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 《黄河颂》是著名诗人光未然为冼星海的交响乐而创作的组诗,采用了象征的手法,展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表现了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
B . 《最后一课》中法国战败后,阿尔萨斯和洛林被迫割让,教师小弗郎士和学生韩麦尔的形象栩栩如生,表现了沦陷区人民对祖国的热爱。
C . 《土地的誓言》由我国现当代作家端木蕻良所写,该文表达了作者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
D .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北朝民歌,由郭茂倩搜集整理,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2. (2分) (2017九上·新城期末) 下面划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 那一年,明月繁星,相依相偎,细数秋之无边风月,笑赞冬之红装素裹。
B . 丁俊晖精准的远台进攻让观众不时发出赞叹声,但他充耳不闻,冷静地寻找战机。
C . 尽管夺冠无望,他们还是振作精神,弥留之际,他们顽强地争取着每一分。
D . 为了迎接学校艺术节,九年级二班的两名“笑星”逢场作戏,来了个精彩的“二人转”。
3. (2分) (2017九上·新城期末)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中国游客在境外旅游时的不文明行为被屡屡曝光,严重损害了中国礼仪之邦。
B . 冬天的乌镇本应是旅游淡季,但因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召开,这座江南小镇变得热闹起来。
C . 《我在故宫修文物》是一部纪录片,它保留了故宫文化的气质和“工匠精神”的内涵,近距离展示了稀世珍宝的“复活”技术。
D .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美国民谣艺术家、诗人、导演鲍勃•迪伦获得的。
4. (2分) (2017九上·新城期末) 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一带”指的是陆上“丝绸之路”,从中国到中亚、中东再到欧洲这样一条带状之路。
②今天这个概念是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提出来的。
③其实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海外贸易早就有了,宋朝时非常发达,明朝时有郑和下西洋。
④“一带一路”是习主席访问中亚和印尼的时候提出来的。
⑤“一路”指的是海上“丝绸之路”。
A . ④①⑤③②B . ④⑤①②③C . ②④⑤①③D . ①⑤④②③5. (2分) (2017九上·新城期末)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 世家,《史记》传记的一种,主要记载帝王之事。
陈胜首事反秦,功大,故入“世家”。
B .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
C .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散文诗集《朝花夕拾》。
D . 小说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其表达方式只有叙述、描写。
如《我的叔叔于勒》主要给我们叙述了菲利普夫妇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等几件事。
二、字词书写 (共1题;共5分)6. (5分) (2019七下·广州期中) 请将下面词语用正楷写在田字格里,做到正确、美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7. (8分)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________。
(2)持节云中,________?(3)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
(4) ________?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5)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
(6) ________。
万钟于我何加焉!(7)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
(8)得道多助,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8. (15分) (2017八上·渠县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大爱无疆——平凡母亲为儿撑起生命的蓝天陈玉蓉,55岁,是湖北武汉一位平凡的母亲。
她的儿子叶海滨13岁那年被确诊患有肝豆状核病变,这种肝病可能导致死亡。
为了挽救儿子的生命,陈玉蓉请求医生将自己的肝移植给儿子。
可是,她患有重度脂肪肝,无法捐肝救子。
当晚她就开始了减肥之旅。
随后的7个多月里,她每餐只吃半个拳头大的饭团,有时夹块肉送到嘴边又放下。
每天坚持暴走10公里,走破了四双鞋子,脚上的老茧长了就刮,刮了又长。
当她再次去医院检查时,医生都感叹:“从医几十年,还没有见过一个病人能在短短7个月内消除脂肪肝,更何况还是重度的。
”后来,这对母子在武汉同济医院顺利地进行了肝脏移植手术。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2)假如你是《新闻晚报》的小记者,报社派你去采访陈玉蓉,你想问哪两个问题?(3)有关陈玉蓉的帖子出现在【母爱论坛】后,引起了网友对母爱的热议。
下面是两位网友的跟帖评论,请你以“网友寸草心”的身份也跟帖,写一句评论的话。
网友三春晖:我觉得母爱是伟大的,但更多的是平凡的。
网友康乃馨:母爱很平凡,她是我晚归时那盏等候的灯。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0分)9. (10分) (2015八上·永川期中)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横线词。
①便要还家()②便扶向路()③男有分,女有归()④其两膝相比者()(2)翻译下列句子。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9分)10. (25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逼来的春天冯骥才那时,大地依然一派毫无松动的严冬景象,土地坚硬,树枝全抽搐着,害病似的打着冷战;雀儿们晒太阳时,羽毛乍开好像绒球,紧挤一起,彼此借着体温。
你呢,面颊和耳朵边儿像要冻裂那样的疼痛……然而,你那冻得通红的鼻尖,迎着冷冽的风,却忽然闻到了春天的气味!春天最先是闻到的。
可是,当你用力再去吸吮这空气时,这气味竟又没了!你准会怀疑它不过是瞬间的错觉罢了。
春天还被远远隔绝在地平线之外吧。
但最先来到人间的春意,总是被雄踞大地的严冬所拒绝、所稀释、所泯灭。
正因为这样,每逢这春之将至的日子,人们总会格外的兴奋、敏感和好奇。
如果你有这样的机会多好?天天来到这小湖边,你就能亲眼看到冬天究竟怎样退去,春天怎样到来,大自然究竟怎样完成这一年一度起死回生的最奇妙和最伟大的过渡。
但开始时,每瞧它一眼,都会换来绝望。
这小湖干脆就是整整一块巨大无比的冰,牢牢实实,坚不可摧;它一直冻到湖底了吧?鱼儿全死了吧?灰白色的冰面在阳光反射里光芒刺目;小鸟从不敢在这寒气逼人的冰面上站一站。
然而,一天,一大片冰面竟像沉船那样陷落下去,刚刚从裂开的冰洞里露出的湖水,漆黑又明亮,使你想起一双因为爱你而无限深邃又默默的眼睛。
这坍塌的冰洞是个奇迹,尽管寒潮来临,水面重新结冰,但在白日阳光的照耀下又很快地融化和洞开。
冬的伤口再也难以愈合。
冬天与春天的界限是冰的瓦解。
冰的坍塌不是冬的风景,而是隐形的春所创造的第一幅壮丽的图画。
随后湖面中间闪现一条长长的裂痕,不等你确认它的原因和走向,居然又发现几条粗壮的裂痕从斜刺里交叉过来。
跟着,另一处湖面,冰层又坍塌下去。
一个、两个、三个……某一天,你来到湖边,会止不住出声地惊叫起来,巨冰已经裂开!黑黑的湖水像打开两扇沉重的大门,把一分为二的巨冰推向两旁,终于袒露出自己阔大、光滑而迷人的胸膛……那些在冰层下憋闷了长长一冬的大鱼,它们时而激情难耐,猛地蹦出水面,在阳光下银光闪烁打个“挺儿”,“哗啦”落入水中。
你会深深感到,春天不是由远方来到眼前,不是由天外来到人间。
它原是深藏在万物的生命之中的,它是从生命深处爆发出来的,它是生的欲望、生的能源与生的激情。
它永远是死亡的背面。
唯此,春天才是不可遏制的。
它把酷烈的严冬作为自己的序曲,不管这序曲多么漫长。
追逐着凛冽的朔风的尾巴,总是明媚的春光。
那封闭大地的白雪下边是什么?你挥动扫帚,扫去白雪,一准是连天的醉人的绿意……你眼前终于出现这般景象:宽展的湖面上到处浮动着大大小小的冰块。
这些冬的残骸被解脱出来的湖水戏弄着,今儿推到湖这边儿,明日又推到湖那边儿。
早来的候鸟常常一群群落在浮冰上,像乘载游船,欣赏着日渐稀薄的冬意。
这些浮冰不会马上消失,有时还会和一场春寒冻结一起,霸道地凌驾湖上,重温昔日威严的梦。
然而,春天的湖水既自信又有耐性,有信心才有耐性。
它在这浮冰四周,扬起小小的浪头,好似许许多多温和而透明的小舌头,去舔弄着这些渐软渐松渐小的冰块……最后,整个湖中只剩下一块肥皂大小的冰片了,湖水反而不急于吞没它,而是把它托举在浪波之上,摇摇晃晃,一起一伏,展示着严冬最终的悲哀、无助和无可奈何……终于,它消失了。
冬,顿时也消失于天地间。
这时你会发现,湖水并不黝黑,而是湛蓝湛蓝。
它和天空有着一样的颜色。
天空是永远宁静的湖水,湖水是永难平静的天空。
春天一旦跨到地平线这边来,大地便换了一番风景。
它日日夜夜散发着一种气息,就像青年人身体散发出的气息。
清新的、充沛的、诱惑而撩人的,这是生命本身的气息。
大自然囚禁了整整一冬的生命,要重新开始新的一轮竞争了。
而它们,这些碧绿的针尖一般的苇芽,不仅叫你看到了崭新的生命,还叫你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锐气、坚韧、迫切,还有生命和春的必然。
(1)“天天来到这小湖边,你就能亲眼看到冬天究竟怎样退去,春天怎样到来”,在作者的笔下,冬天是怎样退去,春天是怎样到来的呢?按照提示,在下面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坚不可摧→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回大地(2)“它把酷烈的严冬作为自己的序曲,不管这序曲多么漫长。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意?(3)如果把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囚禁”、“竞争”分别替换为“沉睡”、“苏醒”,你认为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4)阅读文中“冰的坍塌不是冬的风景,而是隐形的春所创造的第一幅壮丽的图画”一句,体会作者流露的感情。
(5)作者说,春天是逼来的,什么力量把春天逼来的呢?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11. (17分)(2016·靖江模拟) 阅读木铃的《冬夜里来一碗汤牛肉》,完成下列各题。
①堂妹小樱和我一起下夜班回家,她一直嚷嚷太冷了,都被冻成核桃了。
二叔洗了几根蒜,细细密密地切成了碎末,打开砂锅,把蒜碎撒进去,牛肉汤的浓香被蒜的清香一拨,边上的俩“核桃”胃口全醒了。
②二叔是我们农场的土厨子,当年还是大集体的时候也曾风光过。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农场还没完全实现机械化,耕作主要依靠水牛。
在那个边搞运动边生产且产量极低的时代,农场除了完成上交国家的粮食指标,还要填饱场里百余口人的肚子,牛是我们的大功臣。
③牛跟人一样,会老。
老牛跟老人一样,寒冷的冬天是它们的一道坎。
牛在熬不过去的日子里是悲苦的,人却是兴奋的。
场长让人在牛咽气之前将它宰杀掉,顿时,农场跟过节似的,争相传说宰牛的喜讯。
农场最大的一口锅被吊在晒谷场上,周围早有人用砖垒砌了一个大灶台,有人搬炭有人生火,二叔把牛肉块丢进大锅中,还有半盆一劈为二的姜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