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案表格
教学
重点
认识诚信的重要性;诚信的基本要求
教学
难点
诚信的基本要求;诚信与亲情、法律、人情发生冲突时,应该怎么样处理;在个人利益与长远利息发生冲突时,应该怎么样处理。
教学
时数
一课时
组织
教学
复习
提问
复习上节课的知识:1、什么事财产权?都包含哪些范畴?
2、什么事消费权?都包含哪些范畴?
导入
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消费权的相关知识,这正是因为社会又不诚实的现象出现才需要出台法律来维护消费者的权益,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有关诚信的知识。多媒体展示美国国家博物馆的“诚信之石”的故事。教师提出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案
课题
诚信是金
授课年级
八年级上
教者
王洪春
课型
讲授新课
教具
多媒体
教法
讨论法、辩论法、事例法
教学
目标
了解诚信的内涵,认识诚信的基本要求是对人守信,对事负责,了解诚信的重要性,感受诚信是每个人立足于社会的通行证。发展观察、比较能力,为人处世与社会活动的能力,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践约守信,诚实做人。增强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为人处世态度和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大力弘扬中华民族诚信美德。
多媒体展示:海尔诚信经营张瑞敏砸冰箱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诚信的重要性。
2、诚信的重要性:为人诚实,言而有信,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也是自身道德的升华。可见,诚实守信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我们如何做一个诚信的人呢?我们继续学习诚信的基本要求。
二、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1、诚信的基本要求: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活动四:学生探究交流教材117页活动——在我们周围经常看到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
认识:(1、对“责任重于泰山”的理解: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更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之一。重承诺、守信用的人把责任看得比生命更重要。诚诚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是个人得以立足、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敷衍了事、弄虚作假,终将一事无成。
(2、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统一的,不是两回事。对人守信落实到行动上,就是一种对事负责的态度,只有对人守信才能对事负责,反过来只有对事负责,才是对人守信真正落实,而不是一句空话。
布置
作业
1、讲诚信的故事给亲人听,让他们了解诚信的重要性
2、亲身实践对人守信对事负责,并用这个准则来要求自己
板书
设计
一、言而有信一诺千金
1、诚信的含义
2、诚信的来源
3、诚信的重要性
二、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1、诚信的基本要求
2、承诺是一件严肃的事
3、做人无大事小事之分
评语:
(2)是什么品质促使他这样做的?
(3)人为什么要践约守信?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1)小男孩实现了他的承诺,是诚实守信的品质促使他这样做的。
(2)做人老实,办事老实是人们崇尚的行为准则,实实在在的做事是人得以立足,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
3、做任务大事小事之分
活动六:探究交流教材118页活动——你赞成“小节无害论”?
活动三:学生阅读教材116页“洗盘子”的故事,并思考问题:1、这个学生的经历说明了什么?
2、你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不讲诚信的人可以骗一时,但无法骗一世。一旦被人识破,就很难再审会上立足,既害人又害己。为人诚实,言而有信,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也是自身道德的升华。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诚信的含义并举了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帮助了解诚信的重要性,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诚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诚信是金,诚信无价!愿我们每个人都对人守信,对事负责做一个讲诚信的人!树立诚信意识要从每个人做起,只有自己做到了诚信,才能要求别人也这么做。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个体,每个人都以诚信要求自己,社会就会成为诚信社会。
教室简单说明什么是“小节无害论”。让学生讨论是否赞成,并说说理由。
教师总结:不赞成。因为生活本身就是由点滴滴的小时构成的,生活中每一件小事都需要我们认真面对。人的道德水平如何往往就通过小节中表现出来,诚信做人也要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我们做大事的同时也要拘小节,把做事与做人有机统一起来。所以“小节无害论”的观点是错误的,不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
•1、废石主人的决定表明了什么?
•2、你如何看待她的决定?
指导
学生
学习
新课
1、探究诚信的含义
活动一:通过老师提问的问题,学生讨论回答什么是诚信。
教师归纳:废石的主人具有诚信的品质,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诚信的重要性。我们为人处世,与人交往,都要讲究诚信。“诚”就是内诚于己,诚实无欺,诚实做人做事,实事求是;“信”就是外信于人,讲信用守信誉。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早已融入我们民族的血液中。诚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
(3、抄袭作业、考试作弊,反映出我们没有遵守诚信准则,还没有一负责人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如果总是弄虚作假、敷衍了事,长此以往会影响我们的未来发展和事业的成功。所以,这绝不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必须加以改正。
2、承诺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不要轻易许诺
活动五:探究交流117页“卖火柴的小男孩”事例,并思考下列相应问题:(1)小男孩实现其承诺了吗
多媒体展示诚信的来。
诚”是儒家的重要范畴,从辞源上讲,它产生于西周时期,但“诚”的观念,早在原始初民的宗教祭祀活动中就已产生,并逐渐由“人—神”关系发展到反映“人—德”关系;从观念上讲,它产生于原始宗教祭祀活动,是人对神的绝对崇拜的产物。随着神的地位的逐渐降低,人的力量的逐渐高涨,以及神的逐渐伦理化,“德”逐渐被认为是决定事情成败的关键,“诚”的观念遂由对神的虔诚信仰过渡到对道德的虔诚。如果说对神的虔诚是一种完全皈依于神而丧失掉自我主体性的精神状态,那么,对德的虔诚却恰恰是主体意识到了自己的道德责任,主动对自身进行道德反省的积极的心理态度。所以,“诚”的观念对象由神进到德,是人的主体性意识高涨的反应。
学生自己讨论有关诚信的成语和名言,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诚信的成语和名言,并解释举例解释成语的由来。
•一诺千金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言九鼎
•言而有信
•言必信,行必果
遵守诺言就像保卫你的荣誉一样。
活动二:多媒体展示“狼来了”的故事,并思考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回答:不讲诚信的人在社会上难以立足,既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骗人可以骗一时,但无法骗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