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艾萨炉和奥斯麦特炉比较

艾萨炉和奥斯麦特炉比较

艾萨炉和奥斯麦特炉比较
艾萨炉和奥斯麦特炉的结构基本上是一样的,由炉壳、炉衬、炉底、炉墙、炉顶、喷枪、喷枪夹持架及升降装置、加料装置、上升烟道以及产品放出口等组成。

(1)炉壳。

炉壳是一个直立的圆筒,由钢板焊接而成,上部钢板厚约25mm,熔池部分钢板厚约40mm,熔池部分还有--个钢结构加强框架。

炉身上部向一边偏出一个角度,以便让开中心喷枪,设置烟气出口。

(2)炉衬。

炉衬全部用直接结合镁铬砖砌筑。

(3)炉底。

炉底可以是平底,向放出口倾斜约2%;也可以是反拱形炉底,同样也要向放出口倾斜约2%。

炉底总厚度约1200mm,一般分为三层。

上面的工作层一般厚460mm,采用带凹槽的异形砖砌筑;工作层下面是一层约300imn厚的镁铬质捣打料层;最下面是优质黏土砖砲层。

黏土砖砲层分为两层,下层是厚为115mm侧砲层,上层是厚为300mm立砲层。

(4)炉墙。

炉墙的工作条件非常恶劣,下部受强烈搅动的熔体侵蚀、冲刷,上部受喷溅熔渣的侵蚀和高温烟气的冲刷;其中,又在液面的波动范围内,即距炉底1000-2000mm的范围内损坏尤其严重。

早期的炉衬寿命比较短,只有0.5a左右,随着操作技术的改进,目前的炉子寿命已超过10a。

新设计的炉子都增加了炉墙的冷却设施,炉墙寿命可达到1.5〜2a。

(5)炉顶。

炉顶的形式可以是倾斜的(如奥斯麦特炉),也可以是水平的(如艾萨炉)。

斜炉顶的烟气流动比较畅通。

在炉盖上要布置喷枪孔、加料孔、烘炉烧嘴孔、烟道孔等,所以结构比较复杂,工作条件恶劣,因此炉盖的结构和寿命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炉盖的结构之一是采用钢板水套,水套下面焊上锚固件,用镁铬质捣打料捣制耐火衬里;另一种结构是铜水套炉盖,内表面靠生产时自然喷溅黏上的一层结渣保护。

(6)喷枪。

奥斯麦特炉与艾萨炉熔炼工艺的基础是直立式浸没于熔渣池中的一个垂直喷枪,称为赛洛喷枪。

两种炉型的喷枪构造基本相同。

喷枪直立于顶部吹炉的上方,在吹炼过程中用升降、固定装置对其进行升降和更换等作业。

喷枪头部插入渣层内,是最容易损坏的部位,长度一般为800~2000mm,外套管多用不锈钢制造。

喷枪头部的寿命为5~7d,更换喷枪很容易,把损坏的喷枪用吊车吊出来,把已准备好的换上,大约需40min。

换下来的损坏喷枪只需切下头部,焊上新的就可以再用。

(7)喷枪升降机。

艾萨炉是竖式炉,炉体比较高,所以喷枪比较长,一般为13~16m。

这样就需要一个行程很大的喷枪升降机。

喷枪固定在一个滑架上,与管路连接。

滑架的各种管接头分别用金属软管与车间供油、供风管道相接。

喷枪头部插入渣层的深度,根据喷吹气体压力变化由计算机自动调节。

(8)上升烟道。

上升烟道设计的要点一是保证烟气通畅,二是尽量防止黏结堵塞,而且确保发生黏结后容易清理。

烟道的结构形式有倾斜式和垂直式。

烟道内衬耐火材料,目的是使进入烟道的熔渣可自流回到炉内。

倾斜式烟道黏结严重,而且不易清理。

垂直式烟道是余热锅炉受热面的一部分,这种形式的烟道内壁温度低、烟尘易黏结,但黏结层易脱落,好清理。

顶吹沉没溶炼(艾萨法与奥斯麦特法)
顶吹沉没熔炼早先的称呼为赛洛熔炼(Sirosmelt)。

后来,发明了弗洛伊德本人主持的公司称此法为奥斯麦特熔炼(Ausmelt),另一执照拥有者芒特艾萨公司则称艾萨法(ISA)。

炉型与氧气自热炉相同,均为圆桶形钢制外壳、内衬耐火材料的固定式反应器。

喷枪结构简单,喷入空气的同时就冷却了喷枪外管壁,使熔渣固结于上形成保护层,使之可以浸没入熔体,加强搅拌。

炉料也是由炉顶加入,过程与诺兰达相似,属沉没式喷吹熔炼。

不能用工业纯氧,对自然程度低的米料可采用当地量最廉价的燃料补充供能。

顶吹沉没熔炼炉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熔炼设备,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

目前的应用除铜以外还有锡还原熔炼、锌渣烟化、铅冶炼、贵金属阳极泥处理、熔融还原炼铁以及垃圾焚烧等。

目前使用该法生产铜冶炼厂有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塞浦路斯阿曼克斯公司的迈阿密冶炼厂等。

我国自20世纪90提代中后期连续引进了几条顶吹沉没熔炼生产线,应用于不同的金属冶炼系统。

中条山冶炼厂已引进奥斯麦特炼铜技术建成投产;云南铜业股份公司技术在云南锡业公司得到进一步改进发展;云南冶金集团总公司组合开发的ISA-YMG炼铅新工艺即将投入工业生产。

最近,铜陵有色金属公司也决定引进顶沉没熔炼技术原有密闭鼓风炉熔炼系统。

资料显示,至目前,应用与铜冶炼的顶吹沉没熔炼炉已超过10台,铜硫(含铜)生产能力已达150万t以上。

云南铜业股份公司艾萨熔炼的操作参数和指标见表1。

表1 云南铜业股份公司艾萨熔炼的操作参数和指标
①自2002年5月15日至2004年10月15日。

根据炉衬腐蚀情况预计炉寿可达31个月以;
②由于废热发电系统尚未投产,蒸汽利用率仅23.29%。

发电投产后粗铜工艺能耗(标煤)还可降低124kg/t(粗铜);
③该厂硫利用率原为87.05%(2001年)。

第一台用于镍熔炼的奥斯麦特炉试生产成功
2009-11-23 16:18 来源:我的钢铁试用手机平台资讯监督
2009年11月12日凌晨2点,中国有色集团出资企业中国十五冶金建设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十五冶)承建的世界第二台、国内第一台用于镍熔炼的奥斯麦特炉——吉林吉恩镍业股份有限公司15千吨/年镍系列产品技改项目熔炼主工艺设备奥斯麦特炉产出第一炉低冰镍,并经沉降电炉和转炉产出第一包高冰镍,标志着整个工程的所有工艺全部打通。

2007年初,中国十五冶中标吉恩镍业股份有限公司15千吨/年镍系列产品技改项目后,先后承建了该项目精矿、干燥、配料、制粒、奥斯麦特主熔炼及电炉和转炉工艺等30多个子项的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产值超过2亿元。

奥斯麦特(AUSMLT)工艺为引进澳大利亚技术,整个工艺的优点在于节能环保,而且冶炼能力强,中国十五冶先后承建了国内多台运用于铜冶炼工艺的奥斯麦特炉制造和安装,在吉恩镍业公司运用于镍熔炼的奥斯麦特炉在国内尚属首次。

该奥斯麦特炉由底部格栅梁、炉壳本体、上部喷枪提升小车及附属结构组成,不含耐火材料重达200余吨。

施工期间,中国十五冶员工远离公司总部,在东北地区零下20℃的严寒环境下,克服重重困难,精心组织施工。

由于镍熔炼炉体温度超过1400℃,这对炉体的性能要求比铜冶炼更高,为保证炉体的施工质量,尤其是焊接质量,十五冶施工人员在施工前认真研讨施工专项方案,明确炉体制作安装质量控制点及超低温焊接施工保护措施。

施工过程中,由于该技术是首次运用在镍熔炼领域,中国十五冶借鉴近年来曾制作安装江铜贵冶30万吨铜冶炼闪速炉、赤峰金剑10万吨铜业奥斯麦特炉等工业炉壳体的施工经验,并多次与澳大利亚专家沟通,认真查阅外文图纸,适时调整制定先进合理的炉体制作工艺和安装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严把质量关,确保炉体制作安装质量顺利通过了外方专家的验收,最终实现了国内第一台用于镍熔炼的奥斯麦特炉系统从单体试车、联动试车到投料试生产顺利实现的总体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