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5古人谈读书(课件)

25古人谈读书(课件)

顾炎武读破万卷书
同学们,你 们 还 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
事?谁来给我们讲孙一敬苏讲秦悬梁?刺股古人车不胤勤学仅不辍喜欢读书 欧,阳修借又阅典把籍 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度写下来,
供后世参考。今天,我们就学习《古人谈读
书》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学习
的。
宋濂深夜苦读
张曜拜妻为师
25 古人谈读书
再读文章,说一说你受到什么启发?
以后学习遇到 困难,我不能 再轻易说我不 会,要去思考 解决办法!
我知道了要想 成功,既要既 要有志向,又 要有见识,还 要有毅力!
想一想:“读书有三到”和“读书三有”各点 明了读书需要哪几种态度?重点各是什么?
心到 眼到 口到
心到最 重要
志向 见识
缺一不
恒心 可
黄大河海
井 蛙 窥 天
联系前面,说一说:河伯观海和坐井 观天这两个典故说明了什么道理?
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 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 足,否则,这都是没有 见识的人。
理解词语
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现在常用的意 义是长东西折
成两截
决然,绝对
你知道吗?
我们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国家。在漫长的岁月里,有些词 语的意思发生了变化。可能以前
名人读书故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是周恩来在少年时 代立下的宏伟志向,表现了为国家和民族而奋 斗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中华之崛起而 读书”就是要博览群书,全面发展,求真务实, 勇于创新,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的高素质人才,努力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为 富国强民而不懈努力。
朗读指导
古文中,“盖” 在句首,后面一 般需要断句。
理解词语
读书人
志向
句首语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
气词, 不翻译
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见识
恒心



绝 顶


句子翻译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 三要有恒。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 要有恒心。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 三要有恒。
拓展延伸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读 书 三 有
自由朗读第三部分: 1.用“ ”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并试着 翻译文章大意。 2.曾国藩告诉我们读书需要注意什么?重 点是什么?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 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 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 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 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 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 者缺一不可。
chǐ
huì wèi sòng qǐ
耻 诲 谓诵岂
héng kuī jiē quē
恒 窥皆 缺
生字归类
耻 诲 谓 诵 岂 恒窥 皆 缺
左右 结构
上下 结构
加一加:耳+止=耻 比+白=皆
识字方法
岂 谜语识字: 山中卧龙出, 犹若金铠飞。


易写错
不要封口
巧记:自己背山。
kuī “穴”不要写成“宀”。
媪(ǎo):老太太 铁杵(chǔ):铁棒
你能说一说自己有恒心办成事情的 经历吗?
理解词语
此三者缺一不可。
代指上文说 的几件事
者,用在一、二、三 这样的数词前,指代 前面出现的事物
理解词语
此三者缺一不可。
这三者(志向、见识、恒心)缺一不可。
总结:作者认为读书人读书需要什 么?用原文回答。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 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孔子 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著 名的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的创始 人。
《论语》 儒家学派的经典著
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 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 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 及其弟子言行。与《孟子》 《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朱熹 南宋著名的理
河伯观海
黄河波涛汹涌,浩瀚澎湃,河伯(黄河之 神)觉得天下的至美都在他一身,再也没有比 他更加气势雄浑的了。他乘势东游,要去跟大 海一较高低。河伯一路东进,卷着滔滔大浪冲 进渤海。啊?这是个什么所在?他竭力向东瞭 望,只见海天一片,茫茫无际,不知有几千里 那么辽远。自己一路叫嚣着、张狂着,多么不 可一世;可是看看大海呢,那么平静安详,却 不知比自己深邃宽广多少倍!
学习态度
求实
理解词语
满足
倦怠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zhì,记住
教诲
句子翻译 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 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教的态度
勤奋
说一说:通过阅读这段文章,你得到了哪 些收获呢?
我们在学习上,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请 教问题要不耻下问。对于不明白的问题, 懂就是懂,不要不同装懂。学习要把知识 牢记于心,不能自满。
背诵指导(课后第一题)
背诵这三篇文章,要先掌握每篇 文章的内容,然后提取或归纳关键词, 最后依照关键词有条理地背诵。
结构梳理
论语

人 谈
读书有三到


读书三要
谦虚 求实 勤奋
心到 眼到 口到
志向 见识 恒心
学要 习有 态良 度好

主题概括
这三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 就是在学习上要有良好的 学习态度 ,只有态 度端正,才能学有所成。
作者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遵循这三点 不甘为下流 不敢以一得自足 断无不成之事
不遵循这三点 甘为下流
河伯观海,井蛙窥天 有不成之事
作者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如果我们 遵循这三点,那么会达到高尚、博学、成功 的境界;如果做不到这三点,则一事无成。 最后作者进行总结,告诉我们,读书的时候 这三者缺一不可,点明这三点的重要性。
学家、思想家、哲学 家、教育家、诗人。 世称朱子,是孔子、 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 扬儒学的大师。
曾国藩 我国近代政治
家、战略家、理学家、文 学家。与李鸿章、左宗棠、 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 臣”。是我国近代化建设 的开拓者之一。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认
chǐ
不耻下问

心既到矣

眼口岂不到乎
我会写
最重要的是哪一方面?原因是什 么?(用原文回答)
心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
三 到
眼到
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 漫浪诵读,决不能记,
记亦不能久。
口到
通过 “读书有三到”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读书有三到,也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其 中心到是最重要的,说明我们再读书学习的 时候不仅要仔细看、认真读,更重要的是要 用心去学习,把学习态度放到第一位。
论语
互动课堂
自由朗读第一部分: 1.用“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 试着翻译文章大意。 2.想一想:这三句话,告诉了我们哪方 面的道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 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朗读指导
古文中,“而” 前面一般是需 要断句的。
理解词语

窥探
学富五车
识字游戏
不耻下问 敏而好学 默而识之
余尝谓
井蛙窥天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说一说本文由几部分构成,请 给后两部分各起一个小标题。
三部分
《读书有三到》 《读书三要》
这三段文章都是关于 读书学习 的。
以下三个人物,按朝代先后排名,正 确的顺序是( B )。
A.孔子 曾国藩 朱熹 B.孔子 朱熹 曾国藩 C.曾国藩 孔子 朱熹
常用的意思变得不常用了,而不
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常用的意思变得常用了。比如本
课中的“急”“断”,再比如:
走,我们现在的常用的意思是步
行,在过去指的是“跑”。
句子翻译
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有恒心就绝对没有成不了的事情。
铁杵成针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 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白怪而 问之,媪曰:“欲做针。”白曰:“铁 杵成针,得乎?”曰:“但需工深!” 太白感其意,还而终业。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既然
专心 一意
随便 也
一定
句子翻译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 仔细;心眼既不专一, 却只漫浪诵读,决不 能记,记亦不能久。
心不在课本上,那么眼睛 就不会看仔细,思想要是 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 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 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理解词语
要紧
现在常用的意义 是急躁,急促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 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朗读指导
古文中“亦”“岂” 前面一般是需要断 句的。
理解词语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
谓心到、眼到、口到。
曾经
句子翻译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 到、眼到、口到。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那就是心 到、眼到、口到。
理解词语
那么 这里(书本)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 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 能记,记亦不能久。
理解词语
就 像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
自我 满足
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 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