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PPT优秀课件6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PPT优秀课件6
读书态度:(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知之为 知之,不知为不知。(3)学而不厌。
读书方法:(1)默而识之。(2)读书有三到,谓心 到,眼到,口到。
第一课初时读 课 文
(三)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 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 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 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 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第一课时
孔子 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 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的创始人。
聪敏
以……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喜好
向地位、学问不 如自己的人请教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天资聪敏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 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是
同“智”,智慧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满足
教诲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zhì,记住
倦怠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 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思考探究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体会?
这三句话都选自《论语》,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入 手,告诉我们学习时要谦虚、好学,不能不懂装懂,同时 在学习上要不满足。
第一课初时读 课 文
(二)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 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三到之中, 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朱熹 南宋著名的理学
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 家、诗人。儒学集大成者, 世尊称为朱子。
朱熹的代表作品有诗作《春日》《观书有感》、 著有《四书章句集注》。本文出自《训学斋规》。
25 古人谈读书
五年级上册
我会认
chǐ zhì yǐ
qǐ
耻识矣岂
多音字
zhì (博闻强识)
识 shí (认识)(识别)
例:这位学者博闻强识( zhì ),对事物 往往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认识( shí )。
我会写
chǐ
huì
wèi
耻诲谓
sònɡ
qǐ
hénɡ
诵岂恒
kuī
jiē
quē
窥皆缺
第一课初时读 课 文
要紧,重要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 矣,眼口岂不到乎?
了
难道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既然已经到了, 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思考探究
1.这段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这段话指出了读书的方法,告诉我们读书时要专心一 致,一定要做到心眼口三者合一,其中,心到是最重要的。
2.前两篇短文中,哪些句子谈的是读书态度?哪些句 子谈的是读书方法?
曾经 说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 眼到、口到。
我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那就 是心到、眼到、口到。
这里(书本)
那么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 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 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也
随意
心思不在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思想 要是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那一定不能 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会长久。
就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 像 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
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
自我
满足 观,看 全,都
……的人
有见识就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 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
河伯观海
河伯是黄河之神,掌管着这里的一切。有一 年秋天,许许多多的大川小河都按时一齐注入了 黄河。黄河开始涨水,原来很窄的河面,一下子 变得宽阔起来。日夜东流的黄河水,浊浪滔滔、 水汽翻腾。于是,河伯开始得意起来,认为天下 的美景都集中在自己这里。
(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 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 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 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 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 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是儒家的经典著要有志, 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见识
恒心
读书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 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志向
总体说
见识
恒心
绝对,一定
下等,劣等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有志向则不甘心自己成为下等;
孙敬,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 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 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 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 瞌睡。他怕影响自己读书学习,就想出了 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 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地绑在房 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 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扯痛,马 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坐井观天
坐井观天,成语,指青蛙坐在井里看天。 用来比喻和讽刺眼界狭窄或学识肤浅之人。出 自唐代诗人韩愈的《原道》:“坐井而观天, 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说一说:河伯观海和坐井观天这两 个典故说明了什么道理?
是从反面进行说明,突出强调了一个人要有 “识”的重要性。有见识就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 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否则,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
——[清]曾国藩
曾国藩 中国近代政治家、 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与 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 “晚清四大名臣”,是我国近 代化建设的开拓者之一。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 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 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 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 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 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一定,绝对
一天,他忽然心血来潮,打算去别处走一走,顺便 炫耀一下自己。去哪里呢?向西要逆水而行,河伯才不 愿费这个力气呢,干脆,顺流东下吧,又快又好还不费 劲。于是,河伯就懒洋洋地浮在黄河的水面上。他怕晒, 把身子埋到水里,水面上只露出个小脑袋,脸向着东方, 眯着两眼看着两岸的美景,一路顺水漂下,一直来到北 海。河伯睁开双眼一看,只见海水浩浩荡荡,四面八方 都看不到尽头。见此情景,河伯感到自己和大海相比, 真是既渺小又自大,心里非常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