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重识清照_浅析_李清照研究论文选_
重识清照_浅析_李清照研究论文选_
关键词 : 李清照 ;创作风格 ;闺秀风格 ;社会内容 中图分类号 : I207. 2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8—3898 (2009) 05—0025—02
“风往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 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武陵春 》是 李清照所有作品中笔者最喜欢的 。于是笔者怀着走 进清照内 心 世 界 的 目 的 拜 读 了《李 清 照 研 究 论 文 选 》一书 ,读后果然感到受益匪浅 。
综观我国古典文学 ,一些闺妇思人的作品大都 是男作者假托女子口吻写出的 。无论辞藻如何华 丽 ,那种女子独有的细腻愁思是男子所难以模仿的 。 因当时独特社会政治和战乱的影响 ,南渡后 ,在战火 中奔走 、求生 ,致使清照依照亲身经历抒发出来的离 愁别绪真实而动人 ,那份凄清苦闷 、思念故国的情感 反映出当时一定的社会意义 。“花自飘零水自流 。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 却上心头 。”(《一剪梅 》)书中的 (下转第 103页 )
(三 )树立正确的协作观 高校学生工作目标是派生而来的 ,它服务并服 从于培养目标 。团结协作是高校学生工作实现管理 目标的根本保证 。高校职能部门应树立正确的协作 观 ,是遵循教育影响一致性原则的需要 。这一原则
要求学校 、家庭 、社会各个方面的教育协同一致 ,高 校内部更应该形成最优化的育人环境 ,形成育人合 力 。在学校里 ,教师集体 、教师个人 、学生集体等各 个层面构成了一个有机的育人环境 ,教风 、学风 、班 风 、校风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 高校学生工作也必须置身于这个育人环境当中 ,只 有将管理活动纳入建构教育合力的一个方面 、一种 手段 ,才能为师生接受 ,才能发挥其育人功效 。高校 学生工作者树立正确的协作观 ,也是高校内部改革 和发展的需要 。只有团结协作 ,求大同 ,存小异 ,才 能减少不必要的内耗 。
·103·
婚后夫妻二人虽然感情十分和谐深厚 ,但最为 金石学家的丈夫在新婚燕尔之时 ,还是太学生 ,所以 这位才情俱佳的奇女子 ,便每每经常沉浸在夫妻分 离的淡淡相思愁苦中 ,风物依旧 ,人事皆非 ,心情沉 重 。这种愁苦之情是无法排除的 ,所以有“此情无 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这句是从范仲淹 的《御街行 》:“都来此事 ,眉间心上 ,无计相回避 ”一 文中脱胎而来 。
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作品中 ,诗词从题材到内容 上 ,都是存在很大差异的 。诗在题材上比较偏重政 治主题 ,以治国兴邦 、宦海沉浮 、人民疾苦 、个人抱负 为主要内容 ,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虽然本人个体情怀 的表现 ,但这情感的实质却是当时当世社会性群体 所共有的 。而词无论在内容上 ,还是题材上 ,大多都 是以描写男女情怀 、相思离别为主 ,抒发的也大多是 作者个人的自我情感 。因此 ,笔者选择以《李清照 研究论文选 》为切入口来勾画 、分析出清照的词风 创作特点 ,可能会更加接近一个真实的清照 。
评论家们挖掘出清照的难能可贵 ,他们认为清 照的作品涉及了一般女子歌诗所绝少涉及的社会内 容 ,王朝兴替 ,党阀斗争 ,忠臣逆子等政治历史事件 与人物俱在其诗文中有所体现 。
清照是一朵婉约而又动人 ,凄清不折傲骨的黄 花 ,她词风中所蕴涵 〔1〕李清照研究论文选 : 132. 〔2〕李清照研究论文选 : 83. 〔3〕两般秋雨庵随笔. 卷三. 〔4〕云韶集. 卷十.
重识清照
———浅析《李清照研究论文选 》
赵慧研
(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辽宁 铁岭 112000)
摘 要 :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词人 ,她的词风格极具女性特色 ,多香艳清丽之作 。她一生的创作风格不是一成不变 的 ,其不同时期的特点来源于她一生不寻常的遭遇 。她是婉约派难得的艺术大师 ,她前期的创作体现了典雅 、深挚 、含蓄 、感伤的闺秀 风格 ,晚期的作品涉及了一般女子歌谱诗所绝少涉及的深刻的社会内容 。
这本书是由济南市社会科学研究所集体编写 的 ,上海古籍出版社于 1986年 12月发行 ,统一书号 为 10186. 689,全书集齐了龚克昌 、刘乃昌等批评大 家的评论 。
李清照是两宋著名的爱国女词人 ,在历史上留 有“男中李后主 ,女中李易安 ,极是当行本色 ”的佳 话 。她的词风极具女性特色 ,多香艳清丽之作 。清 照的诗词和散文作品 ,都是成就很高的 ,但真正使她 芳名流传千古的是她的词作 。
综观全书 ,她的创作风格不是一成不变的 ,其不 同时期的特点来源于她个人一生不寻常的遭遇 。
李清照是李格非之女 ,赵明诚之妻 ,出身名门世 家 ,前半生拥有琴瑟和鸣的幸福婚姻生活 ,少女时期
的作品更以闺中相思咏物为主 。充实而安逸的日子 使她成为了一个“有高尚道德情操和美好生活理想 的妇女 ”〔1〕。虽是闺秀之中 ,但她的个性却丝毫未 被束缚 ,她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在当时也是很难能可 贵的 。《点绛唇 》写出了恋爱前芳龄少女对于所心 仪男子的爱慕之情 ,她“见客入来 ”,便顾不上穿鞋 就害羞地跑掉了 ,一句“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又 把少女含情脉脉偷看男子的神态勾画出来了 。这份 初次萌动的爱情 ,真实而生动 ,很多大家都认为是清 照少女时期的代表作 ,评论家们更认为这首词表达 了李清照青春的觉醒和难以言传的心事 ,传情而富 有意境 。
(上接第 25页 ) 评论家认为清照的这类相思之词 不仅具有审美价值 ,而且还有更重要的社会意义 ,封 建士大夫要求闺中女子做到含蓄 ,而清照对离别之 情的大胆吐露正是对封建礼教的巨大冲击 。虽然王 灼在《碧鸡漫志 》里说过 :“闾巷荒淫之语 ,肆意落 笔 ,自古缙绅之家 ,能文妇女 ,未见如此无顾及也 。” 但谁又能阻挡住“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 瘦 ”(《醉花阴 》)千古流芳的呢 ? 也突出了清照善于 运用浅近清新的语言表达真挚情感的文字功底 。
清照是婉约派难得的艺术大师 ,她前期的创作 也表现出典雅 、深挚 、含蓄 、感伤的闺秀风格 。她满 腔的爱国之情使她的艺术创作也得到了升华 ,她个 人后半生亡夫 ,流亡的不幸遭遇更为她后期诗作的 诞生提供了素材 。也正是她晚年的一些流传千古的 佳作 ,使她的艺术成就达到了人生的最高峰 。她在 《题八咏楼 》中写到“千古风流八咏楼 ,江山留与后 人愁 ”,在《乌江 》中直陈“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表达了李清照对南宋 统治集团投降误国 ,苟安一隅 ,不思恢复中原的愤慨 与抨击 。而“故乡何处是 ? 忘了除非醉 。”(《菩萨 蛮 》)更直白地吐露了她对故乡的怀念 。
2009年第 5期 辽 宁 师 专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总 65期 ) JOURNAL OF L IAON ING TEACHERS COLLEGE ( SOC IAL SC IENCES ED ITION )
NO. 5 2009
General No. 65
要做好管理工作 ,不仅要具备相应的素质 ,还要 讲求工作方法和工作实效 ,为此 ,应该特别强调“有 序性 ”原则 。这是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 所谓“有 序 ”,一是管理工作要讲程序 ,绝不能越权行政 ,越 俎代疱 。二是管理运作要讲程序 ,要科学规范 ,要有 轻重缓急 ,不能“胡子眉毛一起抓 ”。因此 ,高校学 生工作者首先要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 ,明确哪里要 管 ,哪里不要管 ;哪里要严管 ,哪里要松管 。
收稿日期 : 2009 - 03 - 19 作者简介 :赵慧研 (1983 - ) ,女 ,辽宁阜新人 ,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助教 ,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学研究 。
·25·
统一起来 。 (二 )树立正确的工作观 高校学生工作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工作观 ,即
明确自己应该如何看待工作 、为什么工作和怎样去 做好工作 。高校学生工作是高校育人链条上的重要 环节之一 ,它通过协调师生关系 ,优化内部教育环 境 ,依靠和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来执行教育教学和管 理制度 ,实现自身的工作目标 ,摆正自身工作与学校 中心工作的关系 ,是高校学生工作者树立正确的工 作观的前提 。
参考文献 〔1〕胡安邦. 高校学生工作科学化探讨〔J 〕. 湘潭矿业学院学 报 , 1996 (4) : 86 - 88. 〔2〕潘秀平. 略论高校要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 〕. 菏泽 师专学报 , 1997 (03) : 60 - 62. 〔3〕林春生. 高师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微〔J 〕. 漳州 师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 1998 (02) : 97 - 100. 〔4〕蔡国春. 树立大学生管理的新理念 〔J 〕. 教育发展研究 , 1998 (08) : 55 - 58. 〔5〕王学军.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刍议〔J 〕. 学校 党建与思想教育 , 2001, (11) : 28 - 30.
评论家们对清照作品的分析深入到位 ,鞭辟入 里 。如《一剪梅 》的上片“红藕相残玉潭秋 ,轻解罗
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 楼 。”表面看来本是写景 ,评论家却品出了其中的相 思之情 ,从“红藕相残 ”玉潭生凉的秋中看出了作者 的愁闷心情 ,“一个独字 ”,写出思夫之情 ,“由于词 人感情真挚 ,语虽极淡 ,而情却深 ;浅淡的意境中 ,自 有一番深婉情致 。”〔2〕有一种“吞梅嚼雪 ,不食人间 烟火气象 。”〔3〕真是“无一字不秀雅 。”〔4〕显现出清照 的典雅古美的词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