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行车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
摘要:地铁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其行车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
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而且随着地铁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地铁司机也提出了越来越
高的要求。
分析了影响地铁安全行车的主要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和控制
措施。
关键词:地铁;列车司机;行车安全;方法
1我国轨道交通安全
地铁轨道交通凭借其不占用地面空间资源、行驶速度快、舒适、守时、节能、环保等优势特点成为了一二线城市的交通骨干,备受大众欢迎。
相较于地面交通
工具和开放式交通工具,地铁轨道交通工具由于其处于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是
一个独立的系统,其安全性更高。
但是由于地铁轨道交通工具每日承载的客流量
巨大,其对运输设施设备的质量要求都较高,为了防范于未然,避免重大交通事
故的发生,需要强化对轨道交通工具的安全管理。
安全是轨道交通运营生产的生
命线,安全第一是所有轨道交通管理的重中之重。
结合国外的轨道交通安全管理
体系以及安全评估模式,强化对轨道交通的动态化管理和监控,将轨道交通安全
管理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提升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水平。
近些年来我国的一线城市
北上广地区不同程度地发生了轨道交通安全事故、事件,这些事故事件一次次的
敲响了警钟,要求相关人员要积极、客观、科学的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原因,寻
找补救措施,并做好预防工作。
2我国地铁行车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就我国地铁行车安全管理的现状来看,其主要的管理对象是人的行为和机器
设备,在整个地铁行车安全管理体系中,监控人的上下车行为、检测机器设备故
障是地铁行车安全管理的重点,但却往往忽略了对地铁乘车人员思想意识层面的
管理。
其次,我国地铁行车安全管理的既存问题还有缺乏对环境的管理,地铁载
客量大,必须对地铁站点和运行车厢中的环境进行安全管理,避免环境小因素引
发大的交通安全事故。
再次,在地铁行车过程中,对行车人员工作责任心、工作
状态、业务能力以及行车调度系统等的管理不到位,使得地铁行车安全管理现状
不容乐观。
此外地铁行车安全管理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标准不明、评价方式不当,没有对地铁行车中的各种安全事故诱发因素和影响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和评价,使得地铁行车安全管理系统存在漏洞,不完备。
这些地铁行车安全管理问题不同
程度的普遍存在于我国的地铁行车运行中,为我国地铁交通的运行埋下了安全隐患,因此探寻有效的地铁行车安全管理方法迫在眉睫。
3地铁行车安全管理的有效办法探析
3.1地铁行车中的人员管理
3.1.1要加强对地铁行车人员的管理,强化地铁行车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责任感,提升其安全意识,并加大对地铁行车人员的不当操作行为的监控力度和处罚力度,强化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思想意识管理。
从我国的地铁行车安全事故来看,由于行
车人员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的缺乏所导致的交通事故众多,因此在后续的行车安
全管理过程中要通过设立专题讲座、进行安全知识竞赛以及安全意识责任意识专
项培训等形式培养并提升地铁行车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
以深化行车人员
对岗位职责的认识,自觉约束其行为,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减少违章违规行为。
3.1.2要采取有力措施强化行车人员的业务技能管理,良好的业务技能是保证
地铁行车安全的技术支撑。
在行车人员工作中积极开展专业技能培训,采用师傅
带徒弟式的业务技能传授,提升行车人员的工作技术和业务经验,提升地铁行车
的安全管理。
另外建立健全对地铁行车人员精神面貌的管理监督机制,并根据行
车人员的身体状况,精神面貌合理设置排班表,为地铁行车人员提供充足的休息
睡眠时间,禁止疲劳作业,以免引发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在工作过程中强化对行
车人员精神状况的监控,对工作人员采取自控、互控以及他控举措,并让他们互
相提醒和监督,保证所有的行车人员都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3.1.3还需要强化对地铁乘车人员的指导、监督和管理。
地铁乘车人员是地铁
行车人类安全管理中的又一大主体,其规模庞大数量众多。
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广州每天地铁客流量高达800多万人次,上海高达788万多人次,北京最高,每
天客流量为1000多万。
在地铁行车安全管理过程中,要对客流人员进行指引、
提示并告知其正确的乘车方式,避免因出行人员的不当行为而引发大的安全事故。
地铁传媒平台可以采用滚动播放安全文明乘车的相关要求,提醒人们时刻谨记,
严格规范自身行为,以提升地铁行车安全管理质量,保证人员生命及其财产安全。
3.2地铁行车中的机器设备管理
对地铁车辆上的所有设备以及轨道道路设备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对配件
不全、设备老化及急需改造的车辆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测、维修以及管理。
对所有
的地铁行车、机器设备进行监控,定期检测、并对其可能存在的故障及时进行检修,对不符合安全管理要求的车辆立即采取停运措施,避免造成大的危害,诱发
安全事故。
机器设备及其零部件在使用过程中,均会有不同程度的损耗,并且其
有使用时间期限,必须对机器设备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和质量把控,才能有效降
低地铁行车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对于那些新开辟的线路和新地铁行车,必须对其
进行试运行并延长其试运行时间,在验收合格之后才投入运营使用,最大限度保
障其安全。
3.3地铁行车的环境管理
地铁行车环境与地铁行车安全管理息息相关,在实际运行中地铁行车环境复
杂多变,属于不可控因素。
因此需要强化对地铁行车环境的安全监控和管理,及
时掌控行车环境情况,对于突发环境变化迅速作出应急反应,降低地铁行车事故
发生几率。
此外要通过专项业务技能培训,提升行车人员的环境适应能力、处理
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应急反应能力,并在地铁行车内部,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各种环境情形进行模拟演练,深化行车人员的认知,以实现地铁行车安全
管理。
结束语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特别是对于载客量巨大的地铁来说,行车安全至关重要。
为此,必须加强地铁司机的培训和要求、加快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做好恶劣天
气的预案和注重硬件设备的检修等提高地铁行车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减少行车
安全问题发生的几率。
参考文献:
[1]于亮.地铁行车安全事故预防[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
[2]沈维新.影响地铁行车安全的因素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
子版),2016(28).
[3]曾庆生.地铁行车安全事故预防[J].科技风,20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