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堂古镇的旅游开发模式与方案简论
摘要:本文通过佛堂古镇的现状及分析,开发模式及其优点和发展导向,作进一步阐述。
关键词:佛堂古镇现状及分析开发模式及其优点
一、中国古镇建设主要开发模式现状及分析
目前,中国古镇保护与建设发展的典范根据政府的参与程度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政府主导型,即政府运用掌握的城市规划审批权力对古镇旅游开发进行宏观的管理,开发资金的投入主要依赖地方财政,但是对公共设施的投入引入相关的市场机制,对游客收取一定的费用,对具体的旅游开发项目不做具体的干预。
丽江大研古镇旅游开发属于这种模式的代表,这种模式的适合于是旅游资源丰富,知名度高且传统风貌保存良好的古镇,缺点是过度商业化导致的文化冲击,人文丧失。
二是经营权出让模式,即地方政府管辖范围内的旅游景点开发出来后,通过出让旅游开发经营权的方式,吸引投资商介入古镇旅游开发,由投资商根据自身优势,结合市场需要对外融资,继续古镇旅游开发进程,政府只在行业宏观层面上对投资商进行管理,这一模式的代表是湖州南浔镇。
这种模式的适合于旅游资源较丰富,具有较多的客源腹地但是政府缺乏足量的财政资金支撑用于古镇开发和建设的古镇,缺点同样会带来过度商业化,同时还伴随着政府主导权的丧失带来的古镇原真性的破坏。
三是政府主导的项目公司模式,政府成立相应的旅游开发项目公司,相关资产以政府财政划拨的形式注入项目公司(或者以资
产作价形式出资,拥有相应的股权),项目公司以政府组织注入的资产为抵押,向银行借款,获得的资产用于古镇旅游项目的开发,所有者拥有项目公司相应的股权,绍兴乌镇即属于这一模式。
该模式适合于旅游资源较丰富但是地理区位一般开发具有一点的难度的古镇,缺点是规划操作难度较大,市场化运作成本较高,需要政府的充分授权以保障开发的持续发展。
二、佛堂古镇开发建设的现状及分析
佛堂古镇开发从2001年开始,经过历时6年的规划论证到2008年正式启动建设,虽然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但是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的保护开发计划因为种种因素行动缓慢且效率低下,处处体现出计划经济的痕迹,与同期开发的绍兴乌镇、山东台儿庄古城相比进度明显落后,而且整个开发缺乏取舍,没有根据佛堂古镇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开发方式与方向。
原因在于:1.缺乏一套切实有效的历史城镇保护的管理机制,古镇的开发的模式和投资规模应该有一个持续的政策和长效的机制,这样可以减少人事变动带来的影响;2.古镇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公众参与度不足,如果古镇保护仅仅靠少数人的苦心运营是不够的,应该推行保护的社会化和市场化,确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管理体系、公众参与体系、监督体系和资金保障体系,加大宣传,提高全员的保护意识。
3.市场化程度不足,古镇的开发建设需要多渠道投入,筹措资金走向市场化运作是一种探索,也是趋势,要让古镇所有者、使用者都能在古镇建设中收益,变包袱为摇钱树,才能自觉自愿的加入保护古镇建设中来。
三、佛堂古镇特色开发模式及其优点
佛堂古镇的建设发展现状不应该也不可能去刻意模仿成功的案例,因此在借鉴中寻找出一条符合佛堂古镇建设及小城市培育的特色道路,综合三种模式考量,可以选用政府参股不控股的项目公司下经营权转让模式。
优势如下:1、政府对于规划具有高度的控制权,避免古镇商业化和过度开发;2、市场化下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通过社会资金控股的项目公司在经营上拥有主导权,既可以保证其开发积极性也可以保障公司所有者权益;3、这种模式不但没有给地方财政带来负担反而使地方财政大大受益;4、结合小城市培育创新投融资体制,通过bot、bt模式依靠项目公司将整个佛堂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纳入到古镇旅游开发中去,有效带动小城市的发展,保证了政府和项目公司的双赢。
四、公司运作开发重点导向
(一)佛堂老街。
老街的开发模板是杭州的河坊街,但是要比河坊街更加突出地方特色和年代特色,因为义乌的国际商贸城已经能够满足游客对现代商品的所有需求。
河坊街的商铺较为复杂,传统和现代兼而有之,而佛堂老街的商铺基本上看不出现代气息,力求仿古,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更具吸引力。
对于其开发要力求恢复其清末民初甚至清朝时期的原貌。
对古建筑进行立面维修的同时,还应将诸如电线等现代化设施进行适当的隐藏,而路灯设计成灯笼的形式,以追求最纯粹的古色古香。
另外要对临街店铺进行甄选,重点经营传统商品(老街店铺现在多杂货店,成衣店,缺乏特色),
例如红糖、南枣、火腿、酥饼、木工器具、东河肉饼等等,这些商品已经存在了几百年,同时也是古时佛堂或是义乌闻名的特产,所有各店铺均突出“古”和“商业”,让游客仿佛置身于几百年前的闹市街头。
在商家的经营方式上,尽可能向古法靠拢,即用一些木质招牌,活着一些旗幡来吸引游客注意力,而在计算商品价格时,使用算盘等传统工具,商家身着长衫等古服饰,进一步浓郁整个老街的古商业氛围。
同时尽最大可能性地开发旅游产品如古佛堂曾经发行过的锡币、邮票等
(二)双林风景区。
双林风景区涵盖的景点主要有双林寺和云黄寺两座古寺。
根据其特色,双林风景区开发为“以佛教溯源为特色,文化休憩为内容的风景游赏区”,根据双林寺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开发佛教元素为重点,高调定位为“佛教溯源必经之地”,充分利用双林寺的历史文化高度来宣扬。
在寺内,每周定时僧众集体诵经念佛,让游客可以目睹过程。
中午提供斋食,供游客享用,让游客能亲身体验古寺生活。
寺中得道僧人定期设坛讲法,一方面是对佛法的颂扬,另一方面,也能吸引大量游客定期前来,对于游客自身,不但是佛教的体验,也是文化的洗礼。
在每年的十月十在寺中举办双林文化讲坛,邀请国内(国外)对佛教有深入研究的学者,以及其他寺庙的得道高僧,还有媒体,进行直播或转播式的文化讲坛活动,一方面可以互相探讨佛法,对佛教这一传统宗教更好地沿承,而对于云黄寺附近可在山顶平台上设置一些小摊点以出售纪念品。
另外,可在附近的山上开辟一些野外烧烤点,让游客能够自助烧烤,
也可开设一些农家乐饭店,让游客品尝到地道的农家菜。
(三)以十月十民俗文化节为代表的商业文化及佛堂的饮食文化。
提高传统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基本途径之一就是“文化兴旅”。
作为佛堂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十月十民俗文化已通过文化节的形式被重点保护,但作为旅游开发的项目,文化节的形式还远远不够,通过划分商业步行街,重现当年市日时的拨浪鼓、鸡毛换糖、特色小吃等的情景,这些传承下来的文化积淀的展示,让各路游客成为集市最好的顾客,并在过程中体验佛堂特有的商业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