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三章 鱼类的生命周期与早期发育-1
第三章 鱼类的生命周期与早期发育-1
渡阶段。幼鱼期和未成熟期没有明显的界限。
早期生活史阶段
指从受精卵开始,经过仔鱼期,存活到幼鱼期的过程。 早期生活史出现三个最重大的生活史事件: 孵化,卵膜内发育向卵膜外发育的转变;
内源性营养转转向外源性营养过渡;
仔鱼特征消失,如鳍褶、外鳃、体透明等仔鱼器官和 特征的消失,鳍条和鳞片的形成,生活习性向成鱼的 生活习性靠近,也叫变态期。 这三个事件导致鱼类形态、生态和生理剧烈地变化。
Hale Waihona Puke 1、 卵期,胚胎期精卵结合过程,即标志着卵期的开始。 仔胚发育仅限于卵膜内; 所需营养完全依靠卵黄; 通过呼吸和被捕食与环境联系;
2、 仔鱼期
仔胚脱膜孵化,膜内发育向膜外发育转变,即标志 进入仔鱼期。 口未开,尚未对外取食;
属内源性营养,依靠卵黄、油球;
生活方式从依靠亲体内部环境转 变成直接在外界环境中生活;
卵裂阶段
16细胞期
例子 石斑鱼早期形态
卵裂阶段
多细胞期
石斑鱼早期形态
桑葚期
石斑鱼早期形态
卵裂阶段
高囊胚期
石斑鱼早期形态
卵裂阶段
低囊胚期
3、原胚形成阶段
从原肠作用到胚孔关闭为止,此阶段延续时间长,变化复杂,
具体分裂过程如下:
云纹石斑鱼早期形态
原胚形成阶段
原肠早期
石斑鱼早期形态
原胚形成阶段
资源容易受破坏,但恢复快。
虾虎鱼 太湖新银鱼
2、 短周期型鱼类
可重复性成熟,寿命较短,年龄组成简单。如常见的小型鱼类。
不同种的群体结构和性成熟时间有很大差别;
数量变幅通常很大,资源较易受过渡捕捞等破坏; 资源恢复较容易。
草鱼性成熟年龄:
华南地区─3、4龄;
华东地区─4、5龄; 华北地区─6、7龄。
各鳍鳍条初步形成;
鳞片形成开始; 从仔鱼期的营浮游生活方 式转向各类群自己固有的 生活方式。
5、 幼鱼期和未成熟期
鳞片完全形成,即标志进入稚鱼期。 性腺未发育的当年生幼鱼; 体型上与成鱼完全相同,斑纹、 色泽稍有不同; 栖息地和生活习性跟成鱼相同;
生长最快的阶段
未成熟期形态上与成鱼完全相同,是幼鱼和成鱼期的过
早期发育阶段的划分和术语
卵期
早 期 生 活 史 各 阶 段 划 分
孵化
卵黄囊期
卵黄吸收
弯曲前期
脊索弯曲
仔鱼期
弯曲期
弯曲完成
弯曲后期
鳞片形成, 变态开始
稚鱼期
6、 成鱼期和衰老期
自性腺初次成熟开始,标志进入成鱼期。 每年在一定的季节繁殖; 自然死亡率降低,捕捞压力增大; 性机能衰退,体长接近渐进值,体长生长缓慢或几乎 停止,为衰老期,没有明确的界限。
3、 仔鱼后期
卵黄囊即将消耗完,开始对外取食,依靠外源性营 养,即标志进入仔鱼后期。 营养全来自外界,; 与环境关系变化的转折点; 外形特征和内部结构为一
生中变化最激烈的时期;
营浮游型生活方式。
4、 稚鱼期
外形特征和内部结构发育基本完成,鳍条完全形成, 鳞片开始形成,即标志进入稚鱼期。 仔鱼特征消失;
素。
3、成鱼期-繁殖
性成熟时期;
生物体的能量主要保障性腺的发育和成熟;
积累贮备物质为繁殖做准备,包括生殖洄游和生殖活动; 鱼体的生长几乎停止。
银鱼性腺发育 a, II期卵巢;
b, III期卵巢;
c,成熟卵巢; d,成熟精巢。
4、衰老期-死亡
衰老─指鱼的正常代谢过程受到破坏,绝大部分饵料用来 维持生命而不是生长和繁殖。 消化和吸收能力下降;
1、卵黄囊期 2、弯曲前期 3、弯曲期
4、弯曲后期
1、卵黄囊期
从孵出包含卵黄到卵黄吸收尽并开始外源性营养阶段。
刚孵出,卵黄囊发达,色素稀少,口闭合,消化系
统未发育,眼无色素,仔鱼仰浮于水面;
卵黄囊耗尽,黑色速增加,口部初开,肠管明显, 背鳍褶、腹鳍褶、尾鳍褶连成一片,脊索明显,游 泳能力增强,偶尔窜动;
3、长周期型鱼类
重复产卵次数多,寿命长,年龄结构复杂。如大、中型 肉食性鱼类。 资源量变动平缓,变动幅度不大,; 资源受到破坏后恢复较缓慢。
大黄鱼:
雌雄寿命分别为30、27龄; 年龄由十几个世代组成;
开始性成熟年龄为1至5龄。
内
1 2 3
容
鱼类生命周期及其时相划分 鱼类的早期发育
鱼卵、仔鱼、稚鱼的形态及鉴别要点
原肠中期
石斑鱼早期形态
原胚形成阶段
原肠晚期
石斑鱼早期形态
原胚形成阶段
胚孔形成期
石斑鱼早期形态
原胚形成阶段
胚孔封闭期
4、胚胎(器官)形成阶段
从视囊形成到心脏开始跳动,具体分裂过程如下:
云纹石斑鱼早期形态
器官形成阶段
视囊形成期
石斑鱼早期形态
器官形成阶段
听囊形成期
石斑鱼早期形态
器官形成阶段
心脏形成期
衰老期
胚胎发育期
3. 成鱼期
4. 衰老期
成鱼期
幼鱼期
1、胚胎发育期-出生和发育
从受精卵经过孵化到形态和功能基本成熟之间的这个阶段,
包括胚胎期和仔鱼期。
卵细胞的数量和质量由种类和环境条件决定; 呼吸、饥饿和被捕食是造成卵期、仔鱼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形态、生理等结构发育很快,不同发育阶段短时间内完成; 死亡率很高,在自然条件下不到1%个体能存活。受精卵孵
第一节鱼类生命周期及其时相划分
① ②
鱼类生命周期的定义 鱼类生命周期的时相划分
③
鱼类生命史类型
第三节 鱼类生命史类型
1 单周期型鱼类
2 短周期型鱼类
3 长周期型鱼类
1、 单周期型鱼类
年满一周龄便性成熟,终生只繁殖一次,产后即死亡,种群
只由一个年龄级组成。
生殖群体由补充群体组成,补充量决定生殖群体和种群数量; 种群数量变动剧烈,变动幅度大;
其后代数量和质量下降,不能每年参加生殖活动;
食性和摄食场跟其他个体不同; 衰老的开始年龄随种类、生态环境、个体变化。
鱼类生命周期及其时相划分
① ②
鱼类生命周期的定义 鱼类生命周期的时相划分
③
鱼类生命史类型
二、 鱼类的生命周期及其时相划分
依发育性质与特征通常划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时相: 1 卵期,胚胎期(egg stage, embryo stage) 2 仔鱼期(larval stage) 3 仔鱼后期(post-larval stage) 4 稚鱼期(juvenile stage) 5 幼鱼期(young stage) 6 未成熟期(immature stage) 7 成熟期(mature stage)
5
卵期
孵化
鱼 类 的 早 期 发 育
卵黄囊期
卵黄吸收
弯曲前期
脊索弯曲
仔鱼期
弯曲期
弯曲完成
弯曲后期
鳞片形成, 变态开始
稚鱼期
一、卵期、胚胎发育期
1、受精卵阶段
2、卵裂阶段
3、原胚形成阶段 4、胚胎形成阶段,器官形成 5、孵化阶段,出膜
1、受精卵阶段
受精卵由卵膜、原生质和卵黄三部分组成;
类型:
浮性卵─形状较小,色泽透明,浮在水面上,随波逐流漂浮发育; 沉(粘)性卵─形状较大,沉在水底部各基质上发育;
鱼类生命史类型
一 、 鱼类生命周期的定义
(一)定义
鱼类的生命周期指鱼类个体从受精卵发育到成鱼,直至衰老
的整个一生的生命过程,又称为生活史或个体发育。 特点: • 结构和功能有简单到复杂 ,是鱼类逐步适应环境的过程; • 不同种类发育过程不同; • 不同生态类型(种群)发育过程不同。
鱼类生命周期分为四个 时期: 1. 胚胎发育、仔鱼期 2. 幼鱼时期
鲮的早期形态
初孵仔鱼
3天仔鱼-卵黄囊耗尽
2、弯曲前期
从卵黄耗尽到脊索弯曲。口部明显,眼黑,消化道进一步加
粗,肌节呈“<”,尾鳍原基和背鳍原基出现,鳔为一室期, 仔鱼转为波状平游。
鲮早期形态
5天
3、弯曲期
从脊索弯曲到各鳍鳍条形成。此期发育最剧烈。
脊索向上弯曲; 鳔二室,消化道进一步发育变复杂;
腹鳍形成期
4、弯曲后期
从各鳍鳍条形成到鳞片开始形成,骨胳进一步骨化,眼睛进
一步发育,可在微弱光中视物;消化道分化呈胃、肠道;皮
肤呼吸转为鳃呼吸等,发育更完善。此阶段较短,界限不是 很明确,应为变态期,仔鱼期向稚鱼期的过渡。
三、稚(幼)鱼期
鳞片发育完全。鳍条、侧线等发育完全,体色、斑纹、身体 各部分比例等外形特点以及栖息习性等均和成鱼一致。自然 死亡率下降。
浮游生活型转向中层、底层生活,食性、行为跟着改变。
鲮早期形态
稚(幼)鱼,底层鱼类
35天
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理论及其在养殖中的意义 1、以鱼卵和仔鱼为研究对象,了解有关胚胎发育 和仔鱼的形态、分类及其生长和死亡生理、生态习 性等。 2、研究鱼卵、仔鱼作为捕食者、被捕食者以及评 价污染作用的指标,对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 3、为选育优良的鱼卵和仔鱼服务。 4、鱼卵、仔鱼的存活量决定补充群体数量,是预 测补充量和种群数量的必须资料。
三 鱼卵、仔鱼、稚鱼的形态及其鉴别要点
(三)鱼类形态发育研究方法 1 人工授精法 2 动态研究法 3 静态研究法
渔业资源生物学(第三讲)
鱼类的生命周期和早期发育
黄艳飞 2017.03.31
内
1 2 3
容
鱼类生命周期及其时相划分 鱼类的早期发育
鱼卵、仔鱼、稚鱼的形态及鉴别要点
5
鱼类生命周期及其时相划分
①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