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的资产阶级共和制

美国的资产阶级共和制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美国的总统制共和国
1.特点 (1)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 ①总统作为国家元首,是国家最高行政首脑,三军统帅,有权任命、罢 免 联邦政府的官员。 ②总统对外代表国家,是外交决策人。有权参与立法,对国会的立法有否决权。 ③总统不由议会而是由选民 间接 选举产生,只对选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④各部部长不向议会负责,只对 总统 负责。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美国总统制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1.相同点 (1)都实行资产阶级的 议会 制度,都是由国会(议会)来行使国家的立法权。 (2)国会(议会)对政府都有一定的监督权 。 (3)都实行分权和 制衡 的原则。 (4)都实行“5)都实行保护 私有财产 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 (6)都实行法治原则,在法制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权力,用法制规范整个社会,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答案】 B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二、非选择题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历史上,共和制只是存在于城邦国家(如希腊的雅典共和国),一旦 地域扩展,中央集权的政府就会发展成帝制。 材料二 1776 年《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诞生时,13 州结成的是松散 联盟。中央政府权力很小,不设置国家元首。它只是 13 个独立主权国家之间的一 个协调机构,它没有全国性的法律和军队,无权向各州课税和规定商业活动。各 州享有独立与主权,它们各行征税、征兵、发行货币,自行制定对外贸易政策。 华盛顿将它比喻为“沙粒扭成的绳子”。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答案】 (1)“建筑物”:邦联体制。“结构上的基本错误”:当时美国只 是一个松散联盟,没有建立起强有力的全国性政府。
(2)纠正措施:制定了 1787 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 政治意义:维护了美国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稳定。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一、选择题 1. 右图是一幅讽喻英属北美殖民地独立后时局的漫画。其反映的问题是( ) A.松散的邦联体制使国家面临危机 B.南北矛盾异常尖锐 C.英国殖民者的武力威胁 D.奴隶制度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阻碍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尝试解答】 (1)“建筑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上的基本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纠正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政治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局限性 (1)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在印第安人、黑人问题上种族歧视明显,妇女地 位低下。 (2)按照财产划分选举标准。 (3)没有规定人民的政治权利。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1787 年宪法使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制发展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
是( )
①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 ②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权益的要求 ③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材料三 美国历史学家 J.卢姆说: “1787 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 期最伟大的创造性胜利……独立战争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 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 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全世 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 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 10 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 政府,一个其人民不是作为互相对立的公民,而作为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起 来的联邦。”
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制内阁 ④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解析】 1787 年宪法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美国资本 主义的发展,故①④正确。宪法具有一定局限性,广大黑人、印第安人、妇女没 有政治权利,所以②不正确。美国确立的是总统制共和制,不是责任制内阁,故 ③错误。
【答案】 A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 现在几乎快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 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 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
——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当前的邦联不足以维持联邦》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3)联邦制赋予政府强有力的权力,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 立原则,权力之间制约与平衡,防止了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4)地方自治权与中央政权形成较为和谐统一的关系,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 有利于地方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
(5)维护了独立战争的重大成果,使政府建立在民主原则的基础上,带来美国 的长期稳定。
【答案】 A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4.美国总统制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相比( )
①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的关系不同 ②国家元首的地位不同 ③政体的阶级
实质不同 ④政府产生的方式不同
⑤国家元首产生的方式不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美国的总统制共和制与英国君主 立宪制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其阶级实质相同,故排除 ③。
员不得兼任议员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体现的原则
1.中央集权原则 设置一个统辖所有地区、指挥全部军事力量的最高行政长官,即总统;一个 全国性的议会,掌管着统一的联邦财政;一个权力在各州司法体系之上的联邦最 高法院。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分权制衡原则 (1)立法权属于两院制国会(参议院、众议院)。国会拥有税收、贷款、发行货币、 规定度量衡标准、邮政、宣战、征兵等权力。国会的决议须经总统批准。如未获 批准,经国会再次以 2/3 多数通过,即可直接生效。 (2)行政权属于总统,总统身兼海陆空军最高统帅,有权任命政府官员、驻外 使节、最高法院法官、缔结对外条约等,但须经参议院同意。总统应向国会提交 国情报告,但总统及其任命的政府(内阁)不对国会负责,国会不能用投不信任票的 方式迫使总统辞职。总统还具有赦免权。 (3)司法权由最高法院掌握。由总统任命、参议院同意的最高法院大法官是终 身任职的。国会还可根据需要设立下级法院,其法官也为终身任职。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不同点
国家政体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总统制共和 制
国家元首
国王
总统
国家元 虚君、国家的 首地位 象征、无实权
国家元首, 最高行政首脑
权力中心 议会
总统
政府产生 方式
议会
总统任命,议会 通过
政府体制
内阁只是总统的 内阁制,内阁成 顾问机构,没有 员可同时是议员, 决策权,不向国 内阁向议会负责 会负责,内阁成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解题时注意关键词“民主性”,即 人民当家作主。1787 年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和国会议员都是民选的,体现了“主权 在民”的思想。A、C 两项与题干无关。D 项属于人身自由。
【答案】 B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3.1788 年 7 月 10 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1787年宪法和资产阶级共和制的确立
1.背景 (1)北美独立战争 ①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建立后,大量欧洲移民拥入,与当地的印第安人和非洲
裔黑人融合在一起,形成了 美利坚民族 。 ②在北美殖民地,反对封建专制、追求 民主自由 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③18 世纪的启蒙思想和英国革命时代平等派有关“自然权利”、“社会契约 理论 ”在殖民地广泛传播。
(2)1777 年 11 月,大陆会议通过了《邦联条例》,美国确立了 邦联制 。实际 上是各独立州松散的联合。中央的权力极小,各州各自为政。
2.制定 (1)通过:1787 年 5 月 25 日到 9 月 17 日,制宪会议在费城召开,最后制定了 一部新宪法,即《 联邦宪法 》。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3.人民主权原则 将“人民”作为政府的权力基础,由人民选出代表管理政府;废除贵族头衔 和世袭职务,规定所有公职向人民开放,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民选产生。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1.(2016·江苏学业水平测试)1803 年,美国与法国签订了从法国廉价购买路易斯 安那的协议,总统杰斐逊虽喜出望外,但内心亦十分不安,因此此举超越总统权 限。最终,总统将协议交予国会并获得参众两院批准,协议才得以生效。据此可 知美国( )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解析】 图中断蛇意味着国家并非中央集权,因此 A 项正确。 【答案】 A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美国 1787 年宪法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在其内容中最能体现这一性质的是 ()
A.三权分立 B.规定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 C.允许奴隶制存在 D.规定人民有言论、集会的和信仰自由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国会拥有 立法权 、审议权和监督权,由参、众两院组成。 (3)最高法院拥有司法权。法官有权解释法律和条约,如果说最高法院认为某 项法律违宪,有权宣布其无效,对总统和国会构成制约。 2.原则: 三权分立 与相互制衡的原则。 3.影响 权力的分立和相互制衡可以防止出现独裁和专制,但是现在美国中央政府的权 力越来越强化,机构越来越复杂。
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