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胃癌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分析

胃癌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分析


43篇文献的中医辨 证以 脏腑 辨证 和气 血阴 阳辨 证为 主, 但辨证所分类型没 有完全 一致的。而 且大部 分文 献采
中医药学刊
2006年第 24卷
用的辨证标准未注明出 处, 只有 4篇 明确提 出参考 标准的
出处, 然参考标准也 各不相同。 文献中的辨证, 对患者的 观察多 采用 固定的 证型。而
在 1266例胃癌中, 构成 比位 于 前 6 位 的依 次 为脾 虚 型、瘀毒内阻型、气血双亏 型、肝 胃不和 型、胃热伤 阴型、痰
湿凝滞型 ; 低于前 6型构成比的依次为气阴两虚型、热毒蕴 胃型; 其他由 5种少见、偶见的证型 72例, 故不能作 为一般 证型进行比较, 见表 3。
表 3 证型构成比
2次
22 例
1次
表 2 证型频次
证型名称
文章提到频次
频次
构成比
1
脾虚
44
2
瘀毒内阻
29
3
肝胃不和
24
4
气血双亏
20
5
胃热伤阴19ຫໍສະໝຸດ 6痰湿凝滞14
7
气阴两虚
7
8
热毒蕴胃
6
9
湿热中阻
2
10
寒热错杂
2
11
肝肾阴虚
2
12
肝郁脾虚
2
13
阴虚气结
1
14
血虚
1
25. 4 16. 8 13. 9 11. 5 11. 0
摘 要: 目 的: 探讨胃癌中医辨证分 型的客 观规律。 方法: 统计分 析 10年 来胃 癌中医 治疗 涉及到 证型 的文
献。结果: 明确提出胃癌辨证分型 的有 43篇, 共 1266例, 在报道的频次和例数上都较统一地认为脾 虚型、瘀毒内
阻型、肝胃不和 型、气血双亏型、胃热伤阴型、痰湿凝滞型是胃癌的常见证型。


收稿日期: 2005- 10 - 01
大学学报, 1997, 21( 3 ): 184 [ 2] 毛德西. 从 阳微阴弦 谈冠心 病的证治轨范 [ J] . 河 南中医,
1997, 17( 1 ) : 5
作者简介: 陶丽 ( 1979 - ), 女, 浙江杭州人, 硕士 研究生, 研究方 向:
[ 3] 赵莉莉. 从益气升阳化痰祛瘀法治疗冠心病辨识 [ J] . 中医药
导致肝气横逆犯胃、肝胃不和, 痰湿凝结、痰气凝滞, 气机不
畅、瘀毒内阻。脾胃虚弱与气滞、痰凝、瘀毒互为因果, 恶性 循环, 造成疾病恶化。胃 属燥, 为阳 土, 喜润 恶燥。因 病理
产物久郁生热、伤阴, 或结合 不同人 的体质, 可出 现胃 热伤
阴。脾胃 为后天之本, 脾 虚气血 生化乏 源, 或无以 统血, 病 中
证型
例数
构成比 (% )
1 2 3 4 5 6 7 8 9 合计
脾虚 瘀毒内阻 气血双亏 肝胃不和 胃热伤阴 痰湿凝滞 气阴两虚 热毒蕴胃 其它
329 263 139 132 120 111
57 43 72 1266
26. 0 20. 8 11. 0 10. 4
9. 5 8. 8 4. 5 3. 4 5. 6 100
疾病是在发展的, 且手术、化疗等常规治疗措施对机体产生
较大影响。辨证本身要求揭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时刻本
质的病理变化, 是一 个动态 的观念。 因此采用 固定 的证型
肿瘤学。
学刊, 2001, 19 ( 2) : 137
第 4期
陶 丽等: 胃癌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分析
虚内热、津枯血燥归 为胃热伤阴; 脾胃气虚、脾胃虚弱、脾气
虚弱、气虚、脾虚、脾 失统血归 为脾胃 气虚。 不同 证型按
其所述的辨证要点, 实质 相同或相 似, 归为一 型。如: 脾胃
气虚、脾胃虚寒、脾肾阳虚是为脾虚证虚寒程度逐步递进的
关键词: 胃 癌; 辨证分型; 文献分析
中图分类号: R2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 5276( 2006) 04- 0684- 03
胃癌是常见的恶 性肿瘤 之一。虽然 半个世 纪以 来, 其 发病率与死亡率在一些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大城市中有所下 降, 但仍是 国内 最常 见的 四大 恶性 肿瘤 之一 [ 1、2] 。几 十年 来, 通过辨证论治, 中医药 在改善 病人症 状与体 质、延长生 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控制 癌肿等 方面取 得了良 好的 疗效。 有关中医胃癌辨证论治 的报道 众多, 但对胃 癌中医 证型的 论述、分型方法、分型依据等不统一。为了进一步探讨胃癌 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规 律, 本文就 近十年来 对胃癌 中医治 疗涉及到证型的文献作了整理、比较和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 1 材料 检索 1994 年 5月 2004年 12月公开 发表在 国内各种医学期刊上的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全文 文献, 检索词为 胃癌 及二 次检索 词 辨 证 或 中 医药治 疗 或 中 西医治疗 , 剔除有关 胃癌癌前 病变、单药单方治 疗多种癌症 (包 括胃 癌 )、个 案报道, 剩 余明 确提 出胃 癌辨 证分型的 43篇 [3~ 45]。其中包括 文献种 类 31 种, 作 者所在
3讨 论
通过对 43篇文献分析, 可以看出 在报道的频次和例数
上都较统一地认为脾虚 型、瘀 毒内阻 型、肝 胃不和 型、气血
双亏型、胃热伤阴型、痰湿凝滞型是胃癌的常见证 型。 1978
年全国第一届胃癌学术会议北京市胃癌协作组制定了脾胃
虚寒型、瘀毒内 阻型、肝 胃不 和 型、气血 双亏 型、胃 热伤 阴
灵活配伍, 酌情变化, 方能取得理想的疗效。

二诊: 服药后, 胸闷痛减轻, 仍头晕 、乏力, 舌 质淡黯, 苔 参考文献:

白略腻, 脉沉细涩, 上方去元胡, 加郁金 15g, 6剂, 水煎服。
[ 1] 孙晋营. 从 金匮 要略 探 讨冠心 病的证 治 [ J ]. 山东中 医药
684
三诊: 服上方后 , 胸闷痛 未作, 体 力明显 好转, 舌 质淡,
累、情绪变化而出 现心 前区 闷痛, 持 续约 3~ 5m in, 向 左肩 苔白, 脉沉细, 继服上方 6剂。 服药后 经丸 药调理 20 日诸
臂放射, 自行含服硝 酸甘油 可缓解, 平时 常服消 心痛、小剂 症皆愈, 精神转佳。
量阿斯匹林、地奥心血康等维 持。于当 年 10月因突发心前
按 本案病者胸闷痛, 结合 舌、脉 诊为 气虚血 瘀、兼夹
4结 语 阳微阴弦 揭示了冠心病的病机为 本虚标 实 , 由此
提出温阳益气, 化痰祛 瘀是治 疗冠心 病的主 要治则。 在临
丹参各 20g, 黄 芪 30g, 茯 苓、炒 白 术、厚 朴 各 15g, 生 龙骨 床实践中, 要抓住病机, 辨清虚实之轻重, 标实本虚之主 次,

30g, 元胡 10g, 甘草 15g, 6剂, 水煎服。
8. 1 4. 0 3. 5 1. 2 1. 2 1. 2 1. 2 0. 5 0. 5
2结 果 文章中提到的前 6位依次 为脾 虚型, 共 提到 44次, 占
25. 4% ; 瘀毒内阻型, 共提到 29次, 占 16. 8% ; 肝胃不和型, 共提到 24次, 占 13。 9% ; 气血 双 亏 型, 共 提到 20 次, 占 11. 5% ; 胃热伤阴型, 共提到 19次, 占 11. 0% ; 痰湿凝滞型, 共提到 14次, 占 8. 1% , 见表 2。
3型, 统一归为脾虚型; 湿热瘀毒、寒凝血瘀, 由于致 瘀的因
素不同有寒热的偏向, 但同为 瘀证一同归于瘀毒内阻; 痰湿
凝结、痰气凝滞, 描述上有所区别: 前者为胸脘痞满, 恶心欲
吐, 呕吐痰涎, 口淡无味, 纳呆食少, 舌苔白腻而厚, 脉弦滑;
后者为进食不 畅, 甚至 反食 夹有 多量 黏液, 胸 脘 胀闷 或隐
区剧痛就诊, 经某 医院 诊 为 急性 下 壁心 梗 经住 院 予扩 痰浊。药 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以通阳蠲痹、化痰祛瘀, 加
冠、抗凝等治疗, 病情好 转出院, 未给 予溶 栓。此后 病情反 人参、黄芪补益心气, 丹参、川芎 活血化 瘀, 茯苓、白术 健脾
复发作, 近 1月患者 因劳累, 心前 区闷痛加 重, 自行 口服药 利湿, 枳实、厚朴理 气化痰, 甘草调和诸药。诸药相伍, 以达
虚证
气血双亏型 20次 139 例
气阴两虚型
7次
57例
肝肾阴虚型
2次
19例
血虚型
1次
瘀毒内阻型 26次 253 例
瘀证
湿热瘀毒型
2次
10例
寒凝血瘀型
1次
痰湿证 实证
痰湿凝结型 痰气凝滞型
10次 4次
55 例 56例
热毒蕴胃型
6次
43例
湿热中阻型
2次
25例
肝胃不和型 24次 132 例
虚实杂杂证
肝郁脾虚型 阴虚气结型
物未见明显缓 解, 遂 来诊。 症见: 胸 闷 痛, 伴头 晕、气 短乏 治疗目的。
力, 四肢不温, 舌质黯, 边有 瘀斑, 苔白 腻, 脉沉细 涩。心电 图检查: 陈旧性下壁 心梗、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中医诊 断: 胸痹 (气虚血瘀兼痰浊 ), 治宜 温阳益 气, 化 痰祛瘀。处 方: 白参 15g, 瓜蒌 30g, 薤白 15g, 半夏 10g, 枳实 15g, 川芎、
型、痰湿凝滞 型六 型分 类方 案。本 结果 与 方案 大致 相 近。
上述统计结果可以反映出 胃癌邪 实是其 客观存 在, 而 脾虚
则贯穿疾病的始终。脾虚是胃癌发生、发展的基础, 而且随
着疾病的进展, 脾虚的 程度也 在不断 地递进。早 期为 脾气
虚, 脾的运化、升清、主统 血的功 能失常。 渐渐脾 气虚 损发
地包括 18个省、市、自治区, 涉及研究单位属于省市 级研究 单位者为 35篇, 县区级单位 8篇。 1. 2 方法 43篇文献中胃癌证型分类数不一, 最少的分 2 型, 最多的分 7型; 不同的证型名称多 达 66种, 其中 独立证 型 61种, 兼夹证型 5 种。 5 种兼 夹证 型为: 气虚 夹湿 热瘀 型, 气阴两虚夹 湿热 瘀型, 肝 胃 不和、气 血双 亏 型, 脾胃 虚 寒、气血双亏型, 瘀毒内阻、气血双亏型。将 61种独 立证型 按异名同类及主症、次症、苔、脉 的描述 进行 归纳。具 体如 下: 将笼统的证型 提法如 虚证、实证、虚实 夹杂删 除。 不同名称, 但实质为 同一种 证型归为 一型。 如: 气 血双 亏、 气血两虚、气血亏虚统 一归为 气血双 亏; 瘀 毒内阻、瘀 血内 阻、气滞血瘀、胃络瘀血、瘀血停滞统一归为瘀毒内阻; 湿热 中阻、脾胃湿热统一归 为湿热 中阻; 脾胃虚 寒、脾 阳虚 统一 归为脾胃 虚寒。肝 胃不和、肝胃气滞、脾胃不和、脾胃气 滞、 肝气犯胃 归为肝胃不和等; 脾虚气滞、脾虚肝郁归为肝郁脾 虚; 胃热伤阴、阴虚胃热、胃阴不足、胃津不足、胃阴亏虚、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