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必考课内文言文复习课件
3、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 水的特点的? 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 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 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 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的奇秀,秋季的景色 清冷寂静,水枯气寒冷以高猿哀鸣衬托深 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4、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 用? 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 的凄凉情景,渲染萧瑟的气氛
10、答谢中书书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 俱:都 2、晓雾将歇 歇:消散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颓:坠落。 竞跃:争 着跳跃 欲:将要。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4、未复有能与奇者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二、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 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2、中心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文表达了 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 的得意之感。 3、书是一种怎样的体裁?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具有文学 性。
口技
一、解释加点的词 答案 1、京口有善口技者 擅长 2、会宾客大宴 会:适逢。 宴:举行宴会 3、施八尺屏障 设置:安放 4、少顷 少顷:一会儿 5、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但:只 闻:听见 6、其夫呓语 呓语:说梦话 7、满坐寂然 “坐”同“座” 8、妇抚儿乳 抚:抚摸 。乳:喂奶
9、众妙毕备 毕:全 10、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意:心情 。 少:稍微。 舒:松弛。稍稍:渐渐 1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夹杂 12、虽人有百手 虽:即使 13、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说出 14、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股:大腿 。 走: 跑 15、群响毕绝 毕:全 。 绝:尽、消失
二、 翻译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 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8.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不到路。
9.后遂无问津者。 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 10.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 叫的声音。 11.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1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 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பைடு நூலகம்
三、课文分析 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 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 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 意愿。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 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 争,和平安定。但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的 理想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 现的。
三、回答下列问题 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 何陋之有。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 道的志趣。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的是什么?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8、短文两篇
陋室铭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 则灵。 名:出名 灵:成为灵异的水 2、斯是陋室 斯:这 3、惟吾德馨 德馨:美好的品德 4、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 音。乱:使……乱。 5、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官府的文书。劳 形:使身体劳累。 6、何陋之有? 何:什么。
5、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用 原文)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用原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 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7、表现 “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 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9、“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0、“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三、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 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 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 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 同景象。 2、 用原文回答: 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表现春冬清流缓的句子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 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爱莲说
一、指出加点词的意义 1、可爱者甚蕃 蕃:多。 2、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妖:美丽而 不端庄。 3、不蔓不枝。 蔓:长枝蔓。枝:长枝节。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 庄重。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 6、宜乎众矣。 宜:应当。
二、译句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到 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是花中的君子。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 了。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 盛, 实在有很多趣味。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每当到了初晴或结霜的早晨,树林 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8.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有时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 不断,异常凄凉。 9.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 婉转,很久才消失。
三、回答以下问题 1、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 莲,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 出淤泥而不染。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 情? 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 风格的思想感情。 4、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 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 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 态度。
二、译句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 的公文劳身心。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主人却有 美好的德行。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 浅薄的人。 4、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9、三峡
一、解释 1、重岩叠嶂 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2、夏水襄陵 上 3、乘奔御风 奔:这里指快跑的马 4、素湍绿潭 湍:急流的水 5、不见曦月 曦:阳光,这里指太阳 6、霜旦 下霜的早晨 7、飞漱 冲刷 8、属引凄异 属引:接连不断 9、或王命急宣 或:有时 10、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即使 11、良多趣味 良:真,实在
3.五个重点虚词:之 于 而 以 其
4.常用实词:古今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 活用 5.句子停顿:三个要诀,三个注意 6.重点句翻译:难句、主旨句、难词句 7.内容和思想情感的分析与比较 8.写作手法的赏析
《论语》十则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同“悦”,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殆:危害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齐:相同 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女: 通“汝”,你。是,这。知,通“智”,聪明。 6、温故而知新 故,旧的知识 7、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宽广,刚毅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
7、桃花源记
一、 词语解释 缘溪行 沿着 落英缤纷 落花 甚异之 诧异 豁然开朗 开阔的样子 俨然 整齐的样子 阡陌交通 交错相通 黄发垂髫 老人小孩 怡然 喜悦的样子 具答之 详尽 咸来问讯 都 率妻子邑人 妻子儿女 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 不复出焉 再 无论魏晋 更不必说 延至其家 邀请 处处志之 作标记 欣然前往 高兴的样子 无问津者 渡口
二、翻译: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 路都被阻绝了。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影着各 种景物的影子。 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有很 多趣味。
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 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 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三.填空并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 。”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光思考而不去读 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3、子曰:“见贤思齐焉, 。”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 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三人行, 。 , 。”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 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 注意改正。 5、子曰:“ , 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 做老师了。
四、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用原文)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 纷 2、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 语句(用原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并怡然自乐。 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 豁然开朗、世外挑源、怡然自乐、(无人问 津)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甚异之