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第二章精品PPT课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第二章精品PPT课件
1. 自省的动机和需要(以各种情境中的自 我测验和自我诊断以及他人的反馈为基 础)。
2. 自省的才干和能力(以各种作业环境中 的实际成功为基础)。
3.自省的态度和价值观(以自我与组织的价 值观之间的实际状况为基础)。
施恩教授认为:要想对职业锚提前进行 预测是很困难的,这是因为一个人的职 业锚是在不断变化的,它实际上是一个 不断探索过程所产生的动态结果。职业 锚有两个特点:一是由个人的职业经验 逐步稳定、内化下来的;二是当个人面 临多种职业选择时,职业锚是最不能放 弃的自我职业意向。
主要观点
“职业锚”是职业生涯规划领域具有“教 父”地位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的施恩教授在 1978年出版的《职业动力论》这本书中提到 的。“职业锚”是个人在工作过程中遵循着 个人需要、动机和价值观经过不断的探索, 所确定的长期职业贡献区和职业定位,是人 们选择和发展自己职业所围绕的中心。
施恩教授认为,一个人的职业锚由三部分组 成:
人格类型-职业类型匹配
现实型 物质的;实际的;安定的;喜欢具有基本技
能、有规则的具体劳动。缺乏洞察力,往往 不善与人交往 有一定程序要求的、明确的、具体的岗位职 务,运用手工工具或机器进行的操作性强的 技术工作。
研究型
分析的;独立的;内省的;慎重的;喜好 运用智力通过分析、概括、推理的定向的 科学研究与技术工作。 往往缺乏领导 能力。
激励方式 :希望按照个人的技能水平(如教育程度、 工作经验)来获得报酬,更注重绝对工资,偏好“自 助餐式福利”;希望走技术路线式的晋升,不一定重 视头衔,但重视报酬的公平性;偏好具体的认可而不 是泛泛的夸奖;偏好进一步学习和在专业上自我发展 的机会,偏好得到专家的称呼和相关的奖励
特征:不愿意将自己局限于某一专业方向上,往往在以 下方面表现超人:分析能力,(尤其在信息模糊下的 决策能力),人际关系和组织能力。具有强壮的神经 和充沛的精力,尤其在强大的工作压力和困难下仍能 客观处理问题 。
从事具有风险、需要胆略、 承担责任较大的 工作,善于 管理、营销、投资与主持指 派他人去做工作的职业。
传统型
有耐心和良好的自制力;顺从的;实际的; 稳定而秩序的;思想比较保守,循规蹈矩、 有条有理,喜欢系统性强的工作。往往缺乏 创造力和艺术性。
按照固定程序与规则,从事重复性、习惯性 的、具体的日常事务,适宜常规管理方面的 职业。
3.人总是寻找适合个人人格类型的环境,锻 炼相应的技巧和能力,从而表现出各自的态 度和价值观。
霍兰德提出四项基本假设:
4.一个人的行为表现,由他的人格与他所处 的环境交互作用决定。
主要评价
霍兰德的人职匹配理论提出后,产生了 广泛的影响,有助于职业辅导过程的分析、 解释和诊断。其理论被广泛用于心理测量工 具的编制与应用,在欧美、澳大利亚、日本 等国家和地区获得了实验研究的验证和支持, 成为许多职业指导机构必备的测量工具。
主要观点
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美 国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兰德创立“人格类型 论”,是在特质因素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将特 质-因素理论从一种静态的模式扩展到一种动态模式。 他认为:“个人职业的选择虽然受到环境机会的影响, 但并非随意事件,而是其人格的展现。”
人格类型论是一种人格——职业类型匹配的理论。 主要是职业选择为个人人格的延伸,个人的职业满意 程度、职业稳定性与职业成就,取决于个人的人格与 环境特性间的适配性。
以观察和科学分析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研 究活动和实验工作;冲动的;理想的; 有独创力的; 喜欢以表现技巧来抒发丰 富的感情.往往缺乏事务性办事能力,不 愿依赖、服从他人,不愿作循规蹈矩的 工作。
在文学与艺术创作方面,通过非系统化 的、自由的活动方式,擅长具有艺术表 现力的职业。
霍兰德提出四项基本假设:
1.将人格类型划为6种类型:现实型 (Realistic Type,简称R)、研究型 (Investigative Type,简称I)、艺术型 (Artistic Type,简称A)、社会型(Social Type,简称S)、企业型(Enterprising Type,简称E)和传统型(Conventional Type,简称C)。
八种职业锚的特点和激励方式
技术或功能型职业 自主与独立型职业
锚
锚
管理型职业锚
挑战型职业锚
创造型职业锚
服务型职业锚
安全型职业锚
生活型职业锚
特征 :对某一特定工作有专长或强烈的兴趣。注重工 作的专业化,对总经理式的工作内容兴趣不大。
工作类型 :工作应对个人具有挑战性,通过该项工作 可以体现个人的工作能力和技巧。典型的工作如技术 主管或职能部门经理
第二章 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 理论
第一节 职业生涯规划匹配理论
一.特质-因素论 二、人格类型论 三、职业锚理论
第二节
主要观点
“特质-因素论”为生涯规划中历史上最 早的理论,由美国学者帕森斯提出。他指出: “选择一种职业的时候,有三个明显的因素: 准确地了解自己,包括人格、能力、兴趣、 资源、限制及其他特质;懂得在不同的领域 获得成功所需要的条件、优缺点、环境和发 展前途;对于这两部分事实相互关系的准确 认知。”个人特质与工作要求条件可以相互 匹配,从而找出理想的职业生涯,因此有人 称之为“匹配理论”。
霍兰德提出四项基本假设:
2.在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中,职业也可相应地 分为六种类型。这六种类型按照一个固定的 顺序可排成一个六角形,两个类型之间的职业 是过渡类型的职业。6种基本职业类型依类型 相近关系又可分为30种交叉和120种混合交 叉型职业。每一种人格都有与之相匹配的职 业类型
霍兰德提出四项基本假设:
社会型
助人的、易于合作;喜欢交往;责任感强; 有说服力;愿为别人服务,关心社会问题, 对教育与社会福利等事业有兴趣。往往缺乏 动手操作能力。
为社会及他人办事或服务,从事与人打交道的、 说服、 教育、治疗及与社会福利事 业方 面有关的职业。
企业型
支配的;冒险的;自信的; 精力旺盛的;有 自我表现欲的;不易被人支配,喜欢管理和 控制他人,喜欢担任领导角色. 往往缺乏科学 研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