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上课班级七(1)班备课教师朱文条上课时间2017年5月12日第12周星期五
教学目标知识
与能
力
知道郑和下西洋、外国贡使制度、传教士与《大清时宪历》的基本情况,了解明清时期中国与外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来往路线的大致情况。
过程
与方
法
结合地图,弄清西洋的概念,完成郑和下西洋盛况表,并与同一时期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作一简单比较,认识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郑和下西洋是我国航海世上的壮举,对促进我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重大作用。
认识外国贡使制度是明朝大国至上的一种反映。
认识利玛窦等人来华的主要目的是传教,为了便于传教也带来了西方的科学技术。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
教学难点外国贡使制度衰落的原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法运用启发与探究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
学法指导学习小组合作、探讨
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达成目标Ppt、时间
导入一、导入部分:
在明朝的对外关系史上,郑和与戚继光是最著名的人物,
他们都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被后世所称颂。
为什么说郑和的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戚继光是
怎样率领广大军民浴血奋战,最终荡平倭寇的呢?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复习导
入新课
p1-
3
2分
钟
初学新知二、郑和下西洋
1、读文本郑和下西洋第一自然段,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和
目的有那些?
2、想一想,郑和航海途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3.郑和下西洋的经过(到达范围及双方互动)郑和的船
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
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4.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5、郑和为什么能够成功完成远航?
学生自学,讨论反馈
了解金政
权是如何
建立并发
展的,了解
女真民族
及其首领
完颜阿骨
打的事迹
P4-
26
15分
钟
合
作探究引导析疑三、戚继光抗倭
1.背景(什么是倭寇?)
2.抗倭经过(戚家军)
3.平定倭寇过程及结果
结果: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抗倭取得胜利
4.意义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
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5、为什么说抗倭战争是反侵略战争?
学生自学;讨论、回答
通过学
习宋金战
争的相关
史实,了解
岳飞抗金
的相关史
实以及宋
金对局面
的形成。
P27-
37
10分
钟
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达成目标Ppt、时间
深化学习拓展训练四、课后活动知识拓展
1.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一些地名、庙宇是以“三宝”
命名的,如泰国有“三宝塔寺”“三宝城”,马来西亚有“三
宝镇”,马六甲有“三宝庙”,爪哇有“三宝庙”“三宝井”
“三宝洞”,新加坡有“三宝山”。
想一想,为什么用“三
宝”命名呢?其中含有怎样的历史信息?
2.戚继光不仅是著名的军事家,还是一位诗人,他的诗文集
《止止堂集》中有200多篇诗作。
下面是其中的一些诗句: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
“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
说一说,这些诗句抒发了戚继光怎样的情怀和抱负?
五、知识整合
学生思考;集中解答
形成正确
历史观念,
培养运用
历史知识
分析历史
事件的应
用能力。
P38-
41
7分
钟
检测反馈1.明成祖时期,七下西洋的是()
A.蔡伦 B.毕升 C.郑和 D.郑成功
2.下列人物中,曾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我国
和亚非各国友好往来的是()
A.郑和
B.戚继光
C.李时珍
D.宋应星
3.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
有座“三宝山”,这些名称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有关?()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郑和下西洋
C.镇南关大捷 D.戚继光抗击倭寇
4.“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荡平倭寇,实现“海波平”
的英雄人物是()
A.岳飞
B.郑成功
C.戚继光
D.邓世昌
学生回答问题;把练习抄作
业本上
巩固所
学知识
P42-
46
5分
钟
课
堂小结
郑和下西洋是我国航海世上的壮举,对促进我国与亚非
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重大作用.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
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和爱国主义者。
学生对这节课的总结。
小结学法,
深化认识。
P
1分
钟作业布置板书设计
1、复习巩固本课重要知识点。
2、完成练习
明朝的对外关系
一、郑和下西洋(目的、经过、意义)
二、戚继光抗倭 (背景、过程、结果、意义)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