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湖湘文化精神

论湖湘文化精神

论湖湘文化精神
湖湘文化作为传统儒家文化的一个分支,其精神内核中蕴涵着丰富的和谐精神。

这种精神始终贯穿于湖湘文化的发展中。

无论是其历史传承、哲学思考、传统的经世致用学风,还是敢于破旧立新的革命精神,都体现了湖湘文化既遵从于传统文化的和谐内核。

又别有发展的独特风貌。

这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独特地理环境造就独特群体个性,并培育造就了独特的湖南人精神存在决定意识,不同地域的不同自然地理条件,不同地带的不同气温和降水,直接影响到水文、植被和人民生产生活,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人文环境,又影响人们习俗风情、饮食习惯、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并形成具有该地域特色的区域文化。

湖湘文化,是指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相对稳定并有传承关系的历史文化形态。

先秦、两汉时期湖南的文化应该纳入到另外一个历史文化形态———楚文化中。

屈原的诗歌艺术、马王堆的历史文物,均具有鲜明的楚文化特征。

而南北朝及唐宋以来,由于历史的变迁发展,特别是经历了宋、元、明的几次大规模的移民,使湖湘士民在人口、习俗、风尚、思想观念上均发生了重要变化,从而组合、建构出一种新的区域文化形态,我们称之为湖湘文化。

基本精神
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什么?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

“淳朴”,即敦厚雄浑、未加修饰、不受拘束的生猛活脱之性。

“重义”,即强烈的正义感和向群性。

“勇敢尚武”,即临难不惧、视死如归的精神。

二者融贯,构成了湖湘文化独特的强力特色,具有鲜明的英雄主义色彩。

也就是钱基博先生所说的:“湖南人所以为湖南,而异军突起以适风土者,一言以蔽之曰强有力而已。

”“经世致用”,即重视实践的务实精神,是实践理性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参与意识的集中体现,这一普遍性范畴一旦与英雄主义相结合,就成为—种“当今天下,舍我其谁”的“敢为天下先”的豪迈气概,给湖湘文化提供了明确的奋斗目标。

“自强不息”是“天行健”的宇宙精神的基本形态,而在湖湘文化中,则将它列为“人极”的范畴,视为文化的“极则”。

这就赋予了湖湘文化独特的哲学依据。

正是由于这点,湖湘文化具有了“独立不羁,遁世不闷”的特殊品格。

具体表现在:一是湖湘文化的政治意识极为强烈。

二是湖湘文化中的爱国主义传统尤为突出。

最早在湖湘大地奏响爱国主义乐章的是屈原。

继为贾谊。

三是湖湘文化中蕴藏着一种博采众家的开放精神与敢为天下先的独立创
新精神。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湖湘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就在于它具有博采众家的开放精神。

今天湖南人应当发掘与弘扬的湖湘文化优良传
统,包括:经世致用的传统;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并愿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主义传统;注重实干、勇于任事、自强不息、勤勉朴实的传统;重视人才培养的传统;重教育与实业发展的传统;勇于改革与开风气的传统;注重引进人才并与人合作以及勇于改过的传统。

但同时也要注意克服其不可取的一些弱点,如保守排解的地方保护主义;政治上极热与经济上极冷;重道德和政治力量而忽视经济流通与生产领域;民风强悍、性格急悍、性格急燥、脾气倔强;狂妄虚骄、自高自大、目空一切;思想偏激、易走极端;不善于包装和推销自己等等。

个性特征
湖湘文化的个性特征,主要有如下四种表述:第一种从湖湘人物的个性上,认为湖南人政治上具有以天下为已任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勇于投身政治洪流的献身精神;思想上具有上下探索、敢为人先、富于开拓与创新的意识;行动上具有脚踏实地、刻苦而劳、勇于任事的实干精神;行为准则上,刚正不阿、讲求气节、一以贯之。

第二种从湖湘学派的角度,认为湖湘文化的特点一是重视心学;二是反对佛教;三是以民族大义为重;四是“不定一门,不私不说”,具有兼容并包的博大胸怀。

第三种从湖湘文学的角度,认为湖湘文化的特点有五:一是具有以天下为已任的爱国主义精神;二是求实务实,讲究经世致用;三是追求理想;四是革故鼎新的历史观;五是具有浪漫主义情调;第四种从士习民风的角度,认为近代湖湘文化表现出二重性:既继承了古代湖湘
士风民气的基本传统,主要是勤劳、勇敢、笃实、俭朴,富于爱国心和奋斗精神,以及闭塞、倔犟的一面;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明显的变异,表现出特别强烈的爱国情怀、经世务实作风、善变趋新风貌的奋斗牺牲精神,同时也滋长了某些虚骄心理和偏激思想行为。

湖南特有的地域文化,海内外学人称之为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注重血性。

倡导“血性”的爱国教育家罗车舟重在校训中是这样说的:“血性是要‘诚’而‘愚’的”。

做人做事一切都以“血性”为准则,“非常本色,非常老实,一是一,二是二,心地光明,行为正大”,“血性是‘为他’而不是‘为己’”。

“富于牺牲的精神,见义恐后,见利恐先,能刻苦,肯负责,对公家的事,能尽心竭力去做,他人有急难时,能尽力去救助。

”由此可见,血性是一种气质,一种精神,一种品德,是刚强的浩然正气,是热血沸腾、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湖南的地气是热的,湖南人的血是热的,湖南的人气是旺的,湖南的未来是大有希望的!
价值取向
湖湘文化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的基础,形成了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突出的爱国主义传统指向以及个人对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种价
值取向也造成了湖湘文化的思维方式,即博采内外众家、广为交融、优化思维主体的开放方式。

为了应对全球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挑战,湖湘文化必须努力浸润现代人文精神,湖南人性格基因必须进行新的组合,并培养造就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孙中山先生有一句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

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当今的世界潮流是什么?发展趋势是什么?从国内环境看,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复兴的新起点,至21世纪中叶,中华民族将以更加强劲的英姿屹立于世界各民族之林。

从国际环境和未来发展趋势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正在变成名符其实的地球村,不管人类在前进的道路上会遇到什么险阻和曲折,正如季羡林所说“人类有朝一日总会共同进入太平盛世,共同进入大同之域”。

湖湘文化,作为湖南这块土地上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区域性文化,从南宋开始,在各省区中就跃居先进行列,特别是近代以来,湖湘文化更富生气和生机,在造就湖南人才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湖湘文化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优良传统,如讲入世,任人力,重躬行,通变化等等。

也不断从外来文化中吸收了新的营养,克服了封建时代士人或重实行而黜玄想,或耽于性理而忽视事功的两种倾向。

以经世致用为特征的湖湘学风,十分注重引导人们走向实政、实用、实行的经邦
济世之路,贵实践而耻空谈,主张通家国天下治安之计,通经学古而致诸用,以天下为己任,研究有用之学和社会实际问题,而不是只寄情于山水、埋头于经史、着笔于风花雪月,做到把研习经史和通晓时务结合起来。

出为良臣,处为良士,经邦济世,治军治国。

多元文化兼容并蓄、和谐相处,是湖南文化环境的一大特色。

南岳大庙之中,道教与佛教在一个庙内和谐相处;在岳麓山,山下有儒家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山中有佛教的麓山寺,山顶有道教的云麓宫,均能在一山和平共处。

但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不善经商和经营的湖南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做生意与搞革命是不一样的,不能太刚、太强、太硬,需要柔,需要刚柔相济。

湖湘文化在新的时期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湖南人的性格需要改造,需要再一次“辨同异、合中西”,需要在三湘大地再造“新民”。

应对全球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挑战,湖湘文化必须努力浸润现代人文精神,发挥远缘杂交优势。

李胜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