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断句复习句中停顿

文言文断句复习句中停顿

文言文停顿复习学习要求:
1熟读停顿一遍。

2尝试独立完成停顿,订正错误的地方。

3记住一些常见的停顿划分方法。

桃花源记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2、短文两篇
陋室铭朗读节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爱莲说朗读节奏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近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4、大道之行也的朗读节奏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爱莲说朗读节奏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近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4、大道之行也的朗读节奏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
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课外文言文断句方法
一、依句子结构成分来划分。

(这是最常见的方法)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可以分析句子成分结构,并判断构成句子的词或短语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从而把握句子的停顿处。

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文语序基本相同,即主语在前,谓语、宾语在后,修饰语—般在中心词前。

先找出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往往会句意自见。

再依据以下规律来划分:
1、主谓间停顿。

如“孤/不度德量力”。

2、谓宾(动宾或动补)间停顿。

如“攻/大泽乡”、“受任/于败军之际”。

3、句首状语后停顿。

如“时/先主屯新野”。

4、后置语之前停顿。

如“祭/以尉首”。

二、依修辞手法来划分。

这主要是针对句间停顿的而言,抓住一些修辞的特点来划分。

1、顶真:用顶真修辞的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

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

例如: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2、排比:利用排比句式结构相同的特点来断句。

如: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

3、对偶:利用对偶句式整齐的特点来断句。

如“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4、反复:指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故可以利用反复修辞的特点来帮助断句。

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三、依标志性词语来划分。

1、看虚词。

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代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他们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常见的有:
①表对话的词。

如“曰”、“云”、“言”,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

两人对话,一般在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等而把主语省略。

2、看实词。

在文言文断句中,有时找出名词与代词也有利于帮助我们断句。

①专用名词。

文言文中的一些文史知识,包括人物的名、字、号、谥号、年号、地名、官名、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朝代名、文体名称等,都应是一个整体,不能随意分开,了解这些知识对文言文的断句会有所帮助。

如:“侍中/侍郎/郭攸之”、“出师/表”、“虞山/王毅/叔远甫/刻”,这里的“侍
中”、“侍郎”都是官职名;“表”是古代文体的名称。

“虞山”是地名,“王毅叔远甫”是姓、名、字。

②代词。

代词在文句中常作主语或宾语,能找出这些词,也有利于确定我们断句的位置。

它们包括:
(1)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相当于今天的“我”。

第二人称代词: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