发现了多处这样的提示,并进行了分析。
经过这么一讨论,学生的思维就由“人物形象”深入到了“社会现象”,明白了作品的主题是“通过奥楚蔑洛夫断案这一事件,揭露了少皇专制统治下的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性和虚伪性,批判了它反人民的实质。
”
3、这堂课重在朗读,学生透过"变色"的外衣,看到了人物见风
使舵、媚上欺下的内在本质。
我认为本课教学有成功之处,也有以后应改进的地方:有些问题没有深入下去,探讨的不够深入。
如分析主人公有几次变化?应引导学生深入去分析文中为什么让奥楚蔑洛夫在矛盾中反复了“五次”,这对塑造人物有什么作用?我处理这个问题时,只是停留在了表面,没有深入探讨。
后来又重新分析人物性格,浪费了时间。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仔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提高课堂教
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