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6课三国鼎立》(学案)

《第16课三国鼎立》(学案)

第16课三国鼎立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概况;知道魏、蜀、吴三国的建立。

2.通过对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原因的分析,明白骄兵必败的道理,懂得正确估量自己的实力。

3.认识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学习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学习难点】两次战争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
【自主学习】
(1)魏:修建许多____________,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2)蜀: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_______地区的开发。

(3)吴:造船业发达,船队曾到达___________,加强了大陆和___________地区的联系。

【合作探究】
1、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的原因?
2、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何会失败?
3、明朝人罗贯中写的小说《三国演义》,在描写赤壁之战时有“蒋干盗书”“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诸葛亮借东风”等情节。

但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却不见于史书记载,你如何看待这种不同?说说你的想法。

【课堂小结】
200年曹袁战官渡,统一北方奠基础。

208年赤壁起战火,孙刘抗曹少胜多。

三国鼎立魏蜀吴,洛阳成都建业都。

三国经济有发展, 230年卫温到台湾。

【达标测试】
1.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关键一战()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巨鹿之战
D.涿鹿之战
2.下列事件发生在三国时期的是()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卫温到达夷洲
3、材料一: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
材料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材料一中的“老臣”指谁?
(2)材料二中融入了哪一典故?
(3)材料二的诗歌是谁所著?他的“志”是什么?
(4)有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人物同时有的战役是那场?
4、如何评价曹操?
【课后思考】
你认为与东汉末年社会混乱的状况相比,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