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套路运动的发展研究1.1 问题提出中华武术以五千年文明史的华夏文化为根基,以蕴涵深刻的东方哲学思想为内核,以精妙绝伦的技艺为外型堪称为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而得以源远流长。
武术运动包括技击和套路两种运动形式,所谓“武术套路”是以踢、打、摔、拿、击、劈、刺等技击动作为基本素材,遵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规律,按照一定布局把数个带有攻防含义的动作组合起来,并在首尾加上起势和收势,使之成为首尾相应,动作成套的固定形势的运动,被称为“武术套路运动”。
武术套路运动是具有攻防特点,又具有健身意义的一项体育运动。
本文通过对武术套路发展的回顾,分析武术套路的发展趋势,方向以及进入奥运会最具可行性。
1.2 文献综述1.3 宋丽丹等认为:“最为重要的是传统武术套路对传统文化的依附与融摄这个主要因素,它使传统武术套路把每一个寄居处的特质融进其中,而不断发展完善。
传统武术套路的起源与形成就是以上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杨新等认为:“随着武术套路新规则的不断成熟,以能反映武术运动员高深技艺水平的“竞艺性”的竞技武术套路将成为21世纪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主流。
”[2]刘永田认为:“竞技武术套路对中国武术美的传承和发展让它有条件走进市场,而竞技武术套路的独特竞技性又使其具有很大的市场价值。
所以,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趋势就是走向市场与国际接轨。
”[3]汪金安认为:“现代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重点即对“绵”的编织加工,对“花”的精雕细琢,处理好“绵”与“花”的关系,使套路中的技击特点、文化特色、难美表现性等按一定比例协调发展,将是竞技武术套路发展永恒的主题。
”[4]邱丕相等认为:“武术套路商业化发展必须要注意观众心理,尤其是审美心理的研究,如何创造动人的直觉形象是套路商业化发展的中心问题。
”[5]肖红征等认为:“竞技武术套路改革和创新,使技术动作规格质量高,跳跃动作难度大,动作演练技巧美,动作创编构思新,可以简称为高、难、美、新的发展方向。
这是继承武术技术精华、突出技击本质特征的结果。
”[6]关铁云等认为:“竞技武术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世界,如何应对形式和发展的需要,研究竞技武术技术现状极其发展趋势,是21世纪现代武术发展的客观要求。
”[7 ]2 研究方法2.1 文献资料法通过万方数据库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与文章。
2.2 归纳法通过对资料的阅读、研究,对文章的归纳总结,然后结合资料完成文章的写3 结果与分析3.1 从历史发展角度看武术套路的发展3.1.1 原始社会时期武术套路的萌芽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是武术套路运动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土壤。
在原始社会时期,当战争胜利后或劳动休息时,人们往往会把战斗和狩猎致胜的技术以“舞”的形式表演一翻以示威武和荣耀,用这种舞的形式抒发自己的心里感受和表演技击方法。
经过漫长的岁月,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这种没有程式的技击逐渐变成了有程式和表现主题的“武舞”。
从而逐渐成为战斗技能或专门供人欣赏,迎合人身心娱乐需要的活动。
套路运动除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外还具有较强的健身价值,它的健身价值和欣赏价值一样,从套路的萌芽之日起被人们所认识了。
因此,正是人们健身和艺术欣赏的需要,才使得其产生和发展。
3.1.2 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武术套路迅速发展社会发展是武术套路发展的根本动因。
武舞源于人与兽斗和人与人斗,它最初是狩猎或战争场面的再现。
但随着原始战争的发展武舞逐渐成了部落军事训练的内容,成了为战争做准备的主要形式,到了奴隶社会时期,剧烈的军事斗争不仅促使武舞由简单到复杂向多样化发展,而且促进了攻防格斗技术的提高和发展,历史上凡出现一种武器,必然产生这种武器的使用方法,如枪的刺扎、斧的劈砸、刀的劈砍等都是在战斗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积累和发展起来的。
拳术是练武的基础,在《诗经.小雅.巧言》的历史典籍中出现了最早的拳字,说明在当时已经有了拳术的套路。
封建社会是武术集大成的发展时期,特别是到了古代文化高度发展的唐代,由于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交流频繁,为各种艺术的昌盛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唐代武则天长安二年,旨推出现了武举制度,开创了以武入仕的道路。
用考试的办法选拔武男人才,这种制度对武术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杜甫在《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行》里对剑舞曾经做过这样的描述:“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田地为之低昂......”我们当然可以认为这和社会物质生产水平及人们审美观的发展有关。
到了明清时期流派林立,不同风格的拳术,器械都有了空前的发展。
拳术有长拳、猴拳、六步拳、又有三十六合锁、八闪翻......棍术有山东长竿手、紫薇山棍、少林棍等,枪术有犁花枪、沙家枪、马家枪、娥眉枪等,其他形式的器械也都不同程度的得到了发展,刀术有单刀、双刀、藤牌刀并且多以套路的形式出现。
3.1.3 新中国成立后武术套路的发展武术套路是技击动作经人们改造,组织提炼后加入其他艺术内容串联编排而成的武术套路运动能至今不衰,是与冷兵器还未退出历史舞台前, 就开始脱离直接的军事斗争而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所分不开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产越加丰富,套路内容和各种演练技巧就越加多样,从而出现了木兰拳、鸭形拳等这样很少有实战技击意义的观赏和健身拳术,在《吴越春秋》中越女精辟地阐述了剑术中动与静、攻与守、虚与实、内与外、呼与吸等矛盾的辩论关系。
这种用阴阳古代哲学的朴素的辨证论来结实剑理的思想,对以后套路的演练风格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过政府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十分重视,武术是我过历史悠久而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之一。
因此,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诞生时就成立了武术处,专门负责武术的继承和发展工作。
其中一个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武术纳入到竞技体育的殿堂,使武术能够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和文化生活,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挥更大的作用。
1953年在天津举行了首次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武术作为主要表演内容,迈出了进入竞赛领域的第一步,以此为标志现代武术竞赛开始诞生。
1957年原国家体委将武术列为正式竞赛项目。
为武术竞赛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958年原国家体委制定了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并于1959年颁布实施。
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设有武术比赛,引起各省、市、区体委的重视,相继组建了武术运动队,为武术竞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竞赛制度逐步完善,1999年举行的全国武术对练精英大奖赛,将赛场搬上舞台,是武术套路走向市场的首次尝试,经过改革开放后一段时期的飞速发展,套路竞赛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
历经50年的持续发展,竞技武术套路逐步形成了由全运会武术套路比赛,全国武术套路团体赛,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和全国青少年武术套路冠军赛等赛事组成的稳定,完善的竞赛体系。
3.2 武术套路的蓬勃发展趋势3.2.1 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发展趋势改革开放以前,特殊的国际环境使我国被排斥,隔绝于国际竞技体育大家庭之外,新中国的武术运动在封闭的环境中探索前进,伴随着改革开放,1982年第一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提出了国际化发展战略。
1985年在西安举行了第一届国际武术邀请赛,1987年在日本横滨举行的第一届亚洲武术锦标赛,标志着武术竞赛在亚洲扎下了根基。
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上,武术套路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这是武术竞赛在亚洲首先扎下了根基。
1991年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在北京举行,套路和散手携手走上世界武术竞技赛场。
1998年第十三届亚运会散手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1999年六月国际奥委会承认了国际武联,这为武术成为奥运项目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02年第一届散打世界杯在上海举行,开创了采用商业运做手段举办单项国际武术赛事的先例。
2001年七月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获得成功,古老的东方文化所孕育的现代竞技武术面临着与西方体育文化的象征—奥林匹克运动的融会。
3.2.2 武术套路运动的健身性发展武术套路在当前我国开展的全民健身运动中,将得到进一步发展,由于武术套路的民族性,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
有关部门不时改编推行诸如“简化太极拳” 、“竞技太极拳”的武术套路。
民间又不断推陈出新诸如木兰拳、木兰剑等。
武术套路不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民众,其实中国人民千百年的习武实践和多年的科学研究都说明武术由于注重内外兼修,对身体有着多方面的良好影响,经常锻炼能收到壮内强外的效果。
如长拳类套路,其动作包括屈伸、回环、平衡、跳跃、翻腾、跌扑等人体各部位和各器官都积极参与运动。
因此,系统地进行武术锻炼,可改善人体各中枢间的协调关系,增强人的体能,达到有效的健身作用。
又如太极拳,因注重调吸运气和意识引导动作,可加强抑制过程,改善神经均衡性,所以对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和调节人体内环境平衡均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
3.2.3 武术套路运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发展武术套路运动在学校体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武术运动中强意志强体质的功能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适应不同年龄,体质状况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所需场地器材简单,因此,它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随着教育、体育改革的深化,学校体育的功能已从单一功能发展到多功能,主要有健身,增强体质的功能;教育的功能;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美育的功能;娱乐的功能等。
武术套路运动正符合其功能要求。
从小学到大学,武术都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武术套路本身的特性吸引着学生的兴趣,所以更容易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大纲要求。
武术套路运动的易于学习特性更能适应学校体育教学的需要,同时武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意义深远,武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重礼仪、讲道德的优秀传统。
“习武以德为先”,说明武术练习历来十分重视武德教育,尚武崇德的精神可以培养青少年尊师重道、讲礼守信、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等良好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尤其是中小学学生,他们的身体正处在迅速生长发育时期,因此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性别所具有的生理、心理特点,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体育课教学。
武术套路运动中因为其特有的教育意义以及文化内涵正是符合学校体育的教育思想,所以,武术套路运动终是学校体育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3.2.4 武术套路商业化的发展面对以市场经济为中心的改革大潮,武术如同许多体育项目一样,遇到如何转型,如何适应,如何生存的问题。
一句话,站在21世纪的门槛上,武术准备好了没有?这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有的学者提出了“商业化武术”的概念,且不论这一概念如何界定,也不谈商业化武术应如何运作,首先发展武术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现代武术事业的发展,既要讲社会效益又要讲经济效益。
只有经济效益,没有社会效益,不符合社会主义原则。
只有社会效益而无经济效益,完全依赖政府,适应不了市场经济的需要。
武术事业将会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境地,要搞商业化武术就要研究观众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