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试卷一、基础积累与应用。
(共26分,选择题每题2分)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抹煞.(shā)摭.(zhã)拾诧.(chà)异蛮横.(hâng)B、薄.(báo)片甄.(zhēn)别思忖.(cǔn)跬.(kuǐ)步C、犄.(jī)角擂.(lãi)鼓纤.(qiān)巧槎桠..(chá yā)D冰雹.(báo)碾.(niǎn)成刹.(shà)那间自艾.(yì)自怜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怨天尤人入不付出望眼欲穿鬼谜心窍B、妄自非薄恪尽职守完美无暇暝思苦想C、举棋不定势不两立苟延残喘百无聊赖D、无精打彩一如既往熠熠闪光恣意妄为3、依次填入下列文字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近年来,内地作家 _____ 沿海地区,写出了不少以市场经济为题材的好作品。
②他上任以后,除旧布新,这项工作便 _____ 开展起来了。
③他决定用最 _____ 的方法,解决这个令他头痛的问题。
A .作客逐渐简洁B .作客逐步简捷C .做客逐步简洁D .做客逐渐简捷4、下列选项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这幢清寒的的小屋,远离通衢,茕茕孑立....于田野之间,隐蔽在花园的密林深处。
B、考古工作者只要能找到确实属于王陵区内的墓葬,便可顺藤摸瓜....,有更多的发现。
C、我有个不情之请....,如果您能设法找到的我的父亲,我不胜感激,但请您不要打扰他,只代我远远地看他一眼,告诉我他的情况就可以了。
D、“先贤古墓”是40多位阿拉伯著名伊斯兰教传教士的墓地,建于贞观三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是一座名正言顺....的“古”墓。
5、下列选项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只有当促进艺术电影繁荣成为社会共识,从源头的创作方到受众方的各环节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艺术电影才能真正实现飞跃。
B、据说当年徽州男人大多外出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孩童,为了安全,徽州的古村落老宅子大多为高墙深院、重门窄窗的建筑。
C、工作之余,大家闲谈话题脱不开子女教育、住房大小、职务升迁,也照样脱不开为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吐槽发声。
D、我国重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目的是用更严格的监管、更严厉的处罚、更严肃的问责,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被称为“最严食品安全法”。
6、下列加点词语为古今同义的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下饮黄泉..C、古之学者..之无穷..必有师 D、羡长江7、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8、“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句中能与它构成对偶句的一项是()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C带水芙蕖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9、下列选项中,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A、荀子名况,战国时赵国人。
他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
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
主要作品为《荀子》,是先秦论说文的代表。
B、词是一种诗歌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诗体的一种,曲子词、诗余、长短句。
始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在宋代达到其顶峰。
C、食指食指原名郭路生,1948年出生,山东鱼台人,中国现代诗人。
作品有《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鱼儿三部曲》、《致橡树》等。
D、韩少功(1953)湖南人曾任《天涯》杂志社社长,主要作品有小说《诱惑》、《归去来》、《爸爸爸》、《马桥词典》、《暗示》,译作《惶然录》,《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等2002年获得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
10、仿照例句的形式,写一个句子,内容自定。
例句:太阳无语,却放射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巍峨;大地无语,却展示广博。
11、默写(6分)(1)、,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3)、位卑则足羞,。
(4)、诵明月之诗,。
(5)、舞幽壑之潜蛟,。
(6)、寄蜉蝣于天地,。
二、现代文(一)阅读下文,完成(12-13),(4分)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在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
而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青少年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还在逐步增多。
据调查,目前网民中18~35岁的青年占85.8%,18岁以下的占2.4%。
面对不可阻挡的青少年上网热潮,如何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但是,互联网络毕竟代表了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我们没有理由因噎废食,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青少年健康地成长,以使青少年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
12、下列观点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顼是()2分A、互联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其消极一面,所以让人难以捉摸,真是一件令人又爱又恨的事。
B、“上网”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而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青少年所占比例不是很大,只有2.4%。
C、面对不可阻挡的青少年上网热潮,如何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应该成为当前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D、对于互联网,我们没有理由因噎废食,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青少年健康地成长,以使青少年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
13、互联网的认识,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B、目前网民中18~35岁的青年占85.8%,18岁以下的占2.4%。
C、互联网络毕竟不能代表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
D、学校、教师、家长应共同关注互联网问题。
(二)现代文阅读。
(18分)怀旧的辉煌胡成林①忽闻一阵阵高粱秫秸叶子被小北风到得“哗哗”作响的声音传来,似梦似幻觉,犹如五十多年前,农村姥姥家院子里那秆秸夹的帐子被裹挟着雪粒子的老北风一阵阵摔打的声音。
我急速茫然四顾去捕捉这声音的来源,然而进入眼帘的只是漫天的雪花和白茫茫的大地,远处只有几栋农家院的房子。
我努力想回到现实中来,然而那既陌生又熟悉的声音还在耳旁飘来飘去徘徊不定,已经把我拉回那已逝去的童年岁月。
②腊月的凌晨,天还没亮,几粒寒星瑟瑟发抖地挂在天幕上,我在姥姥家热炕上睡得正香,几声“咣当、咣当”的响动把我惊醒,这声音好像是箍着铁箍的木轮牛车,敲着已冻得邦邦硬的车道的声音。
我睁开惺忪睡眼,缩着肩膀抬起头,透过糊着窗户纸的窗户影影绰绰看见一辆辆牛车笨呵呵地走过。
我刚要缩回被窝里继续睡,又听见“啪啪”脆响的鞭子声和“喔喔、驾驾”车老板的吆喝声,几辆胶皮枯辘大马车唰唰地掠过。
道路不平,墩得大车上“哗啦、哗啦”直响,可能是到集上准备卖的高粱秫秸……③几十年过去了,姥姥早已作古,姥姥家的房子、老院子、秫秸夹的帐子和街上走的木轮牛车,都已荡然无存。
可是让我不解的是那些已逝去的东西,如今仍然顽强地活着,就连那声音、气息和瞬间产生的感觉鲜活地、亲切地跳跃在我的心中,闭上眼睛,屏住呼吸贪婪地享受那早已久违了稍纵即逝的感觉。
④前年我回到令我魂牵梦缠的小镇,去找寻那些逝去的岁月痕迹。
真是遗憾,什么都没有了。
只见小时候经常抓鱼的沙河,如今已污染得臭气熏天。
那条采野菜时常走过的小街依稀可辨地还在,然而再也听不见昔日铁匠铺里“叮叮当当”的大锤声,也闻不到挂马掌的用红烙铁烫马蹄子那股刺鼻子的胶质糊味来。
还有那剃头的、吹糖人的、刮棉花糖的吆喝声都没有了。
拥挤在街道两旁的新旧不等高矮不齐的是歌舞厅、美容美发厅、网吧和大大小小琳琅满目的超市商店。
还有不时地从两侧房子里冲出声嘶力竭的流行歌曲让人心悸的迪斯高和摇滚乐,骚扰挤压每一个过路人的心脏。
⑤我徘徊在街里、河沿、田埂、荷花泡子,像考古人员仔细搜寻辨认岁月打磨过的痕迹。
⑥有人说这是怀旧,是人年老的表现。
我不知道“怀旧”这个词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不管什么词,我总觉怀旧是一种非常美好的情愫,是有一定文化修养和历史审美意识的体现。
令我奇怪的.是中国人怀旧尚且可以理解,怎么外国人也怀旧?而且不分老少都跑到中国来怀旧。
他们到中国旅游专门找那些交通不便、偏僻荒疏、无人问津的陈年老屋、破旧古院、荒冢残碑的地方瞻仰拍照,使很多中国人瞪大眼睛、张大嘴看着外国人在他们几乎天天看天天摸甚至厌烦弃之的东西面前流连忘返,然后大把大把的钞票进了他们的腰包。
噢——敢情这破生东烂西还是宝贝哪!⑦去年我走了一趟安徽,发现沿途一些明清老宅、碑石、牌坊的乡村都整修一番,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在徽州一条封号为“老街”的市场里,看到在古旧文物商店里竟把那些雕龙塑凤、古旧残年的门、窗、床、凳,甚至还有石磨、石碾、石墩都搬来卖,而且价格不菲。
⑧在这里怀旧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追忆年轮,抒发胸臆,发思古之幽情的一种情愫,在客观上已经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启迪人们的文明意识和文化意识,提高人们的审美品味和鉴赏能力。
同时它又像“洛阳铲”在不断地探测发掘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使之发扬光大。
⑨怀旧已经是现代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地影响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
它不是对过去旧的事物的简单留恋和沉湎,而是一种扬弃,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和人性的逐渐纯化,欲回归大自然的一种表现。
生活已经赋予它新的内涵,反过来它又推动生活前进,达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辉煌。
12、文章开头部分写作者童年的记忆,有什么作用?(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如何理解文中“敢情这破东烂西还是宝贝哪”这句话的深刻含义?(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文章第四自然段中,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回到小镇所见到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前年”去小镇,“去年”去徽州,所获得的情感体验和认识并不完全相同。
请联系全文,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并简析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
(6分)答:三、古诗文阅读。
(19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共14分,选择题每题2分)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