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整理复习》教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整理复习》教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整理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下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整理复习。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意义、计算方法、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复习的。

通过本节课的整理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型面积和周长的相关知识,学会对这部分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方法,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学生能牢固掌握周长和面积的意义、计算方法、计量单位及进率,能熟练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2、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索的过程中,经历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学会简单的整理知识的方法,进一步体会这两种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简单的归纳概括分析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让学生在经历运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知识灵活解决问题,学会整
理知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面积和周长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体会方法整理的必要性。

【课前准备】
学生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相关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分类整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领回顾
1、谈话:同学们为迎接六一儿童节的到来,老师所在的学校
举行了庆六一书画作品展(播放课件,学生赏析)想不想欣赏一下?感觉怎样?
2、体会周长和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老师把其中的一幅画带到教室同学们看,装裱这样的一幅画要用去多长的木条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我们前面学习的什么知识?同意吗?
提问:装裱时给这幅画装上了同样大小的玻璃,用掉了多大的玻璃呢?会用到我们前面学习的什么知识?
3、揭示课题:
谈话:看来要解决这些生活中的问题就要用到周长和面积的知识,(板书:周长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进行整理复习。

板书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导入新课,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素材的选取都源于现实生活,让学生体会周长和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提升学生生活问题数学化的素养,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梳理归网,主体内化
(一)回顾知识,自主梳理。

谈话:同学们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了分类整理,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老师提几个小小要求:1、在交流过程中可以把原来整理的知识继续补充,,2、把你认为圈一圈、画一画,最后选出你们小组最优秀的一份进行全班交流。

各小组交流
(二)交流展示,引导构建。

1、小组派代表上讲台前交流。

预设1:文字整理刚才这个同学用文字记录了知识点,像这种整理方法你能给他起个名字吗?叫什么?起的好不好?
预设2:树形图这个同学整理的方法和前面一个同学的方法一样吗?这种方法像小树分出树杈一样像这种整理方法叫做树形图。

还有不同的整理方法吗?
预设3:表格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整理的?
谈话:刚才同学们用了三种不同的方法来整理周长和面积的知识
同学们仔细比较这三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
2、引导学生用列表法梳理周长和面积的相关知识
谈话:既然同学们都喜欢这种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用列表法进行整理周长和面积的相关知识。

(1)梳理周长和面积的意义。

①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个大表格,今天我们主要整理的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哪两部分的知识?(周长,面积)
②接着考虑我们要从几个方面整理周长和面积的知识(说哪点哪)
预设:什么叫长方形(哦这是从意义上来整理的?)
③谈话:下面我们先来看意义
提问:谁能说一说什么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点一周的长)什么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点图形面的大小)
④老师这里有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谁能上来描出长方形的周长谁能描出正方形的面积?
指的对吗?周长指。

面积指。

看来同学们对周长和面积的意义掌握的不错
到上面来指一指
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周长和面积的意义掌握的不错
(2)梳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下面我们来看计算方法
①谁还记得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下面那两个条件?(长和
宽)怎样求周长?(出长方形)怎样求面积?(点)
②那么谁还记得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条件?(边长)怎样求周长(点正方形)怎样求面积(点)
③小结:看来计算方法也掌握了,那么刚才这幅画木条有多长?需要多大的玻璃你能帮老师算一下吗?
谁来算?
预设:不知道条件
老师告诉你边长是4分米谁来算木条的长度?这实际上求出了正方形的什么?
需要多大玻璃呢?
这又是求出正方形的什么?
现在老师有一个发现:边长是四分米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相等你认为这个发现怎么样?为什么?
(3)下面我们来看计量单位
①周长要用到什么单位?(长度单位?你都学过那些长度单位?点(出示)我们先来看前面几个常用的长度单位进率是多少?米和千米还是吗?
小结:看来除了米和千米的进率是1000 ,其余每两个相邻单位的进率是10
②再来看面积
面积单位有哪些呢?谁能按顺序把你学过的面积单位说一说
我们先来看着几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习了这么多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在实际生活中你们会合理使用吗?出示小法官
结:看来同学们都会选择合适的单位,现在同学们看,刚才我们用列表法将零乱、无序的知识整理的更清晰,便于我们比较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

以后同学们复习其他知识也可以用列表法。

【设计意图整理与复习不是简单的知识再现,应该加深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本环节注重引导学生经历复习的过程,学会复习的方法,在头脑中形成知识串,促进学生的后续发展。

在梳理单位环节加上一个小练习,进一步巩固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综合应用,整体提高
(一)基本练习
(二)综合练习
从长18厘米,宽10厘米的正方形纸片中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你能算一算剩下纸片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吗?
全班交流
(三)拓展练习
美术小组的同学用2根同样长的彩条对大小都是36平方分米的画进行装饰,结果第一幅画用彩条正好围了一圈,另一幅画却不够围一圈。

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组合作解答
全班交流
得出结论: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周长不一定相等长和宽差距越大周长越长。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不仅是知识面的结合,更是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要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内化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因此,在练习题的设计上特意选择了生活中有针对性,典型性,开放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做到举一反三,是学生通过综合应用进一步巩固认知结构,并做到面向全体,整体提高。


四、课堂总结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说给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全班交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