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热解毒中草药

清热解毒中草药

用量:6--12克;但大便溏泄及痰湿盛者忌用。
小编推荐:中草药保健小妙方让你“足”够美丽
2、决明子
决明子为豆科植物炖叶决明或决明的种子,内含蒽酯及蒽醌甙,决明素及维生素A等,药理试验证明:决明子有降低血压和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有抗多种致病菌和软便泻下的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微寒,味甘、苦,功能清肝明目,利水通便,适用于肝热或肝经风热所致的目赤涩痛,羞明多泪等;此外对治疗高血压,肝炎,肝硬化腹水及习惯性便秘等也有效。
防病好处:
因热伤风、肝火盛所致的头晕头痛、目赤肿痛等症状,可泡1杯菊花茶喝。
3、枸杞子
中药功效:
枸杞子味甘性平,具有滋肾润肺、补肝明目等功效。
防病好处:
家中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取宁夏枸杞子适量,用清水洗净、烘干、打碎、分装,每天取20克,分2次于空腹时服,2个月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停服其他中西药;
12、西洋参
中药功效:
西洋参味苦、微甘,性寒,具有补气养阴、清火生津的作用。
防病好处:
熬夜后,很多人常会感觉口干目眩、咽痛咳嗽,此时喝1杯西洋参茶,可让您口舌生津。
提醒:
因西洋参性寒,所以脾胃虚弱的人不宜过多食用。
13、鸡内金
中药功效:
鸡内金味甘性平,具有健胃消食、化积排石、固摄缩尿等功效。
防病好处: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苦、辛,功能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适用于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目珠疼痛,羞明流泪、头痛、眩晕等;用于痰火郁结所致的瘰疠,瘿瘤等。
用量:一般为9克左右。
中药治病自古流传至今,很多中药的治病疗效是西药无法比拟的,尤其是以下13味中药是家庭必备中药。老中医揭秘:13类中药对健康大有好处,家庭必备!
【用法】3~6克。
穿心莲
【性味】苦、寒。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急性菌痢、胃肠炎、感冒发烧、扁桃体炎、咽喉炎、肺炎、疮疖肿毒、肺结核、腮腺炎、急性泌尿系感染以及毒蛇咬伤等。
【用法】6~15克。
白花蛇舌草
【性味】甘、淡、凉。
【功用】清热解毒,散瘀消痈:用于急性阑尾炎、盆腔炎、泌尿系感染及蛇咬伤等。亦可用于消化道癌症。
注意:
因薏米性微寒、偏凉,所以平时怕冷的阳虚体质者不宜长期服用。
5、艾叶
中药功效:
艾叶味苦、辛,性温,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安胎的作用。
防病好处:
因风寒所致的咳嗽,可采用艾叶熏脚的方法,取艾叶适量,放入沸水中煎煮15分钟,去渣取汁,把药液倒入盆内,先熏后洗双脚;
当皮肤出现疖肿症状时,可取艾条1根,点燃一端,距患处3~5厘米进行熏灸,在熏灸过程中,艾条应以疖肿为中心缓慢旋转,灸至疖肿及周围皮肤出现明显红晕,患者感觉微烫为止,每日1次,每次10分钟;
1、金银花
中药功效:
金银花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防病好处:
对于咽喉肿痛、热毒泻痢等症,用金银花水煎代茶喝,1天后即可见效;
宝宝身上出现热痱,可用金银花煎成浓浓的汤汁,用棉球蘸取汁液在患处轻轻地反复擦洗,1天后就会显效。
2、菊花
中药功效:
菊花味辛、甘、苦,性微寒,具有疏风清热、解毒、明目等功效。
【用法】6~15克。
马齿苋
【性味】酸、寒。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湿热所致的腹泻、痢疾,常配黄连、木香。内服或捣汁外敷,治痈肿。亦用于便血、子宫出血,有止血作用。
【用法】9~15克。鲜品30~60克。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山慈菇
【性味】辛、甘、寒。有小毒。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疽疔疮肿毒、瘰疬痰核、肿瘤以及毒蛇咬伤。
白藓皮
【性味】苦、寒。
【功用】清热解毒,祛风胜湿:用于风热湿毒所致的皮肤病,配苍术、银花、苦参治皮肤疮疡或皮肤瘙痒;配防风、白蒺藜、乌梢蛇等,治慢性湿疹、荨麻疹;也可用于黄疸,常配茵陈;用于风湿热痹,常配银花藤、威灵仙等。
【用法】5~10克。外用适量。
红藤
【性味】苦、微寒。
【功用】清热解毒:用于肠痈腹痛(急性阑尾炎),常配丹皮、大黄、桃仁、元明粉、瓜蒌仁、赤芍;用于乳痈,常配银花、贝母、蒲公英、夏枯草、连翘、花粉。
用量:3--9克,捣碎煎服。
3、地骨皮
地骨皮为茄科枸杞属植物枸杞的根皮,内含桂皮酸,多种酚类物质,甜菜碱及亚油酸等;地骨皮有显著的解热作用,其煎剂可使血糖降低,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和抗脂肪肝的作用,地骨皮的浸剂对动物有显著的降低血压的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淡,功能凉血,退蒸,清泻肺热,适用于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痈肿恶疮以及肺结核和高血压症等。
【用法】15~60克。
漏芦
【性味】苦、咸、寒。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下乳:用于痈疖、疔疮肿毒、乳痈、乳汁不通。
【用法】5~12克。
党参、黄()草字头,氏:促进肝细胞恢复
百合、薏米:调节肝脏外部环境
败酱草、田七:清热解毒护肝脏。
金银花、银杏、菊花、茉莉花都是天然降火清热,气味芳香
选择喝那苦到不行的凉茶。其实啊,生活中有很多比较不那么难以入口的中草药,不但可以清热解毒,还可以跟食物一起烹调出美味,让我们在清热解毒的同时不再那么难以下咽,那么,这些可以清热解毒的中草药是什么?想知道就一起来看看吧。
【用法】5~10克。
败酱草
【性味】辛、苦、微寒。
【功用】(1)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用于痈肿及急性阑尾炎,常配薏苡仁、银花。
(2)活血行瘀:本品辛散行血,对血瘀引起的胸腹疼痛有效。
【用法】6~15克。
白头翁
【性味】苦、寒。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本品为止痢要药,用于重症菌痢、阿米巴痢疾,常配黄连、秦皮。
用量:一般6---9克,但肾阳虚,两尺脉微弱及大便溏泄者忌用。
小编推荐:男人一生都离不开的中草药
8、板蓝根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大青叶属植物菘兰和草大青的根,含板蓝根靛甙,大青素B,B--谷甾醇等;板蓝根有显著抗病毒作用。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有条钩端螺旋体作用。临床上用板蓝根煎剂口服或肌肉注射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有显著疗效;对急慢性肝炎均有一定疗效,能缓解或消退症状,促进肝功能改善;用板蓝根治疗病毒性皮肤病,如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玫瑰糠疹,扁平疣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功能清热,解毒,适用于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疮、痈、疖肿等热毒壅盛之症。
用量:一般为6-12克;但虚寒泄泻及疮流清脓无热毒者不宜用。
10、夏枯草
夏枯草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花卉或全草,内含三萜皂甙及其甙元齐墩果酸,挥发油及维生素,氯化钾等;药理研究证明:夏枯草的全草均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其煎剂对某些常见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多种致病菌亦有抑制作用。
1、玄参
玄参为玄参科植物玄参和北玄参的根,含玄参素,环烯醚萜甙类;还含挥发油、生物碱等;药理试验证明、玄参水浸液,醇浸液和煎剂都有降低血压的作用;玄参还有扩张血管和强心作用;多种玄参屑植物的侵剂都有镇表和抗惊厥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苦,功能滋阴降火,凉血解毒,适用于热病烦渴,发斑,骨蒸劳热,夜寐不宁,自汗盗汗,伤津便秘及咽喉肿痛等症。
山豆根
【性味】苦、寒。
【功用】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本品为喉科常用药。用于肺胃热盛或热毒壅盛的咽喉肿痛或牙龈肿痛,常单味含服,或配射干、板蓝根水煎服。
【用法】6~10克。
蚤休(草河车、七叶一枝花)
【性味】苦、微寒、有小毒。
【功用】清热解毒,熄风定惊:用于疮疡痈毒、各种脓毒败血症以及小儿高热惊风等。亦可用于肺热咳喘,如急慢性支气管炎之咳嗽痰黄。
用量:5---9克,但脾胃虚寒泻泄者忌用。
7、知母
知母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根茎,含多种皂甙及皂甙之,此外还含有两种黄酮类成分、芒果甙等。试验证明:知母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对流行性出血热、流
行性乙型脑炎、肺结核潮热均有明显疗效。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苦,功能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适用于肺热咳喘或阴虚咳嗽,烦热消渴,骨蒸劳热,小便不利,大便燥结等症。
用量:一般为3--9克。
4、芦根
芦根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地下茎,内含薏苡素,天门冬酰胺等。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功能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适用于热病伤津、烦热口渴、胃热呕吐、噎膈、反胃以及治疗肺热咳嗽、肺痈等。
用量:一般干者9---30克;鲜者15--40克。
小编推荐:中草药当茶饮并非全无害
5、连翘
【用法】10~15克。
半枝莲
【性味】微苦、寒。
【功用】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用于肝炎、肝肿大,肝硬化腹水;疮痈肿毒;蛇虫咬伤。
【用法】10~30克。
土茯苓
【性味】甘、淡、平。
【功用】清热利湿解毒:用于疮痈,尤其是反复发作的慢性疮疡、湿疹,常配银花、连翘、蒲公英等;前人多用于梅毒。
【用法】15~60克。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苦,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适用于流感脑炎、乙型脑炎、肺炎、丹毒、热毒发斑、火眼、疱疹等。
用量:——般5—9克;但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9、金银花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花蕾,含绿原酸,肌醇,黄酮类成分等;药理试验证明:金银花有抗炎和解热作用,对流感病毒和多种致病菌、皮肤致病真菌都有抑制作用,反映了金银花的清热解毒功效。
当出现腹部胀满、大便干燥或小儿积食等症状时,可将晒干的鸡内金炒后捣碎,加点山楂一起熬水喝,或将山药、鸡内金一起研成细末,与粳米共煮粥食用。
由此可见,以上13类中药对防病治病有这么多的好处,健康不可少。老中医揭秘:13类中药对健康大有好处家庭必备。
清热解毒中药一般具有清热解毒、消散痈肿的功效。此类中药临床上一般与活血化瘀药或扶正补虚药配伍,以增强疗效。本文介绍了六种常用的清热解毒中药,有苦参、蒲公英、桔梗、金银花、冬凌草和蛇莓。具体介绍了这些中药的功效、应用及具体用法等。
齿龈出血患者,可取玉米须50克,置于保温瓶中,用沸水冲泡,加盖焖10分钟左右,1日内分数次服,每日1剂,7日为1个疗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