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鼻和鼻窦的影像解剖

鼻和鼻窦的影像解剖


三、鼻及鼻窦影像检查方法
鼻的生理功能--嗅觉
嗅觉是一个复杂的化学过程。当我们闻到 一种物体的时候,这个物体的气味就会把刺激 人类鼻子的气味神经敏感元,然后它把信息传 送到神经细胞的嗅球,最后大脑的神经区域开 始处理分辨出这种气味。人类大约只能分辨出 350种不同的气味,老鼠和狗能分辨出约1000种 气味。
嗅觉的产生过程
提供上颌窦、前组筛窦和额窦的空气引流和借助于黏膜纤毛运动将窦腔内 分泌物排出。窦口鼻道复合体附近有轻微的黏膜病理改变就可以干扰黏膜 清除功能,进而干扰鼻旁窦的通风换气和引流 。
翼腭窝
位于蝶骨翼突与上颌骨之间的裂隙内, 是颞下窝向前内的延伸 前界:上颌窦后壁 后界:翼突 内界:蝶腭孔 外界:颞下窝
• 翼腭窝
鼻甲结构
上 中 下
鼻道窦口复合体
鼻道窦口复合体, 为额窦、上颌窦引流 及前中组筛窦引流 通道等结构的统称, 包括中鼻甲、钩突、 筛漏斗、前中筛窦 开口、上颌窦开口、 额隐窝、蝶筛隐窝、 半月裂孔。鼻内镜检查 和手术的重要解剖区域 ;慢性鼻炎发病机制的 关键区域;广泛开展鼻 内窥镜手术时提出的新 概念。
出生时,各组筛窦气房即已形成,但每一气房尚呈圆形,有骨 性间隔互相分开。生后第1年筛房的生长较快,彼此沟通,向外 扩展,到2岁时尤为显著,以向上扩展为主。 由于相互挤压,圆 形气房将变为各种不同形状。到7岁时,筛窦已很大,气化亦愈 广泛。到12~14岁时筛房已趋定形。
胚胎4个月时,鼻腔后上顶部即已出现蝶窦始基,但在出生 时,仍呈原始静止状态。到4岁时蝶骨鼻甲才和蝶骨融合,并被 鼻腔软骨壳的软骨包闱,其外侧部开始骨化,蝶窦始基开始气化 ,到7岁时发展加速,至12~15岁时,蝶窦即已成形,至成年后完成 发育.
额窦始发于出生时,但此时中鼻道以上部分全被初筛窦占 据,故额窦最初发育与筛气房的发育不易分辨。出生后额窦的 发育也很不一致,同一人的两侧额窦发育也常不一致。1岁时, 额窦开始从中鼻道的始基隐窝向额骨内气化,4岁以前气化较缓 慢,10岁以前额窦已有一定大小,20岁时则已达成人形态,但日 后还可继续扩展。
颅骨因有鼻窦空腔的存在,重量比实骨要轻;特别是减轻 头颅前部的重量,从而减少颈肌的张力,不仅使头部运动灵 活,且易于保持身体平衡。另外,鼻窦气流腔的存在,增加 了头颅在水中的浮力,游泳或因故处在水中时易于使头部浮 露出水面。
4、缓冲冲撞力,保护重要器官
鼻窦内充满气流,可以缓冲外来压力的冲击,使脑部和眼 眶组织免受震荡。但有人认为,必须要有大容积的空腔才能 获得缓冲压力的效果;而最大鼻窦的容积在50ml以下,故能 起到的缓冲作用是有限的。
二、鼻、鼻窦的发育
鼻腔由鼻窝(以后形成鼻囊)和原始口腔发育而来,其表面均被 覆以外胚层上皮。鼻前庭和嗅区上皮由鼻囊发生;而其余部分(呼 吸区)由原始口腔的上部分发生,其表面为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 胚胎发育可分为3个时期,即骨骼前期、软骨颅期和骨发生期。鼻 部间充质在软骨颅期凝缩形成骨性鼻囊,它是鼻发生过程中的一 个重要结构,又被分为中线区和2个侧区3部分,鼻中隔为中线区, 两侧鼻腔外侧壁和鼻窦属侧区。
鼻和鼻窦的影像解剖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医学影像科 邵喜攀
2019.06.11
一、鼻窦的生理学功能
鼻窦又称鼻旁窦、副鼻窦。鼻窦的生理学作用如下:
1、增加呼吸区黏膜面积,促进对吸入气流的加温加湿作用
人类鼻窦黏膜是鼻腔呼吸区黏膜的延续,黏膜面积增大,可 促进对吸入气流的温度和湿度的调节作用。上颌窦窦腔内的压力 随呼吸而变化,但慢于呼吸时相0、2s。鼻腔通畅时压力变化甚 小,平静呼吸时仅有±4mmH2O的压力变动,但在运动时其变化可 达17~20mmH2O;平常窦腔内的气体交换既轻微又缓慢,除保持鼻 窦自身的正常状态的需要外,对于吸入气流的温度和湿度实难发 挥调节作用。
2、对声音的共鸣作用
鼻窦为一共鸣器,与琴弦末端装置的空心木匣相似,对喉部 发出的声音可起共鸣作用,使其悦耳。但在鼻窦病变或鼻窦手术 的患者并不引起声音改变。某些动物的共鸣作用与鼻窦窦腔大小 亦无密切关系;如家猫和狮子的窦腔虽小,但发声洪亮;兔子和 长颈鹿的鼻窦虽大,发声却较低沉。
鼻窦的生理学功能
3、减轻头颅重量、增加头部在水中的浮力
后组 筛窦 开口 -上 鼻道
蝶窦 开口 蝶筛 隐窝
额窦开 口于 中鼻 道
鼻泪管—眼泪的排出
涂布在眼表的泪膜是不断更新的 ,我们每一次眨眼都会有一层新的泪 膜涂在眼球表面,代谢掉的泪膜会通 过泪小点到泪小管再到泪总管至泪囊 ,最后从鼻泪管进入鼻腔。所以,我 们在哭泣的时候,会有大量的泪液进 入鼻腔,从而表现出“一把鼻涕一把 泪”。
出生时所有的鼻窦均巳发生,但形态都很小,以后随年龄的增 长而变化,到青春期后才完成最后的发育。
胚胎期发育最早的鼻窦为上颌窦,先在中鼻甲下的鼻侧壁黏膜 出现小凹陷点,不久上颌内组织被吸收并形成空洞,两者均逐渐扩 大,直至相遇而沟通成为上颌窦。亦有认为中鼻甲下的小凹后来 变成一沟,此沟即上颌窦的始基,在胚胎期上颌窦始基较小,待6~7 岁时,始发育到一定大小,到恒牙出全后,发育已接近完成。
眼眶

眶 下

颞下窝 翼上颌裂 翼腭窝 蝶腭孔 鼻腔


后圆

海绵窦、中颅窝
•内有:蝶腭神经节、V上颌支、颌内A分支
•五孔开口:圆孔、翼管;咽管、蝶腭孔;翼 腭管
鼻窦的开口
根据其解剖部位和窦 口位置,将鼻窦分为 前后两组,前组鼻窦 包括上颌窦、前组筛 窦和额窦,均开口于 中鼻道;后组鼻窦包 括后组筛窦和蝶窦, 前者开口于上鼻道, 后者开口于蝶筛隐窝 。
鼻窦的生理学功能
5、保温绝热作用 鼻窦如同一绝缘体,既可防止热的散失,又可隔绝热
对重要组织的不利影响。如上颌窦可防鼻腔热量的散失 ,其他鼻窦可防眶内组织及颅内脑组织不受鼻内温度的 影响。因颅脑组织大部与鼻窦存在一定距离,故其隔热 效应是十分有限的。 6、增强防御功能
近来发现,健康人鼻窦黏膜上皮中存在大量的NO,NO 在宿主鼻黏膜防御功能中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且 可能有上调纤毛功能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