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XX玄武湖和XX西湖,周长都是十五公里左右,但是(A )的人文景观丰富得多。
2、【单选题】北宋时期,将XX玄武湖围湖造田,影响城市生态的江宁太守是(A )。
3、【单选题】XX西湖中有白堤和苏堤。
白堤是白居易主持修筑的。
苏堤是(C )主持修筑的,为西湖文脉的传承奠定了重要基础。
4、【单选题】因为严重的环境污染,XX城里一度“有水必臭”。
当年桨声灯影的秦淮河被XX人自嘲为(B)。
5、【单选题】房地产开发为牟取最大利润,(D),造成地面、地下大量历史文化遗产被毁。
6、【单选题】二十一世纪初,有专家宣扬社会发展就要“不惜打破坛坛罐罐”。
这里“坛坛罐罐”指的是(B)。
7、【单选题】随着城市产业转型,(D)逐渐成为实体经济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8、【单选题】文化资源不是消耗性资源,不会像其他资源那样(C ),而是越积累越丰厚,所以能生生不息,持续不断。
9、【单选题】(A )是最重要的城市竞争力。
10、【单选题】因为在土地开发前坚持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六朝建康都城夯土墙遗址,这一珍贵遗址得到保护,2014年建成了XX的又一家博物馆(B )。
11、【单选题】当前文化资源保护工作中,(A )保护相对较好。
如XX明城墙风光带,保护X围包括城墙本体、护城河、周边控制地带和绿化景观。
12、【单选题】(C)是文化资源保护的重灾区。
虽然有动工前考古的规定,但由于时间紧、经费缺,常常只能做抽样考古。
而施工过程中发现文物,几乎都是被暗中毁掉。
13、【单选题】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牵涉到众多专业,相关专家学者应该发挥更多作用。
准确地说,(B)应该让专家学者发挥更多作用。
14、【单选题】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业性强,急需专门人才,目前人才(A)的情况相当严重,这一状态亟待改变。
15、【单选题】因为东X、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在XX建者,所以XX号称(C )。
16、【单选题】XX城市发展有善于利用自然山水的传统,2500年来,形成了(A)和谐交融的独特文化形象。
17、【单选题】XX的城市绿化历来为人所赞扬,又处于江南人文荟萃之地,所以将(B)作为城市形象定位。
每个城市都会有自己的自然与人文特色,也都可以提炼出独具一格的城市形象。
18、【单选题】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不能仅限于恢复旧观、简单展示,必须结合(D )。
19、【单选题】历史文脉是城市时间与空间发展成果的沿续,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影响着城市物质与精神的发展模式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是城市(D)的重要组成部分。
20、【单选题】每个城市都要研究自己的文脉资源,特色与要素,优势与劣势,利用才有基础,(D)才有方向,才能做出自己独树一帜的文化产业,做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拳头产品。
21、【单选题】城市的创新能力决定于(A )。
22、【单选题】(C)的去留取决于城市的宜居程度和发展空间,包括生态环境、生活负担、社会秩序、人际关系等。
23、【单选题】城市既是文化发展的产物,又成为(C)的外在环境。
24、【单选题】长期生活在一座城市中,人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固然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而人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产品,又会对城市形成反哺。
城市(B)就在城市与人的相互作用中日积月累,丰富繁荣。
25、【单选题】六朝时期XX的文化成就辉煌。
如科学家(A)推算出圆周率,是当时的最高水平,至今在数学史上仍被称为“祖率”。
26、【单选题】六朝XX产生了多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著作。
如中国第一部文艺理论专著《文心雕龙》,第一部诗文总集(B )。
27、【单选题】六朝XX在书画艺术上也有很高成就,出现了“书圣”(A )、“画圣”顾恺之这样影响深远的名家。
28、【单选题】XX自建城以来就有远行贸易的传统,东X建都后更有船队出海远航,北至辽东半岛,南至东南亚。
大陆和(A)的联系,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就在东X时期。
29、【单选题】因为XX城市文化是多层面、多中心的(C),所以形成了包容宽厚的城市氛围,善于接纳外来成分,吸收外来营养,在交汇融合中丰富自己。
30、【单选题】明清时期XX形成两大支柱产业,一个是(A)织造,属于手工业;一个是科举服务行业,属于第三产业。
31、【单选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XX旅游业极度萎缩。
外宾到XX旅游往往只安排半天行程,看“一大一中一小”:XX长江大桥,(D),小红花艺术团演出。
32、【单选题】许多历史文化景观在经过维护后,可以作为旅游景点开放,成为文化旅游业的重要资源。
如的(A )、XX的秦兵马俑、XX的龙门石窟、XX的明孝陵。
33、【单选题】无论自然景观区还是人文景观区,都不宜插入影响风貌的大体量新建筑。
XX 钟山风景区现在尝试利用景区内原有小体量建筑,采取(B )方式,营造与大环境互补的软性休闲空间,可以有效提高旅游的舒适度。
34、【单选题】XX明代都城城墙,周长超过(A)公里,被誉为“世界第一大城”。
35、【单选题】历史文化资源利用,有的可以维持原功能,而(c)也是常见的做法。
36、【单选题】XX颐和公馆,将26幢民国公馆置换维修,作为民国生活体验区,一方面致力营造民国生活氛围,一方面始终保持较高的社会开放度,将公共资源还给社会。
这一做法得到社会认同,2014年荣获(A)。
37、【单选题】XX颐和公馆利用馆区内文物建筑创设展览馆,如利用抗日名将薛岳故居建成(D)。
38、【单选题】颐和公馆以所办展览馆为基础,进一步延伸到产业,如以(B )展览馆为基础,与XX知名旗袍品牌合作,形成强强联合。
39、【单选题】XX高淳国际慢城是乡村资源功能置换的X例。
它位于游子山国家森林公园东麓,包含六个村庄,人口二万,覆盖面积80平方公里,核心区50平方公里,观光道路48公里。
2010年由国际慢城联盟组织授予(C )称号,是中国第一个国际慢城,2012年被评为中国最佳休闲胜地,2015年获中国人居环境X例奖。
40、【单选题】国际慢城有严格的评选标准:人口五万以下的村镇,(A),反噪音,绿化好,绿色能源,绿色经济,传统手工方式作业,无快餐,无大型超市等,共54项规定。
41、【单选题】对于体量较小的文化资源,可以用区域整合的方式加以利用。
如XX石头城遗址一带分布着几十个较小的人文景观,长期难以形成旅游热点,现在市里规划建设(A )遗址公园,使区域内文化资源得以整合利用。
42、【单选题】工业遗产的利用,常常是被辟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实质上仍然是功能置换。
其实最理想的是继承基础上的文化(C ),是基于既有文脉的创意产品和创新技术。
43、【单选题】XX十竹斋在明代晚期发明的饾版拱花技艺,是中国雕版印刷技艺的高峰,也是世界上最早的(D )技艺。
44、【多选题】不惜代价追求GDP的城市发展状态,导致了()方面的自然生态恶化。
正确答案:ABC45、【多选题】历史文化遗产从“障碍”到资源的认知变化,是一个相当长的、逐渐提升的过程。
这一变化的发生有()等方面的因素。
正确答案:ABCD46、【多选题】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
正确答案:ABCD47、【多选题】城市发展应该坚持()的宗旨,建设绿色、共享的宜居城市。
正确答案:AB48、【多选题】最近几年,从宏观经济面上看,中央三令五申,强调(),文化产业的地位显得更为重要。
正确答案:ABC49、【多选题】(),都属于文化资源保护的X畴。
正确答案:ABCD50、【多选题】XX的重要历史文化景观,有()以及明故宫遗址、瞻园、甘家大院、颐和路公馆区等。
正确答案:ABCD51、【多选题】近年以来,()等文化资源的保护,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
正确答案:ABCD52、【多选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相对较好,但也有一些因原有生态环境急剧变化而面临消亡的,如:()。
正确答案:ABD53、【多选题】数千年发展中演化而成的乡村生态,()都十分可贵。
然而因为房地产开发的诱惑,一度遭遇危机,现在仍难抑制某些地方政府的毁村冲动。
正确答案:AB54、【多选题】文化资源保护的要求不断提升,从文物本体保护,发展到注意文物所处环境氛围的保存,明确提出历史街区、历史城区的()。
正确答案:ABC55、【多选题】文化资源保护,在城乡总体规划和各层级规划中都应有所体现,如(),层层落实。
正确答案:ABCD56、【多选题】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
正确答案:ABC57、【多选题】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要研究当下发展现状,思考与解决面临的文化问题,以()激活生命力,有机融入现代功能,成为当代生活要素。
正确答案:ABC58、【多选题】在物质的历史文化资源之外,也要看到精神资源。
()都有助于提高市民文化素质,提升社会文化品位,增强城市凝聚力。
正确答案:ABC 59、【多选题】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鲁迅和X振铎先生筹划复刻了()。
正确答案:BC60、【判断题】XX西湖与XX玄武湖同样面临淤塞时,苏东坡和王安石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其中苏东坡的措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正确答案:对61、【判断题】房价过高会成为吸引人才的障碍,影响城市的创新能力。
正确答案:对62、【判断题】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发展的障碍。
正确答案:错63、【判断题】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许多城市不顾原有风貌特色,大拆大建,高楼林立,“千城一面”,这是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
正确答案:错64、【判断题】二十一世纪初,有专家将历史文化遗产视为城市发展的障碍,宣称要“不惜打破坛坛罐罐”,这种说法符合城市发展规律。
正确答案:错65、【判断题】一度推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倡导“农民上楼”,传统农村自然与文化生态遭受无可挽回的损失,乡愁无所寄托。
这不符合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正确答案:对66、【判断题】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正确答案:错67、【判断题】高楼林立,千城一面,从空间维度上看城市是大大升高了,但从时间维度上看则被大大压缩。
正确答案:对68、【判断题】西方国家曾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我们可以效仿。
正确答案:错69、【判断题】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大量消耗、生态环境破坏之间的矛盾是无法破解的。
正确答案:错70、【判断题】中国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最近的可持续发展定义是:既顾及当前利益、近期利益,又顾及未来利益与长远利益。
当前、近期的发展不仅不损害未来、长远的发展,而且是为其提供有利条件的发展。
正确答案:对71、【判断题】八十年代有一句宣传语:“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这样处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是正确的。
正确答案:错72、【判断题】做文化产业必须有文化资源,可以说文化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资源。
正确答案:对73、【判断题】乡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样需要深入研究。
即使在城市近郊、交通便利之处,乡村休闲旅游也应发掘、运用自然与人文资源,打造地域特色,互补共进。
正确答案:对74、【判断题】体量较小的文保单位,多有周边环境异化、成为标本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